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电加热的高温回转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686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回转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置电加热的高温回转炉;其中出料炉尾箱、炉体前后托辊和炉体回转驱动装置均固定在机座上;回转炉体的保温隔热炉体套置在钢制传统炉体内,电加热棒通过导热防护罩固定在保温隔热炉体内壁,钢制传统炉体通过支撑滚圈连接在炉体前后托辊上,传动齿圈套置在钢制传统炉体外,且与炉体回转驱动装置配合连接,钢制传统炉体通过电路旋转接头与预热料箱底部的下料管连接,钢制传统炉体通过炉尾活动密封与出料炉尾箱连接,供气装置安装在出料炉尾箱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内置的电加热方式取代需氧燃烧方式,减少了化工燃料燃烧对物料产生的化学影响,保证物料的品质,减少燃烧产生的大量气体污染。气体污染。气体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电加热的高温回转炉


[0001]本技术属于回转炉
,具体涉及一种内置电加热的高温回转炉。

技术介绍

[0002]回转炉广泛用于冶金、化工、建筑耐火材料、环卫等工业。这类回转炉由筒体,支承装置,带挡轮支承装置,传动装置,活动窑头,窑尾密封装置,喷煤管装置等部件组成。回转炉的窑体与水平呈一定的倾斜,整个窑体由托轮装置支承,并有控制窑体上下窜动的挡轮装置,传动系统除设置主传动外,还设置了在主电源中断时仍能使窑体转动,防止窑体弯曲变形的辅助传动装置,窑头、窑尾密封装置采用了先进的技术,保证了密封的可靠性。根据加热方式的不同,分为内加热和外加热两大类。内加热回转炉的物料与火焰及烟气直接接触,可通过调节实现炉内氧化或还原气氛,筒体内壁砌筑耐火砖,头尾罩内衬为高强耐磨浇注料,头尾罩与筒体之间为柔性密封,可彻底杜绝扬尘及漏料。可采取多档支撑,使筒体长度达到60米,最高使用温度可达1600℃。产量较大,适用燃料为液化气、天然气、煤气、燃料油、煤粉、煤等。外加热回转炉的物料与火焰及烟气不直接接触,热源在加热炉与筒体之间,通过耐热钢筒壁传热来加热物料,加热炉内衬为耐火纤维,可节能降耗。受加热方式及筒体材质所限,一般筒体长度≤15米,加热温度≤1200℃。产量较小,适用加热方式为:电热、燃气、燃油、燃煤等。
[0003]然而现有的内加热回转炉的物料与火焰及烟气直接接触,以液化气、天然气、煤气、燃料油、煤粉、煤燃烧放热进行内加热,导致产生大量气体污染,因此目前针对于内加热回转炉如何采用电加热替代需氧型燃烧性加热方式是回转炉发展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内置电加热的高温回转炉,是一种采用内置的电加热方式取代需氧燃烧式内加热的高温回转炉,减少了化工燃料燃烧对物料产生的化学影响,保证物料的品质,减少燃烧产生的大量气体污染。
[0005]一种内置电加热的高温回转炉,包括预热料箱1、电路旋转接头2、回转炉体3、出料炉尾箱4、供气装置5、炉体前后托辊6、炉体回转驱动装置7和机座8;其中出料炉尾箱4、炉体前后托辊6和炉体回转驱动装置7均固定在机座8上;
[0006]回转炉体3由钢制传统炉体31、保温隔热炉体32、电加热棒33、导热防护罩34和十字卸料板37构成,其中保温隔热炉体32套置在钢制传统炉体31内部,电加热棒33通过导热防护罩34固定在保温隔热炉体32内壁中,十字卸料板37固定在钢制传统炉体31的出料端,钢制传统炉体31通过支撑滚圈36连接在炉体前后托辊6上,传动齿圈35套置在钢制传统炉体31外部,且与炉体回转驱动装置7配合连接,由炉体回转驱动装置7驱动旋转,钢制传统炉体31的进料端通过电路旋转接头2与预热料箱1底部的下料管12连接,且电加热棒33的供电段穿出钢制传统炉体31后通过加热棒导线38与电路旋转接头2连接,钢制传统炉体31的出料端通过炉尾活动密封42与出料炉尾箱4连接,且钢制传统炉体31的出料端与出料炉尾箱4
内部连通,供气装置5安装在出料炉尾箱4一侧,并与出料炉尾箱4内部连通。
[0007]所述预热料箱1的出口处设有透气放料阀11,下料管12一端连接在透气放料阀11上,另一端穿过电路旋转接头2与回转炉体3的钢制传统炉体31内部连通,且预热料箱1的顶部设有排气口13。
[0008]所述出料炉尾箱4的出口处设有排料阀41,且出料炉尾箱4的内部套置有炉尾隔热保温层43。
[0009]所述保温隔热炉体32的内壁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有多个电加热棒33,每个电加热棒33均设置在导热防护罩34内,每个导热防护罩34均固定在保温隔热炉体32的内壁中。
[0010]所述炉体回转驱动装置7包括炉体回转驱动电机和齿轮,其中齿轮套置在炉体回转驱动电机的驱动轴外,且齿轮与传动齿圈35配合连接。
[0011]所述供气装置5为供气风机。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实现了高温烧制物料时采用内置电能加热替代了以液化气、天然气、煤气、燃料油、煤粉、煤燃烧放热内加热的传统方法,减少了化工燃料燃烧对物料产生的化学影响,保证物料的品质,减少燃烧产生的大量气体污染,电加热棒和导热防护罩可根据需要实时更换,同时可以充入需要的纯净的高浓度工艺气体予以工艺实现或工艺保护,在回转炉工业应用上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回转炉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回转炉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1—预热料箱;2—电路旋转接头;3—回转炉体;4—出料炉尾箱;5—供气装置;6—炉体前后托辊;7—炉体回转驱动装置;8—机座;11—透气放料阀;12—内置下料管;13—排气口;31—钢制传统炉体;32—保温隔热炉体;33—电加热棒;34—导热防护罩、35—传动齿圈;36—前后支撑滚圈;37—十字卸料板;38—加热棒导线;41—排料阀;42—炉尾活动密封;43—内置炉尾隔热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所示,一种内置电加热的高温回转炉,包括预热料箱1、电路旋转接头2、回转炉体3、出料炉尾箱4、供气装置5、炉体前后托辊6、炉体回转驱动装置7和机座8;其中出料炉尾箱4、炉体前后托辊6和炉体回转驱动装置7均固定在机座8上;
[0019]如图2和图3所示,回转炉体3由钢制传统炉体31、保温隔热炉体32、电加热棒33、导热防护罩34和十字卸料板37构成,其中保温隔热炉体32套置在钢制传统炉体31内部,电加热棒33通过导热防护罩34固定在保温隔热炉体32内壁中,十字卸料板37固定在钢制传统炉体31的出料端内部,钢制传统炉体31通过前后两个支撑滚圈36分别连接在前后两个炉体前后托辊6上,传动齿圈35套置在钢制传统炉体31外部,且与炉体回转驱动装置7的齿轮配合连接,由炉体回转驱动装置7驱动旋转,钢制传统炉体31的进料端通过电路旋转接头2与预热料箱1底部的下料管12连接,且电加热棒33的供电段穿出保温隔热炉体32和钢制传统炉
体31后通过加热棒导线38与电路旋转接头2连接,钢制传统炉体31的出料端通过炉尾活动密封42与出料炉尾箱4活动连接,且钢制传统炉体31的出料端与出料炉尾箱4内部连通,供气装置5安装在出料炉尾箱4一侧,并与出料炉尾箱4内部连通。
[0020]所述预热料箱1的出口处设有透气放料阀11,下料管12一端连接在透气放料阀11上,另一端穿过电路旋转接头2与回转炉体3的钢制传统炉体31内部连通,且预热料箱1的顶部设有排气口13。
[0021]所述出料炉尾箱4的出口处设有排料阀41,且出料炉尾箱4的内部套置有炉尾隔热保温层43。
[0022]所述保温隔热炉体32的内壁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有多个电加热棒33,每个电加热棒33均设置在导热防护罩34内,每个导热防护罩34均固定在保温隔热炉体32的内壁中。
[0023]所述炉体回转驱动装置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电加热的高温回转炉,其特征在于包括预热料箱(1)、电路旋转接头(2)、回转炉体(3)、出料炉尾箱(4)、供气装置(5)、炉体前后托辊(6)、炉体回转驱动装置(7)和机座(8);其中出料炉尾箱(4)、炉体前后托辊(6)和炉体回转驱动装置(7)均固定在机座(8)上;回转炉体(3)由钢制传统炉体(31)、保温隔热炉体(32)、电加热棒(33)、导热防护罩(34)和十字卸料板(37)构成,其中保温隔热炉体(32)套置在钢制传统炉体(31)内部,电加热棒(33)通过导热防护罩(34)固定在保温隔热炉体(32)内壁中,十字卸料板(37)固定在钢制传统炉体(31)的出料端,钢制传统炉体(31)通过支撑滚圈(36)连接在炉体前后托辊(6)上,传动齿圈(35)套置在钢制传统炉体(31)外部,且与炉体回转驱动装置(7)配合连接,由炉体回转驱动装置(7)驱动旋转,钢制传统炉体(31)的进料端通过电路旋转接头(2)与预热料箱(1)底部的下料管(12)连接,且电加热棒(33)的供电段穿出钢制传统炉体(31)后通过加热棒导线(38)与电路旋转接头(2)连接,钢制传统炉体(31)的出料端通过炉尾活动密封(42)与出料炉尾箱(4)连接,且钢制传统炉体(31)的出料端与出料炉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成迟崇哲兰馨辉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黄金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