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压小型塑壳式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622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低压小型塑壳式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DZ47系列断路器(1)和剩余电流脱扣器(2),具有相同数量的输入端(3)和输出端(4),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接线座(3)与所述输出端接线座(4)相对设置。(*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具体地说是一种低压小型塑料外壳式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以下简称漏电开关)。
技术介绍
现有的漏电开关是DZ47系列断路器和剩余电流脱扣器组装而成的,DZ47系列断路器主要由绝缘外壳、操作机构、动静触头、延时、瞬时脱扣器、灭弧室等组成,剩余电流脱扣器主要由零序互感器、电子判别控制电路、脱扣器连杆、试验按钮等组成。其工作原理是由零序互感器感应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流值,电子判别控制电路进行判别,当上述电流值不平衡时,控制电路发出一个电信号,当线圈接收到信号后,吸动铁芯动作,带动连杆推动断路器的脱扣机构脱扣产生跳闸。上述结构的漏电开关存在以下缺点(1)由于输入端接线座与所述输出端接线座错开设置,整机外形尺寸较大,安装标准配电箱中,所占用空间体积大,尤其当断路器为多极时,每一极断路器需一个接线座,每一个接线座需占用一极的位置,则安装接线时错开距离更大(见图1);(2)零序互感器都安装在主回路输出端的侧面,引出导线要绕过零序互感器再到外接线端,使得整个引线较长,更为突出的是主回路导线绕过零序互感器的绕制工艺较复杂,特别是对大电流规格较粗的导线绕过零序互感器的绕制工艺难以实现,温升试验很难达到标准要求。(3)剩余电流脱扣器的试验按钮平嵌在产品外壳中,由于手指接触面积和力度大小影响操作的可靠性,甚为不便(如图3);并且由于没有限位档,容易使试验按钮下面的弹簧因过分受力而产生永久性变形;(4)输入端接线座位置接线板外露,既影响触指试验的可靠性,又不美观(如图6);(5)剩余电流脱扣器的脱扣连杆在推动断路器脱扣机构脱扣过程中,需要一个小直径的转轴作支点配合传动,通常,在连杆上开设一个与所述小轴相配合的小孔,然后将小轴装配在该小孔内。该小孔在加工过程中易变形和产生偏心,影响传动性能,且传动的间隙也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是现有漏电开关存在的体积大,接线不方便的问题。本技术还要解决的是现有漏电开关零序互感器安装位置不当引起的绕制工艺复杂、以及温升高的问题。本技术还要解决的是现有漏电开关的剩余电流脱扣器试验按钮的操作难度大的问题。本技术再要解决的是现有漏电开关输入端接线座设置不安全的问题。本技术再要解决的是现有漏电开关脱扣连杆小孔加工困难的问题。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压小型塑壳式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DZ47系列断路器和剩余电流脱扣器,具有相同数量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接线座与所述输出端接线座相对设置。这种相对设置,所述的输入端接线座与所述输出端接线座分别设置在断路器的上方和下方。本技术的漏电开关,由于输入端接线座与输出端接线座相对设置,可大大减小整机体积,对于多极断路器,优点更为明显。理论上说,本技术的漏电开关整机宽度比现有同类产品的宽度小一个标准极宽(9mm)*极数。用于检测剩余电流的零序互感器设置于所述输入端接线座与所述输出端接线座之间,主回路导线直接穿过零序互感器,缩短了主回路导线穿过零序互感器再到外接线端的长度,解决了绕制工艺的复杂的问题,并有效地降低了温升。所述剩余电流脱扣器的试验按钮凸出高于壳体上,使手指很容易触摸到,按下时由凹槽限位,这样即使按试验按钮所施加的压力偏大,也不会使片状弹簧变形,提高试验按钮的可操作性和可靠性。所述的接线板嵌在壳体槽内,这样既提高了触指的可靠性,同时还带来整体的美观。所述的脱扣连杆采用整体设计,解决了加工小孔的难度,及转动间隙大的问题。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子对本技术第一项内容做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漏电开关输入端和输出端接线座错开设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输入端和输出端接线座相对设置在断路器上、下方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漏电开关试验按钮平嵌在产品外壳中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试验按钮位置凸出高于壳体上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整体式脱扣连杆的结构侧视图。图6是现有漏电开关进线端接线座位置接线板外露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进线端接线座位置接线板嵌在壳体内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输入端和输出端接线座相对设置在断路器上方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所示,1——DZ47系列断路器 2——剩余电流动作脱扣器 3——输入端接线座 4——输出端接线座 5——接线板 6——壳体槽 7——小轴 9——试验按钮10——脱扣连杆 11——弹簧 12——限位凹槽 13——线圈 14——铁芯 15——零序互感器参照图1,低压小型塑壳式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由DZ47系列断路器1(额定电流至125A)和剩余电流动作脱扣器2组成,DZ47系列断路器主要由绝缘外壳、操作机构、动静触头、延时、瞬时脱扣器、灭弧室等组成,剩余电流脱扣器主要由零序互感器、电子判别控制电路、脱扣器连杆、试验按钮等组成,组装后的产品具有相同数量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现有漏电开关的输入端位于断路器1的上方,输出端位于剩余电流动作脱扣器2的下方,二者交错设置,它的缺点前面已经说过。参照图2,本技术的低压小型塑壳式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输入端接线座设置在断路器的上方,输出端接线座设置在断路器的下方,二者相对设置。用于检测剩余电流的零序互感器15设置在所述输出端接线座4的正上方。参照图4,剩余电流动作脱扣器2的试验按钮9,凸出高于壳体上,在壳体内还设有限位凹槽12,保护设置在试验按钮9下方的片状弹簧11不过分受压。输入端接线座处的接线板5嵌在壳体槽6位置内(如图7)。脱扣连杆10和小轴7采用整体设计,不再用Φ1.5小孔与小轴7装配,解决了小孔加工难及连杆10与小轴7配合转动间隙大的问题(如图5)。图8所示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输入端接线座3与所述输出端接线座4同时设置在断路器的上方,其他结构与前实施方式相同,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低压小型塑壳式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DZ47系列断路器(1)和剩余电流脱扣器(2),具有相同数量的输入端(3)和输出端(4),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接线座(3)与所述输出端接线座(4)相对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小型塑壳式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端接线座(3)与所述输出端接线座(4)分别设置在断路器的上方和下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压小型塑壳式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用于检测剩余电流的零序互感器(15)设置于所述输入端接线座(3)与所述输出端接线座(4)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压小型塑壳式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电流脱扣器(2)的试验按钮(9)凸出高于壳体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压小型塑壳式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内还设有试验按钮(9)的限位凹槽(12)。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压小型塑壳式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线板(5)嵌在壳体槽(6)内。7.如权利要求1~6任何一项所述的低压小型塑壳式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扣连杆(10)采用整体设计。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压小型塑壳式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DZ47系列断路器和剩余电流脱扣器,具有相同数量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接线座与所述输出端接线座相对设置,可大大减小整机体积,对于多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新义周霞吴有顺
申请(专利权)人:正泰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