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种异体皮松质骨嵌合式颈椎椎间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508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同种异体皮松质骨嵌合式颈椎椎间融合器,包括椎间融合器本体,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的上端面与下端面分别相应设置有若干平行设置有的凸棱台,所述凸棱台之间均匀间隔设置,相邻所述凸棱台之间设置有凹槽,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上端开设有贯穿整个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的置入孔,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的前侧面中部开设有贯穿整个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的把持孔,所述把持孔内填充有骨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防脱、防位移,抗压强度高,有利于血管、骨质生长融合,可适应不同疾病状况下生理弯曲的同种异体皮松质骨嵌合式颈椎椎间融合器。式颈椎椎间融合器。式颈椎椎间融合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种异体皮松质骨嵌合式颈椎椎间融合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的说是一种同种异体皮松质骨嵌合式颈椎椎间融合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目前经济的发展,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及众多青少年较长时间的坐于电脑前,缺乏最基本的锻炼,颈椎病呈快速增加趋势。以及出行中较多使用车辆,建筑高度的增加,车祸伤、高处坠落伤导致的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也逐年增加。因颈椎病或颈椎骨折、脱位较易导致脊髓损伤,威胁患者的生命或造成不同程度上的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而备受重视。
[0003]一般上述治疗通常需要进行颈椎椎间盘切除及融合术。其中,椎间盘切除术顾名思义就是“切除椎间盘”,沿脊柱从颈部(颈椎)至后腰(腰椎)任意节段的椎间盘均可被切除。椎间盘被切除后,椎体间的空间就有了空洞。为防范椎体塌陷及相互摩擦,就要嵌入骨骼植入物垫片(亦称:融合器、骨笼)来充填这个开放式的椎间盘空洞。这块植入物担负着一个桥梁的角色,实现脊柱融合。骨骼植入物和椎体间还要用金属板和螺钉固定就位。
[0004]现有的融合器,其等高的物垫片与椎间隙不匹配,存在融合积小,承压不均衡,易导致物垫片滑脱、位移等问题,垫片抗压强度小,难以与周围骨组织紧密结合,骨质细胞与融合器的粘附力小,容易导致融合器松动甚至融合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防脱、防位移,抗压强度高,有利于血管、骨质生长融合,可适应不同疾病状况下生理弯曲的同种异体皮松质骨嵌合式颈椎椎间融合器。
[0006]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同种异体皮松质骨嵌合式颈椎椎间融合器,包括椎间融合器本体,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的上端面与下端面分别相应设置有若干平行设置有的凸棱台,所述凸棱台之间均匀间隔设置,相邻所述凸棱台之间设置有凹槽,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上端开设有贯穿整个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的置入孔,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的前侧面中部开设有贯穿整个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的把持孔,所述把持孔内填充有骨棒。
[0007]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的横截面为类梯形状结构。
[0008]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的纵截面为矩形、等腰梯形或上凸形。
[0009]所述骨棒与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材料均为同种异体松质骨块,所述置入孔内填充设置有同种异体皮质骨块。
[0010]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的前侧面还均匀布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整个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
[0011]所述通孔直径为所述把持孔直径的三分之一。
[0012]所述凸棱台横截面为等腰梯形,其等腰梯形的高度为0.5

1.0mm,下底边长度为1.0

1.8mm,上底边长度为0.3

0.8mm。
[0013]所述把持孔直径为1.8

3mm,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的宽度为13

15mm、深度为13

15mm、高度为5

12mm。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所述骨棒与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材料均为同种异体松质骨块,所述置入孔内填充设置有同种异体皮质骨块,其中同种异体松质骨快占整个椎间融合器本体体积的60%

85%,同种异体皮质骨块的体积占整个椎间融合器本体体积的15%

40%,为椎间融合器本体提供足够的抗压强度并允许采用敲入式打进椎间盘空间;相邻所述凸棱台之间设置有凹槽,沟槽的设置易于血管的长入,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的前侧面还均匀布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整个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通孔主要用于在椎间融合器本体安装至人体内后,随着骨质的生长,部分骨质能够进入通孔,附着在椎间融合器本体上,更好地实现骨质与椎间融合器本体结合;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的横截面为类梯形状结构,故具有与腰椎间相匹配的生理弧度外形,用于腰椎间融合器植入初期的力学支撑,具有优异的抗疲劳力学性能,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的纵截面为矩形、等腰梯形或上凸形,以利于维持颈椎不同疾病状况下的生理弯曲。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椎间融合器本体纵截面为矩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椎间融合器本体纵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椎间融合器本体纵截面为上凸形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植入人体后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融合器本体、2凸棱台、3凹槽、4置入孔、5把持孔、6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5,一种同种异体皮松质骨嵌合式颈椎椎间融合器,包括椎间融合器本体1,椎间融合器本体1的上端面与下端面分别相应设置有若干平行设置有的凸棱台2,凸棱台2之间均匀间隔设置,设置有的凸棱台2能够在术后起到产品防脱的作用,能够防止产品植入后发生摇晃或位移,相邻凸棱台2之间设置有凹槽3,沟槽的设置易于血管的长入,椎间融合器本体1上端开设有贯穿整个椎间融合器本体1的置入孔4,置入孔4内填充有同种异体皮质骨块,能够增强产品的抗压性,提高治疗效果,椎间融合器本体1的前侧面中部开设有贯穿整个椎间融合器本体1的把持孔5,把持孔5内填充有骨棒。
[0023]本技术中,椎间融合器本体1的横截面为类梯形状结构,故具有与腰椎间相匹配的生理弧度外形,用于腰椎间融合器本体1植入初期的力学支撑,具有优异的抗疲劳力学性能。
[0024]椎间融合器本体1的纵截面为矩形、等腰梯形或上凸形,如图2所示的椎间融合器本体1的纵截面为矩形,图3所示的椎间融合器本体1的纵截面为等腰梯形,图4所示的椎间融合器本体1的纵截面为上凸形;当采用的椎间融合器本体1的纵截面为等腰梯形时,则上下端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

10度;当采用的椎间融合器本体1的纵截面为上凸形时,上凸形上表面的圆弧半径为12

16mm。
[0025]骨棒与椎间融合器本体1材料均为同种异体松质骨块,置入孔4内填充设置有同种异体皮质骨块,其中同种异体松质骨快占整个椎间融合器本体1体积的60%

85%,同种异体皮质骨块的体积占整个椎间融合器本体1体积的15%

40%,为椎间融合器本体1提供足够的抗压强度并允许采用敲入式打进椎间盘空间。
[0026]椎间融合器本体1的前侧面还均匀布置有通孔6,通孔6贯穿整个椎间融合器本体1,通孔6主要用于在椎间融合器本体1安装至人体内后,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种异体皮松质骨嵌合式颈椎椎间融合器,包括椎间融合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1)的上端面与下端面分别相应设置有若干平行设置有的凸棱台(2),所述凸棱台(2)之间均匀间隔设置,相邻所述凸棱台(2)之间设置有凹槽(3),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1)上端开设有贯穿整个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1)的置入孔(4),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1)的前侧面中部开设有贯穿整个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1)的把持孔(5),所述把持孔(5)内填充有骨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种异体皮松质骨嵌合式颈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1)的横截面为类梯形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种异体皮松质骨嵌合式颈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1)的纵截面为矩形、等腰梯形或上凸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种异体皮松质骨嵌合式颈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棒与所述椎间融合器本体(1)材料均为同种异体松质骨块,所述置入孔(4)内填充设置有同种异体皮质骨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学英李晶杨婷李靖赵亚平马绍英任晓琦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奥瑞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