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装置和施工器械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6561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护装置和施工器械,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以解决防护装置使用范围小,灵活性差,安全性低的问题。所述防护装置应用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内支撑梁中。上述防护装置包括至少一组固定组件和至少一组防护组件。沿内支撑梁的长度方向,至少一组固定组件设置在内支撑梁的外周,且与内支撑梁紧固连接。沿内支撑梁的长度方向,每组防护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内支撑梁两侧的第一防护单元和第二防护单元,在固定组件背离内支撑梁的一侧,第一防护单元和第二防护单元均与相应固定组件固定连接,且第一防护单元与相应第二防护单元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内支撑梁的宽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施工器械,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防护装置。述的防护装置。述的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护装置和施工器械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防护装置和施工器械。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用混凝土内支撑梁进行基坑支护时,通常需要在混凝土内支撑梁上设置防护装置,以便于工作人员安全通行。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在混凝土内支撑梁的两侧设置膨胀螺栓,之后利用膨胀螺栓安装防护装置的方式。
[0003]但是上述方式易对混凝土内支撑梁造成破坏,并且利用上述方式搭设的防护装置受限于混凝土内支撑梁的尺寸,导致防护装置的行走通道较窄,并且防护装置适用范围小、灵活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护装置和施工器械,用于扩大防护装置的使用范围,提高灵活性,确保内支撑梁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护装置。该防护装置应用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内支撑梁中。上述防护装置包括:至少一组固定组件和至少一组防护组件。沿内支撑梁的长度方向,至少一组固定组件设置在内支撑梁的外周,且与内支撑梁紧固连接。沿内支撑梁的长度方向,每组防护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内支撑梁中;所述防护装置包括:至少一组固定组件和至少一组防护组件;沿所述内支撑梁的长度方向,所述至少一组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内支撑梁的外周,且与所述内支撑梁紧固连接;沿所述内支撑梁的长度方向,每组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内支撑梁两侧的第一防护单元和第二防护单元,在所述固定组件背离所述内支撑梁的一侧,所述第一防护单元和所述第二防护单元均与相应所述固定组件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防护单元与相应所述第二防护单元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内支撑梁的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还包括至少一组承载组件;沿所述内支撑梁的长度方向,每组所述承载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内支撑梁两侧的第一承载单元和第二承载单元;所述第一承载单元和所述第二承载单元沿所述内支撑梁的宽度方向,与所述固定组件固定连接,且所述承载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支撑梁和所述防护组件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固定组件均包括第一固定件、两个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调节结构,所述第三固定件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二调节结构,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第一端具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第二端具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固定件的每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调节结构,以及相应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相应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固定件的每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调节结构,以及相应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与相应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第二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固定件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调节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调节孔;沿所述第三固定件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调节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调节孔;根据所述内支撑梁的第一尺寸参数,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每个所述第二固定件通过相应所述多个第一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刚白延红姚丽丽程宇培曹雪峰李伟全文博常龙黄林喜吴安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