防堵型雨污排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6738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堵型雨污排放装置,包括雨污处理罐、污泥收集池(3)、污泥排出桶(4)、搅拌排污组件、排污控制组件、出泥管(10)、进雨污管(22)、出水管(23)、功能组件和检测组件;雨污处理罐内置过滤件,使雨污处理罐由下至上形成连通进雨污管的底部沉降层(18)、胶体悬浮层(19)、混合层(20)和连通出水管的顶部澄清层(21),雨污处理罐、污泥排出桶连通设在污泥收集池上,搅拌排污组件设在污泥收集池和污泥排出桶内并连接排污控制组件;出泥管连通污泥排出桶顶部,功能组件和检测组设在雨污处理罐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实现污泥定期自动化排放,防止污泥累积并堵塞雨污排放装置,确保雨污排放装置通畅。污排放装置通畅。污排放装置通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堵型雨污排放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雨污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防堵型雨污排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雨污处理设备,是一种能有效处理城区的生活雨污、工业污水等的工业设备,避免雨污及污染物直接流入水域,对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地埋式雨污处理设备适宜住宅小区、医院疗养院、办公楼、商场等生活雨污和与之类似的工业有机雨污,主要目的是将生活雨污和与之相类似的工业有机雨污处理后达到回用水质要求,使雨污处理后资源化利用。
[0003]现有技术的雨污处理系统中,雨污中的含泥量较高,污泥处理不及时,容易导致雨污中的污泥堵塞雨污管,影响雨污的处理效果,同时也严重影响了雨污的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堵型雨污排放装置,能实现污泥的定期自动化排放,防止污泥累积并堵塞雨污排放装置的管道、过滤部件等,确保雨污排放装置的通畅和正常运行。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防堵型雨污排放装置,包括雨污处理罐、污泥收集池、污泥排出桶、搅拌排污组件、排污控制组件、出泥管、进雨污管、出水管、功能组件和检测组件;雨污处理罐内置过滤件,使雨污处理罐由下至上依次形成底部沉降层、胶体悬浮层、混合层和顶部澄清层,进雨污管设置在雨污处理罐上并与顶部澄清层连通,出水管设置在雨污处理罐上并与混合层连通;雨污处理罐设置在污泥收集池的顶部,且雨污处理罐的底部与污泥收集池连通;污泥排出桶垂直设置在污泥收集池的顶部,且污泥排出桶的底部与污泥收集池连通,搅拌排污组件设置在污泥收集池和污泥排出桶内,排污控制组件设置在污泥排出桶的顶部并与搅拌排污组件电连接;出泥管设置在污泥排出桶上并与污泥排出桶的顶部连通,功能组件和检测组件分别设置在雨污处理罐内。
[0007]所述的搅拌排污组件包括搅拌杆、扭矩杆和传送螺旋盘;搅拌杆水平设置在污泥收集池内,扭矩杆竖直设置在污泥排出桶内;扭矩杆的下端与搅拌杆垂直连接,扭矩杆的上端与排污控制组件的输出端连接;传送螺旋盘设置在扭矩杆上,传送螺旋盘从搅拌杆向上螺旋延伸至出泥管处。
[0008]所述的传送螺旋盘的螺旋直径与污泥排出桶的内径相当。
[0009]所述的排污控制组件包括驱动箱,设置在驱动箱内的变速箱、驱动伺服电机和单片机,以及供电机构;搅拌排污组件的扭矩杆的上端与变速箱的一端连接,变速箱的另一端与驱动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使驱动伺服电机能通过变速箱带动扭矩杆转动;供电机构分别与驱动伺服电机、单片机、功能组件及检测组件电连接,单片机分别与驱动伺服电机、功能组件及检测组件电连接。
[0010]所述的供电机构包括太阳能发电板、控制器箱、以及设置在控制器箱内的蓄电池组件和稳流器组件;控制器箱设置在驱动箱的顶部,太阳能发电板设置在控制器箱的顶部并与蓄电池组件电连接;蓄电池组件通过稳流器组件分别与驱动伺服电机、单片机、功能组件及检测组件电连接。
[0011]所述的变速箱包括第一变速箱和第二变速箱;第一变速箱的一端与扭矩杆的上端连接,第一变速箱的另一端与第二变速箱的一端连接,第二变速箱的另一端与驱动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0012]所述的功能组件包括排风扇和进风管;排风扇设置在雨污处理罐的顶部,使雨污处理罐的顶部澄清层通过排风扇与外部单向连通;进风管设置在雨污处理罐的侧部,使雨污处理罐的底部沉降层、胶体悬浮层、混合层和顶部澄清层均与外部单向连通。
[0013]所述的检测组件包括污泥量传感器和空气浓度传感器;污泥量传感器设置在底部沉降层的顶部,空气浓度传感器设置在顶部澄清层的顶部。
[0014]所述的雨污处理罐包括第一雨污处理罐和第二雨污处理罐。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由于设有搅拌排污组件,能通过搅拌和螺旋输送将底部沉降的污泥运至顶部出泥管,使污泥能自动排出,避免雨污排放装置的管道堵塞等情况发生。
[0017]2、本技术由于设有排污控制组件和检测组件,能通过单片机基于传感器信号实现能够自动、定期、定量、持续排泥,自动化程度高,能对各部件进行统一、协调管理,提高对雨污处理进程的监控效果,有利于提高雨污处理效果,减少设备维护支出。
[0018]3、本技术采用单片机在需要污泥排放时实现自动化控制,并通过太阳能发电,可有效降低电能消耗,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防堵型雨污排放装置的剖视图;
[0020]图2是本技术防堵型雨污排放装置的控制原理图。
[0021]图中,1、第一雨污处理罐;2、第二雨污处理罐;3、污泥收集池;4、污泥排出桶;5、搅拌杆;6、驱动箱;7、第一变速箱;8、扭矩杆;9、传送螺旋盘;10、出泥管;11、第二变速箱;12、驱动伺服电机;13、太阳能发电板;14、控制器箱;15、蓄电池组件;16、单片机;17、稳流器组件;18、底部沉降层;19、胶体悬浮层;20、混合层;21、顶部澄清层;22、进雨污管;23、出水管;24、排风扇;25、进风管;26、污泥量传感器;27、空气浓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3]请参见附图1,一种防堵型雨污排放装置,包括雨污处理罐、污泥收集池3、污泥排出桶4、搅拌排污组件、排污控制组件、出泥管10、进雨污管22、出水管23、功能组件和检测组件;雨污处理罐内置过滤件,使雨污处理罐由下至上依次形成底部沉降层18、胶体悬浮层19、混合层20和顶部澄清层21,进雨污管22设置在雨污处理罐上并与顶部澄清层21连通,出水管23设置在雨污处理罐上并与混合层20连通;雨污处理罐设置在污泥收集池3的顶部,且雨污处理罐的底部与污泥收集池3连通;污泥排出桶4垂直设置在污泥收集池3的顶部,且污
泥排出桶4的底部与污泥收集池3连通,搅拌排污组件设置在污泥收集池3和污泥排出桶4内,排污控制组件设置在污泥排出桶4的顶部并与搅拌排污组件电连接;出泥管10设置在污泥排出桶4上并与污泥排出桶4的顶部连通,功能组件和检测组件分别设置在雨污处理罐内。雨污通过进雨污管22进入雨污处理罐后依次通过过滤件过滤分层,使雨污中的污泥下沉,形成底部沉降层18,雨污中的澄清水上浮,形成顶部澄清层21,雨污中的悬浊液位于底部沉降层18与顶部澄清层21之间,形成胶体悬浮层19和混合层20内。搅拌排污组件在排污控制组件的控制下将底部沉降层18和污泥收集池3内的污泥输送至出泥管10排出,澄清水通过出水管23排出。过滤件可采用不同密度的高弹性胶体材料制成,使雨污在过滤件的过滤作用下沉淀和分层。
[0024]所述的搅拌排污组件包括搅拌杆5、扭矩杆8和传送螺旋盘9;搅拌杆5水平设置在污泥收集池3内,扭矩杆8竖直设置在污泥排出桶4内;扭矩杆8的下端与搅拌杆5垂直连接,扭矩杆8的上端与排污控制组件的输出端连接;传送螺旋盘9设置在扭矩杆8上,传送螺旋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堵型雨污排放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雨污处理罐、污泥收集池(3)、污泥排出桶(4)、搅拌排污组件、排污控制组件、出泥管(10)、进雨污管(22)、出水管(23)、功能组件和检测组件;雨污处理罐内置过滤件,使雨污处理罐由下至上依次形成底部沉降层(18)、胶体悬浮层(19)、混合层(20)和顶部澄清层(21),进雨污管(22)设置在雨污处理罐上并与顶部澄清层(21)连通,出水管(23)设置在雨污处理罐上并与混合层(20)连通;雨污处理罐设置在污泥收集池(3)的顶部,且雨污处理罐的底部与污泥收集池(3)连通;污泥排出桶(4)垂直设置在污泥收集池(3)的顶部,且污泥排出桶(4)的底部与污泥收集池(3)连通,搅拌排污组件设置在污泥收集池(3)和污泥排出桶(4)内,排污控制组件设置在污泥排出桶(4)的顶部并与搅拌排污组件电连接;出泥管(10)设置在污泥排出桶(4)上并与污泥排出桶(4)的顶部连通,功能组件和检测组件分别设置在雨污处理罐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型雨污排放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搅拌排污组件包括搅拌杆(5)、扭矩杆(8)和传送螺旋盘(9);搅拌杆(5)水平设置在污泥收集池(3)内,扭矩杆(8)竖直设置在污泥排出桶(4)内;扭矩杆(8)的下端与搅拌杆(5)垂直连接,扭矩杆(8)的上端与排污控制组件的输出端连接;传送螺旋盘(9)设置在扭矩杆(8)上,传送螺旋盘(9)从搅拌杆(5)向上螺旋延伸至出泥管(10)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堵型雨污排放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传送螺旋盘(9)的螺旋直径与污泥排出桶(4)的内径相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型雨污排放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排污控制组件包括驱动箱(6),设置在驱动箱(6)内的变速箱、驱动伺服电机(12)和单片机(16),以及供电机构;搅拌排污组件的扭矩杆(8)的上端与变速箱的一端连接,变速箱的另一端与驱动伺服电机(12)的输出轴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海林陆仕颖梁东景黎汉杰黄燕黎祖丰黄英凌王亮聂向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广西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