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3425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器,包括:健侧踝关节主动运动装置,包括健侧脚支撑固定板、健侧小腿固定件、健侧连接座、第一角度传感器和第二角度传感器;患侧踝关节被动运动装置,包括患侧脚支撑固定板、患侧小腿固定件、患侧连接座、第一伸缩动力机构和第二伸缩动力机构;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将健侧踝关节的主动运动同步至患侧踝关节,使患侧踝关节被动完成内翻、外翻、背屈、跖屈等动作,从而刺激患侧踝关节相应部位的本体感觉。因此,患者可通过双侧本体感觉对比,有利于患侧本体感觉的恢复。并且,患者只需控制健侧踝关节运动,不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去控制患侧踝关节主动运动,能够避免长时间训练产生疲劳感以及训练效率下降。率下降。率下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器


[0001]本技术涉及踝关节康复训练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器。

技术介绍

[0002]踝关节损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踝关节损伤后神经肌肉关节传入阻滞,反射回路传入信号延迟、减弱,改变了踝关节神经肌肉反射回路和结构的稳定,导致习惯性崴脚,约35%的踝关节损伤患者会发展为习惯性崴脚。
[0003]本体感觉是指肌肉、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运动或静置时产生的感觉,包括运动觉、振动觉及位置觉等。踝关节损伤导致本体感受器受损,而本体感觉传入障碍会导致踝关节应激反射能力和机体平衡功能减弱,增加再损伤风险,形成恶性循环,本体感觉受损引起姿势控制异常继发的平衡障碍也是导致健侧损伤的主要原因。因此,改善踝关节本体感觉,有助于提高神经肌肉协调能力、站立平衡能力及姿势控制能力,对习惯性崴脚的康复有重要作用。
[0004]现有的踝足本体感觉训练器主要采用踝关节的被动运动以及利用计算机对脑部信号的采集与效应器反馈,患者半主动控制患侧踝关节运动,从而达到增加本体感觉刺激的目的。现有方式需要患者精神高度集中,感受不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健侧踝关节主动运动装置;患侧踝关节被动运动装置;控制器;其中,健侧踝关节主动运动装置包括:健侧脚支撑固定板,用于对健侧脚进行支撑和固定;健侧小腿固定件,用于对健侧小腿进行固定;健侧连接座,分别通过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与健侧脚支撑固定板和健侧小腿固定件铰接相连,定义第一铰接轴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则第二铰接轴的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铰接轴供健侧脚支撑固定板左右摆动以使健侧踝关节主动实现内翻和外翻动作,第二铰接轴供健侧脚支撑固定板前后摆动以使健侧踝关节主动实现背屈和跖屈动作;第一角度传感器,安装在第一铰接轴或者健侧脚支撑固定板上,用于检测内翻和外翻的第一转角信息并传递至所述的控制器;第二角度传感器,安装在第二铰接轴或者健侧脚支撑固定板上,用于检测背屈和跖屈的第二转角信息并传递至所述的控制器;其中,患侧踝关节被动运动装置包括:患侧脚支撑固定板,用于对患侧脚进行支撑和固定;患侧小腿固定件,用于对患侧小腿进行固定;患侧连接座,分别通过第三铰接轴和第四铰接轴与患侧脚支撑固定板和患侧小腿固定件铰接相连,定义第三铰接轴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则第四铰接轴的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患侧踝关节被动运动装置还包括:第一伸缩动力机构,两端分别铰接在患侧脚支撑固定板和患侧小腿固定件上,第一伸缩动力机构位于第三铰接轴的后侧;第二伸缩动力机构,两端分别铰接在患侧脚支撑固定板和患侧小腿固定件上,第二伸缩动力机构位于第四铰接轴的左侧或者右侧;第二伸缩动力机构和第一伸缩动力机构均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一转角信息控制第二伸缩动力机构和第一伸缩动力机构动作,使患侧脚支撑固定板左右摆动,进而使患侧踝关节被动发生内翻和外翻动作,控制器还用于根据第二转角信息控制第二伸缩动力机构和第一伸缩动力机构动作,使患侧脚支撑固定板前后摆动,进而使患侧踝关节被动发生背屈和跖屈动作;或者,患侧踝关节被动运动装置还包括:第一舵机,用于驱动患侧脚支撑固定板左右摆动;第二舵机,用于驱动患侧脚支撑固定板前后摆动;第二舵机和第一舵机均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一转角信息或者第二转角信息单独控制第一舵机或者第二舵机动作,使患侧脚支撑固定板左右摆动或者前后摆动,进而使患侧踝关节被动发生内翻和外翻动作或者是被动发生背屈和跖屈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健侧小腿固定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健侧固定块、健侧固定柱和健侧固定座,健侧固定块用于与健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西马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