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排油重锤双电磁动作机构,属于变压器消防技术领域,包括联动杆、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联动杆下端设有横杆,用于悬挂重锤,联动杆上端设有限位杆,限位杆具有第一作用端和第二作用端,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内部分别设有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所述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作用端和第二作用端的同一侧,用于限制联动杆向靠近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的方向摆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原来单电磁阀重锤机构改为设计可靠的双电磁阀重锤机构。彻底避免了排油重锤机构的误动作,保证变压器长期,安全的运行。安全的运行。安全的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油重锤双电磁动作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变压器消防
,涉及到一种排油重锤双电磁动作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电力油浸变压器总是存在着发生火灾的危险。由于短路、过电压等引起的变压器内部电弧使油品电离并分解出多种可燃气体,并使油箱内压迅速升高,当此压力超过油箱所能承受极限时,油箱薄弱处就会破裂,导致氧气进入与可燃气体混合,一旦遇明火或一定能量的电火花即刻爆炸起火,造成重大火灾事故。
[0003]目前排油充氮灭火是变压器消防领域主要的灭火手段。其中,排油动作的操作方法是当控制系统同时接收到火灾探测器和重瓦斯双重报警信号后,控制电磁阀闭合,从而控制重锤下落驱动排油阀打开,将变压器本体内上层高温、易燃烧的油迅速排除,释放压力,降低油位防止燃油溢出。但是当外界有其他因素干扰或重锤误动作时,排油阀在故障的情况下开启,造成变压器漏油的重大事故发生,不仅影响变压器的正常工作,还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现有的排油充氮灭火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迫切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设计了排油重锤双电磁动作结构,采用两个独立的电磁阀和两套独立控制系统,解决了上述变压器排油误动作的问题。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排油重锤双电磁动作机构,包括,
[0007]重锤,用于控制排油阀,
[0008]联动杆,摆动设置,下端设有横杆,用于悬挂所述重锤,上端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具有第一作用端和第二作用端,
[0009]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并列设置,分别连接两套独立的控制系统,
[0010]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内部,且在控制系统动作下均能上下滑动;所述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作用端和第二作用端的同一侧,用于限制联动杆向靠近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的方向摆动。
[0011]进一步,本技术还包括框体,所述框体下部设有固定块,所述联动杆与固定块铰接。
[0012]进一步,所述框体下部设有挡片,所述挡片与横杆的自由端接触。
[0013]进一步,本技术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阀芯的上端,所述第一连接件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阀芯的上端。
[0014]进一步,本技术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滑动设置在所述框体上所述第二连接件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中部,所述第二连接件另一端延伸出框体且设有把手。
[0015]进一步,所述框体一侧设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
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上方,所述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下方,且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均设有通孔,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从通孔中穿过。
[0016]进一步,所述框体一侧设有安装孔。
[0017]进一步,所述横杆为圆柱体结构。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本技术由原来单电磁阀重锤机构改为设计可靠的双电磁阀重锤机构,通过采用两套独立的控制系统来控制两个电磁阀,使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共同控制联动杆的摆动,驱使重锤不会在故障下掉下驱动排油阀,彻底避免了排油重锤机构的误动作,解决了外界干扰或者重锤误动作造成排油阀误开的问题,提高了排油充氮灭火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和严谨性,保证变压器长期,安全的运行。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电磁阀断开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电磁阀接通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中,1、联动杆,2、横杆,3、限位杆,4、第一作用端,5、第二作用端,6、第一电磁阀,7、第二电磁阀,8、第一阀芯,9、第二阀芯,10、框体,11、固定块,12、挡片,13、第一连接件,14、第二连接件,15、把手,16、第一支撑杆,17、第二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如图1所示,本技术为排油重锤双电磁动作机构,包括,
[0026]重锤,用于控制排油阀,联动杆1,摆动设置,下端设有横杆2,用于悬挂重锤,上端设有限位杆3,所述限位杆3具有第一作用端4和第二作用端5;第一电磁阀6和第二电磁阀7,并列设置,分别连接两套独立的控制系统;第一阀芯8和第二阀芯9,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电磁阀6和第二电磁阀7内部,且在控制系统动作下均能上下滑动,所述第一阀芯8和第二阀芯9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作用端4和第二作用端5的同一侧,用于限制联动杆1向靠近第一阀芯8和第二阀芯9的方向摆动;框体10,所述框体10下部设有固定块11,所述联动杆1与固定块11铰接;进一步,所述框体10下部设有挡片12,所述挡片12与横杆2的自由端接触。
[0027]本技术通过采用两套独立的控制系统来控制两个电磁阀,
[0028]如图1所示,变压器正常工作状态下,控制系统没有检测到报警信号,第一电磁阀6和第二电磁阀7均断开,第一阀芯8位于第一作用端4右侧,第二阀芯9位于第二作用端5右侧,限位杆3被限制向右移动,即联动杆1无法顺时针摆动,在挡片12的作用下,横杆2被限制向右移动,即联动杆1无法逆时针摆动,在此情况下,联动杆1只能保持竖直状态,重锤悬挂在横杆2上不会掉下,当两套操作系统其中一个发生误报警,导致其中相对应的一个电磁阀接通,或者其中一个电磁阀故障,产生误动作,对应的阀芯上移,但是在另外一个阀芯的限
制下,限位杆3仍然被限制向右移动,同上,重锤悬挂在横杆2上不会掉下,
[0029]如图2所示,当两套控制系统均接收到火灾探测器和重瓦斯双重报警信号后,控制第一电磁阀6和第二电磁阀7导通,第一阀芯8和第二阀芯9向上移动,使限位杆3能够向右移动,同时联动杆1能够顺时针摆动,横杆2随之倾斜,重锤在重力的作用下掉下,驱动排油阀打开,进行排油灭火动作。
[0030]本技术整体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使用两组独立的控制系统避免了由于外接干扰因素的误动作,同时两个电磁阀独立工作,互不干扰,既能保证火灾发生时的灭火措施,又能保证变压器的油不会因误动作而排出。
[0031]进一步,如图1~2所示,还包括第一连接件13,所述第一连接件13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阀芯8的上端,所述第一连接件13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阀芯9的上端。还包括第二连接件14,所述第二连接件14滑动设置在所述框体10上所述第二连接件14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13中部,所述第二连接件14另一端延伸出框体10且设有把手15。
[0032]当只有第一阀芯8误动作上移时,借助第一连接件13传递给第二阀芯9向下的压力,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排油重锤双电磁动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重锤,用于控制排油阀,联动杆(1),摆动设置,下端设有横杆(2),用于悬挂所述重锤,上端设有限位杆(3),所述限位杆(3)具有第一作用端(4)和第二作用端(5),第一电磁阀(6)和第二电磁阀(7),并列设置,分别连接两套独立的控制系统,第一阀芯(8)和第二阀芯(9),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电磁阀(6)和第二电磁阀(7)内部,且在控制系统动作下均能上下滑动;所述第一阀芯(8)和第二阀芯(9)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作用端(4)和第二作用端(5)的同一侧,用于限制联动杆(1)向靠近第一阀芯(8)和第二阀芯(9)的方向摆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油重锤双电磁动作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框体(10),所述框体(10)下部设有固定块(11),所述联动杆(1)与固定块(11)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油重锤双电磁动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0)下部设有挡片(12),所述挡片(12)与横杆(2)的自由端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油重锤双电磁动作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件(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进文,谭思远,王凌飞,
申请(专利权)人:保定市创新瑞德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