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消毒杀菌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消毒杀菌机器人,包括顶盖、壳体和底盘,所述的壳体连接在顶盖和底盘之间,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消杀系统,所述的消杀系统包括上水箱和下水箱,所述的上水箱底部连接有雾化器,雾化器入口与上水箱连通,所述的顶盖上设置有喷雾出口,雾化器出口通过管道与喷雾出口连通,所述的下水箱底部连接有增压泵,增压泵入口与下水箱连通,所述的底盘侧部设置有雾化喷嘴,增压泵出口通过软管与雾化喷嘴连通,所述的底盘下部还设有行走机构,代替人工进行危险环境下的消毒杀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员感染风险,节约资源。节约资源。节约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消毒杀菌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消毒杀菌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消毒杀菌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在紧急情况或特殊事件发生时,会需要人员对特殊的环境进行消毒杀菌处理,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消杀人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背着沉重的消杀设备进行人工喷洒工作,如此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0003]一是作业环境危险,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工作人员具有很高的感染风险;
[0004]二是工作效率低下、作业负担较重,人员自身负重较大,无法长时间进行有效的消杀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消毒杀菌机器人,代替人工进行危险环境下的消毒杀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员感染风险,节约资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6]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智能消毒杀菌机器人,包括顶盖、壳体和底盘,所述的壳体连接在顶盖和底盘之间,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消杀系统,所述的消杀系统包括上水箱和下水箱,所述的上水箱底部连接有雾化器,雾化器入口与上水箱连通,所述的顶盖上设置有喷雾出口,雾化器出口通过管道与喷雾出口连通,所述的下水箱底部连接有增压泵,增压泵入口与下水箱连通,所述的底盘侧部设置有雾化喷嘴,增压泵出口通过软管与雾化喷嘴连通,所述的底盘下部还设有行走机构。
[0008]进一步所述的行走机构包括行走电机和麦克纳姆轮,所述的底盘底部设有底板,底板上开设有孔,行走电机固定连接在底板上方,麦克纳姆轮与行走电机输出端连接,麦克纳姆轮贯穿孔,所述的行走电机、麦克纳姆轮和孔均设置有三个,三个行走电机、麦克纳姆轮和孔均匀分布在底板上。
[0009]进一步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的控制系统设置在底盘内,控制系统包括主控板、锂电池组、电机驱动板和无线遥控接收模块,所述的主控板分别与锂电池组、电机驱动板、无线遥控接收模块、雾化器、增压泵电性连接,电机驱动板与三个行走电机电性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的壳体侧壁上连接有盖板,盖板一侧边铰接在壳体上,盖板两边设置有紫外线杀菌管,所述的紫外线杀菌管设置有多个,紫外线杀菌管与主控板电性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的雾化器出口与喷雾出口之间还设置有风扇,所述的风扇固定连接在管道内,风扇与主控板电性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的顶盖上设置有开关和液晶显示屏,开关和液晶显示屏与主控板电性连接。
[0013]进一步所述的底盘侧壁上还设有红外避障传感器,红外避障传感器与主控板电性连接。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可完全代替人工进行特殊情况下对场所的消毒杀菌工作;
[0016]2.本技术利用雾化器从顶部喷出消毒液,让雾化后的消毒液充分散布至空气中,利用增加泵从底部的雾化喷嘴喷出消毒液,使地面能够完全被消毒液均匀覆盖,使消杀工作更加彻底;
[0017]3.本技术利用控制系统配合行走机构自动进行移动,可在消杀场所进行自由移动,使消杀工作更加全面;
[0018]4.本技术利用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经济效益好。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俯视透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主视透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技术控制系统原理图。
[0025]图中:1.顶盖,101.喷雾出口,2.壳体,3.底盘,301.底板,302.孔,4.上水箱,5.下水箱,6.雾化器,7.增压泵,8.雾化喷嘴,9.行走机构,901.行走电机,902.麦克纳姆轮,10.盖板,11.紫外杀菌管,12.风扇,13.开关,14.液晶显示屏,15.主控板,16.锂电池组,17.电机驱动板,18.无线遥控接收模块,19.红外避障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7]一种智能消毒杀菌机器人,包括顶盖1、壳体2和底盘3,所述的壳体2连接在顶盖1和底盘3之间,所述的壳体2内设置有消杀系统,所述的消杀系统包括上水箱4和下水箱5,所述的上水箱4底部连接有雾化器6,雾化器6入口与上水箱4连通,所述的顶盖1上设置有喷雾出口101,雾化器6出口通过管道与喷雾出口101连通,所述的下水箱5底部连接有增压泵7,增压泵7入口与下水箱5连通,所述的底盘3侧部设置有雾化喷嘴8,增压泵7出口通过软管与雾化喷嘴8连通,所述的底盘3下部还设有行走机构9,将消毒液加注至上水箱4和下水箱5中,上水箱4中的消毒液通过雾化器6将消毒液雾化并从喷雾出口101中散播至空气中,形成与加湿器一样的效果,使空气中均匀分布消毒液,形成消毒杀菌的效果,下水箱5中的消毒液通过增压泵7增大压力后输送至雾化喷嘴8,经雾化喷嘴8进一步加压后形成消毒液水雾喷洒至地面,进而对地面进行均匀覆盖的消杀作业,通过底盘3上设置的行走机构9形成本技术的移动功能,进而可实现本技术在消杀场所内自由移动的功能,保证消杀作业更加彻底。
[0028]进一步所述的行走机构9包括行走电机901和麦克纳姆轮902,所述的底盘3底部设有底板301,底板301上开设有孔302,行走电机901固定连接在底板301上方,麦克纳姆轮902
与行走电机901输出端连接,麦克纳姆轮902贯穿孔302,所述的行走电机901、麦克纳姆轮902和孔302均设置有三个,三个行走电机901、麦克纳姆轮902和孔302均匀分布在底板301上,利用三组麦克纳姆轮902的特性,即可形成本技术多种行走方式和转向等功能,使其使用更加方便,灵活性更高。
[0029]进一步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的控制系统设置在底盘3内,控制系统包括主控板15、锂电池组16、电机驱动板17和无线遥控接收模块18,所述的主控板15分别与锂电池组16、电机驱动板17、无线遥控接收模块18、雾化器6、增压泵7电性连接,电机驱动板17与三个行走电机901电性连接,控制系统中的主控板15可采用STM32主控制板、电机驱动板17采用L298N电机驱动板、无线遥控接收模块18采用PS2无线遥控接收模块,通过主控板15即可形成固定程序下的自行作业功能,也可通过无线遥控接收模块18对本技术进行远程控制,再通过主控板15分别对雾化器6和增压泵7发出控制信号进而形成消杀作业的开始和停止控制,同时可对电机驱动板17发出信号,在通过电机驱动板17控制三个行走电机901工作或停止,完成本技术的行走、停止、转向灯功能。
[0030]进一步所述的壳体2侧壁上连接有盖板10,盖板10一侧边铰接在壳体2上,盖板10两边设置有紫外线杀菌管11,所述的紫外线杀菌管11设置有多个,紫外线杀菌管11与主控板15电性连接,打开盖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消毒杀菌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1)、壳体(2)和底盘(3),所述的壳体(2)连接在顶盖(1)和底盘(3)之间,所述的壳体(2)内设置有消杀系统,所述的消杀系统包括上水箱(4)和下水箱(5),所述的上水箱(4)底部连接有雾化器(6),雾化器(6)入口与上水箱(4)连通,所述的顶盖(1)上设置有喷雾出口(101),雾化器(6)出口通过管道与喷雾出口(101)连通,所述的下水箱(5)底部连接有增压泵(7),增压泵(7)入口与下水箱(5)连通,所述的底盘(3)侧部设置有雾化喷嘴(8),增压泵(7)出口通过软管与雾化喷嘴(8)连通,所述的底盘(3)下部还设有行走机构(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消毒杀菌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机构(9)包括行走电机(901)和麦克纳姆轮(902),所述的底盘(3)底部设有底板(301),底板(301)上开设有孔(302),行走电机(901)固定连接在底板(301)上方,麦克纳姆轮(902)与行走电机(901)输出端连接,麦克纳姆轮(902)贯穿孔(302),所述的行走电机(901)、麦克纳姆轮(902)和孔(302)均设置有三个,三个行走电机(901)、麦克纳姆轮(902)和孔(302)均匀分布在底板(30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消毒杀菌机器人,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福鹏,洪梓榕,陈涛,郭志龙,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