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安全开关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6512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子装置的安全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开关结构包括,    一座体,该座体一侧呈开放状,并于该开放状部的两相对侧缘处分别设有一个以上的可将所述座体稳固地卡扣于一电子装置的卡扣元件,该开放状部的底部设有一孔道;    一容置部,设在所述开放状部内;    一第一支撑杆,设在所述开放状部内;    一第二支撑杆,设在所述开放状部内且与该第一支撑杆相隔一定间距;    一触压开关,可置入该开放状部的容置部中,该触压开关的一端向外延伸设有一讯号线路,所述讯号线路的另一端设有一连接埠,其中该讯号线路沿该第一支撑杆的外缘绕行后,自第一、二支撑杆之间向上再围绕该第二支撑杆后,向下穿设至该开放状部底部的孔道,所述连接埠外露设置。(*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安全开关结构,尤其是指一种作为防止电子装置的外壳被随意开启并触动其内部电子元件的安全开关结构,通过本技术的结构可防止该安全开关上的一讯号线路受到外力拉扯时,其一端的触压开关会因外力拉扯的作用而脱落,以致造成该讯号线路与触压开关的分离或接触不良,进而形成不合格产品增加等缺陷。
技术介绍
安全开关为一般电子装置(如电脑主机)作为防止其装置外壳被随意开启并触动其内部电子元件,及作为提示该装置外壳是否被开启并触动的目的;由于该安全开关大都经由一讯号线路,将其一端的连接埠与该装置内部的电子元件相连接,安全开关的另一端则通过一触压开关直接固定于该装置外壳内侧的适当位置处;因此,该安全开关的设置即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近几年来电子元件在制造上日趋精密,不容许该电子装置的外壳被随意地开启并触动其内部电子元件,导致其内部电子元件的毁损,及防止被外人随意动手脚,因此,该安全开关的结构设计值得花费心思去思考。然而,传统安全开关的作法即如上所述,仅具有该讯号线路,及分别设在其两端的连接埠与触压开关,将该连接埠与该装置内部的电子元件相连接后,再将该触压开关直接固定于该装置外壳内侧的适当位置处,以当该装置外壳被随意开启时,作为提示该装置外壳是否被开启并触动,及防止该装置外壳被随意开启并触动其内部电子元件之用。上述传统安全开关的缺陷,在于当该讯号线路受到外力拉扯时,其一端的触压开关会因外力拉扯的作用而脱落,造成该讯号线路与触压开关的分离或接触不良,进而造成不合格产品增加,徒增成本与时间,这在制造业的成品组装测试线上是经常发生的现象,且在日后该电子装置的维修上,亦容易造成该触压开关因外力拉扯的关系而脱落,造成使用者的困扰,故不甚理想;因此,若能设计出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缺陷的安全开关结构,相信将是制造业者及使用者乐于见到的。有鉴于传统的安全开关,在该讯号线路受到外力拉扯时,其一端的触压开关会因外力拉扯的作用而脱落,以致造成该讯号线路与触压开关的分离或接触不良,进而形成不合格产品增加等缺陷。本设计人以从事该类产品制造多年的经验,经过长久努力研究与实验,终于开发出本技术的电子装置的安全开关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的安全开关结构,当该讯号线路受到外力不当的拉扯时,即可构成一较佳的支撑力道,而不会令力道直接沿该讯号线路拉扯至一端的触压开关,造成该讯号线路与该触压开关的分离与接触不良。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电子装置的安全开关结构,包括一座体,该座体一侧呈开放状,并于该开放状部的两相对侧缘处分别设有一个以上的可将所述座体稳固地卡扣于一电子装置的卡扣元件,该开放状部的底部设有一孔道;一容置部,设在所述开放状部内;一第一支撑杆,设在所述开放状部内;一第二支撑杆,设在所述开放状部内且与该第一支撑杆相隔一定间距;一触压开关,可置入该开放状部的容置部中,该触压开关的一端向外延伸设有一讯号线路,所述讯号线路的另一端设有一连接埠,其中该讯号线路沿该第一支撑杆的外缘绕行后,自第一、二支撑杆之间向上再围绕该第二支撑杆后,向下穿设至该开放状部底部的孔道,所述连接埠外露设置。如上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安全开关结构,所述座体卡扣在电脑主机壳体的内侧处。如上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安全开关结构,所述容置部由一两相隔一定间隔的夹臂及介于该两夹臂底部间的底座所构成。如上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安全开关结构,所述两夹臂的自由端分别设置成一方便夹持物件的卡钩状。如上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安全开关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容置部底座的下方,该第二支撑杆位于该第一支撑杆的一侧且高于该第一支撑杆。本技术的特点和优点是本技术提出的电子装置的安全开关结构,在一座体的开放状部内分别设有一容置部、一第一支撑杆及一第二支撑杆,该开放状部的两相对侧缘处分别设有一个以上的卡扣元件,以便将该座体稳固地卡扣在一主机壳体的内侧处,作为防止其主机外壳被随意开启并触动其内部电子元件的目的,其次,该开放状部的底部设有一孔道,其中该第二支撑杆与该第一支撑杆分别相隔一定间距,另外,该容置部中恰可置入一触压开关,该触压开关的一端向外延伸设有一讯号线路,该讯号线路的另一端设有一连接埠,其中该讯号线路沿该第一支撑杆的外缘绕行后,自该第一、二支撑杆之间向上再围绕该第二支撑杆后,向下穿至该开放状部底部的孔道,以外露该连接埠与该电子元件相连接;如此,当该讯号线路受到外力不当的拉扯时,即可藉由该第二支撑杆的支撑及该第一支撑杆的辅助支撑,以构成一较佳的支撑力道,不会直接沿该讯号线路拉扯触压开关,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可有效防止该讯号线路与触压开关的分离或接触不良,提高产品合格率,可更有效地提示该电子装置外壳是否被开启并触动,及防止该装置外壳被随意开启并触动其内部电子元件,使用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示意图二。附图标号说明1、安全开关结构10、座体 101、开放状部102、卡扣元件 11、容置部12、夹臂13、底座 121、卡钩状 14、第一支撑杆15、第二支撑杆 103、孔道 20、触压开关21、讯号线路 22、连接埠30、主机壳体31、上壳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形状构造、装置特征及其功效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兹举实施例配合图示,详细说明如下本技术提出的电子装置的安全开关结构,请参阅图1所示,该安全开关结构1包括有一中空座体10,该座体10可为任何形状,且其一侧呈开放状101,并于该开放状部101的两相对侧缘处分别设有一个以上的卡扣元件102,籍由该等卡扣元件102可方便将该座体10稳固地卡扣在一电子装置的适当位置处,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用于卡扣在一电脑主机壳体30(即电子装置)的内侧处,请参阅图2、3所示。在本技术中,该开放状部101内设有一容置部11(如图1所示),该容置部11由一两相隔一定间隔的夹臂12及介于该两夹臂12底部间的底座13所构成。其中该两夹臂12的自由端分别设置成一卡钩状121,藉以方便夹持物件。另外,该开放状部101内还包括有一第一支撑杆14及第二支撑杆15(如图1所示),其分别相隔一定间距,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该第一支撑杆14位于该容置部11底座13的下方,该第二支撑杆15位于该第一支撑杆14的一侧略高处。该开放状部101的底部开设有一孔道103。在本技术中,该开放状部101的容置部11中恰可置入一触压开关20(如图1所示),该触压开关20的一端向外延伸设有一讯号线路21,该讯号线路21的另一端则设有一连接埠22,其中该讯号线路21沿该第一支撑杆14的外缘绕行后,自第一、二支撑杆14、15之间向上再围绕该第二支撑杆15后,向下穿至该开放状部101底部的孔道103,以外露该连接埠22(如图2、3所示);如此,当该讯号线路21受到外力不当的拉扯时,即可藉由该第二支撑杆15的支撑及该第一支撑杆14的辅助支撑,以构成一较佳的支撑力道,而不会令力道直接沿该讯号线路21拉扯至一端的触压开关20,造成该讯号线路21与该触压开关20的分离或接触不良。藉上述的构件,本技术在使用时,即可将该座体10稳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信安
申请(专利权)人:大众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