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悬挑操作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518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式悬挑操作平台,属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操作平台为阶梯状结构,相邻阶梯之间通过竖向梯子型支撑和接长套管连接,施工高度发生变化时,调整接长套管上螺栓的位置或者增加接长套管以及竖向梯子型支撑的数量,即可实现操作平台高度的调节,使用更加灵活方便。相邻阶梯之间还设有架体斜撑,第一层阶梯上配置有配重箱和载重报警器,最上层阶梯周围设有防护栏杆,有效保障了整个操作平台的安全性。操作平台通过底部的万向轮实现移动的功能,针对不同的施工地点,无需在现场反复拆装脚手架,不会影响施工面,保证了施工质量,提高了施工效率,经济效益好。施工人员可以通过手拉葫芦运送施工器具和材料,劳动强度低。劳动强度低。劳动强度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悬挑操作平台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悬挑操作平台。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诸如会展场馆、剧院、综合商业楼等大型公共建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出于功能上的需求,此类建筑共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包含有若干从上至下镂空的大空间中庭(例如商业综合楼的室内步行街,剧院的舞台等);中庭周侧立面装饰装修造型复杂,工程量大,且为悬挑形式,下方无支承操作平面,施工难度大,施工风险高。目前,针对中庭周侧立面侧帮封板的施工,一般采用从底到顶重新搭设脚手架作为施工平台的施工方式,但这种施工方式存在施工周期长、经济效益低、对施工工作面影响大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式悬挑操作平台,能够有效减轻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使用灵活方便。
[000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0005]一种移动式悬挑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为阶梯状结构,包括架体底盘、多组竖向梯子型支撑以及多个平台框架,架体底盘通过多组竖向梯子型支撑与平台框架连接,平台框架之间通过多组竖向梯子型支撑连接,平台框架、竖向梯子型支撑、架体底盘共同形成操作平台的阶梯状结构框架;
[0006]平台框架内均水平焊接有多根平台板次龙骨,平台板次龙骨上均安装有阻燃平台板,操作平台最上层的平台框架前端以及两侧均焊接有防护栏杆;架体底盘上焊接有配重箱,架体底盘底部安装有带脚踏锁止装置的万向轮;操作平台最上层阶梯下方的竖向梯子型支撑上安装有手拉葫芦。
[0007]进一步地,所述竖向梯子型支撑之间通过接长套管螺栓连接,竖向梯子型支撑以及接长套管表面均设有多个螺栓孔。
[0008]进一步地,所述竖向梯子型支撑与平台框架之间均安装有架体斜撑。
[0009]进一步地,所述配重箱侧面安装有载重报警器。
[0010]进一步地,所述阻燃平台板为15mm厚的阻燃胶合板。
[0011]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栏杆高度为1.2m。
[0012]进一步地,所述架体底盘、竖向梯子型支撑、平台框架、接长套管、防护栏杆均由方钢管制成。
[0013]进一步地,所述平台板次龙骨、架体斜撑均为角钢。
[0014]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所提供的移动式悬挑操作平台,为阶梯状结构,相邻阶梯之间均设有架体斜撑,且第一层阶梯上配置有配重箱和载重报警器,最上层阶梯周围设有防护栏杆,有
效保障了整个操作平台的使用安全性。操作平台通过底部的万向轮实现移动的功能,针对不同的施工地点,无需在现场反复拆装脚手架,不会对施工面产生影响,保证施工质量,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有助于节省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施工人员通过手拉葫芦运送施工器具和材料至操作平台,使用非常方便,劳动强度低。
[0016]本技术所述的操作平台能够适应不同高度工况下的施工要求,当施工高度发生变化时,只需调整接长套管上螺栓的位置或者增加接长套管以及竖向梯子型支撑的数量,即可实现操作平台高度的调节,使用更加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所述移动式悬挑操作平台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

架体底盘;2

竖向梯子型支撑A;3

竖向梯子型支撑B;4

竖向梯子型支撑C;5

竖向梯子型支撑D;6

平台框架A;7

平台框架B;8

接长套管;9

平台板次龙骨;10

阻燃平台板;11

防护栏杆;12

手拉葫芦;13

架体斜撑;14

配重箱;15

载重报警器;16

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1]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移动式悬挑操作平台,为阶梯状结构,本实施例优选地以三层阶梯状结构为例进行说明。操作平台包括架体龙骨、接长套管8、架体斜撑13、平台框架、平台板次龙骨9、阻燃平台板10、手拉葫芦12、防护栏杆11、配重箱14、载重报警器15、万向轮16。
[0022]本实施例中,架体龙骨、接长套管8、平台框架、防护栏杆11均优选为由方钢管制成,平台板次龙骨9、架体斜撑13均优选为角钢。如图1所示,平台框架为矩形框架,由若干根方钢管焊接制成,包括平台框架A6、平台框架B7。架体龙骨包括由若干根方钢管焊接制成的矩形架体底盘1和多组竖向梯子型支撑,竖向梯子型支撑用于支撑操作平台相邻两层阶梯;实际使用时,竖向梯子型支撑的数量根据施工高度来确定,本实施例中,操作平台相邻两层阶梯之间均优选地设置有两组竖向梯子型支撑,竖向梯子型支撑之间均通过表面设有多个螺栓孔的接长套管8螺栓连接。所述竖向梯子型支撑包括设置在操作平台第一层阶梯和第二层阶梯之间的竖向梯子型支撑A2、竖向梯子型支撑B3,还包括设置在操作平台第二层阶梯和第三层阶梯之间的竖向梯子型支撑C4、竖向梯子型支撑D5;其中,竖向梯子型支撑A2、竖向梯子型支撑C4上部均设有多个螺栓孔,竖向梯子型支撑B3、竖向梯子型支撑D5下部均设有多个螺栓孔。
[0023]架体底盘1为操作平台的第一层阶梯,架体底盘1前半部分的两端均焊接有竖向梯
子型支撑A2,竖向梯子型支撑A2上部均螺栓连接有接长套管8,该接长套管8另一端均与竖向梯子型支撑B3螺栓连接,竖向梯子型支撑B3顶部分别焊接在平台框架A6后半部分的两端。平台框架A6前半部分的两端分别焊接有竖向梯子型支撑C4,竖向梯子型支撑C4上部均螺栓连接有接长套管8,该接长套管8另一端均与竖向梯子型支撑D5螺栓连接,竖向梯子型支撑D5顶部分别焊接在平台框架B7后半部分的两端。平台框架A6、平台框架B7内均水平焊接有多根平台板次龙骨9,平台板次龙骨9上均安装有阻燃平台板10,分别形成操作平台的第二层阶梯和第三层阶梯;组成操作平台最上层阶梯的平台框架B7前端以及两侧均焊接有防护栏杆11。
[0024]竖向梯子型支撑A2与平台框架A6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悬挑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平台为阶梯状结构,包括架体底盘(1)、多组竖向梯子型支撑以及多个平台框架,架体底盘(1)通过多组竖向梯子型支撑与平台框架连接,平台框架之间通过多组竖向梯子型支撑连接,平台框架、竖向梯子型支撑、架体底盘(1)共同形成操作平台的阶梯状结构框架;平台框架内均水平焊接有多根平台板次龙骨(9),平台板次龙骨(9)上均安装有阻燃平台板(10),操作平台最上层的平台框架前端以及两侧均焊接有防护栏杆(11);架体底盘(1)上焊接有配重箱(14),架体底盘(1)底部安装有带脚踏锁止装置的万向轮(16);操作平台最上层阶梯下方的竖向梯子型支撑上安装有手拉葫芦(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悬挑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梯子型支撑之间通过接长套管(8)螺栓连接,竖向梯子型支撑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建飞张志雄汤垒朱逸陈浩赖洁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