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负荷竖流式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339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负荷竖流式沉淀池,包括混凝池和沉淀池,混凝池和沉淀池之间由连通管连接;混凝池设有搅拌器;沉淀池设有中心管,中心管连接喇叭口,喇叭口底端设有反射板,沉淀池内设有斜管,沉淀池顶部四周设有出水槽。可以增加颗粒之间相互碰撞的几率,提高3~5倍的表面负荷,减少占地面积,减少能耗。减少能耗。减少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负荷竖流式沉淀池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高负荷竖流式沉淀池。

技术介绍

[0002]沉积池是应用沉积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利用水的天然沉积或混凝沉积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沉积池按水流方向分为平流式沉淀池和竖流式沉积池和幅流式沉淀池。沉积作用决定于沉积池中水的流速和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
[0003]在实际运行中,表面负荷低,处理效果不稳定。急需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沉淀池克服这些缺点,以满足更高水平的污水处理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负荷竖流式沉淀池。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高负荷竖流式沉淀池,包括混凝池和沉淀池,混凝池和沉淀池之间由连通管连接;混凝池设有搅拌器;沉淀池设有中心管,中心管连接喇叭口,喇叭口底端设有反射板,沉淀池内设有斜管,沉淀池顶部四周设有出水槽。
[0007]所述混凝池底部设有混凝池排渣管。
[0008]所述混凝剂投加管向混凝池投加混凝剂。
[0009]所述进水管总管上接有支管一和支管二,所述支管一上设有蝶阀,所述支管一向混凝池进水,所述支管二深入沉淀池的中心管。
[0010]所述出水槽内设有出水管。
[0011]所述沉淀池底部设有沉淀池排渣管。
[0012]所述斜管采用蜂窝三角形,长度为1000mm,水平倾角为60
°

[0013]本技术有以下一些优点:只需少量水进入混凝池,减少搅拌器的能耗;部分原水与混凝剂在混凝池中完成混凝过程,生成的泥渣与直接进入中心管的原水接触,增加颗粒之间相互碰撞的几率,在沉淀区更易于沉淀,进而提高沉降效果;在池内设有斜管,可以增大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减少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一种高负荷竖流式沉淀池。
[0015]图中:1

混凝池、2

沉淀池、11

搅拌器、21

中心管、22

反射板、23

斜管、24

出水槽、25

喇叭口、31

混凝剂投加管、32

进水总管、33

蝶阀、34

支管一、35

支管二、36

沉淀池排渣管、37

出水管、38

混凝池排渣管、39

连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根据本技术的的权利要求和
技术实现思路
公开的内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所示:
[0017]一种高负荷竖流式沉淀池,包括混凝池1和沉淀池2,混凝池1和沉淀池2之间由连通管39连接;混凝池1设有搅拌器11;沉淀池2设有中心管21,中心管21连接喇叭口25,喇叭口25底端设有反射板22,沉淀池2内设有斜管23,沉淀池2顶部四周设有出水槽24。
[0018]所述混凝池1底部设有混凝池排渣管38。
[0019]所述混凝剂投加管31向混凝池1投加混凝剂。
[0020]所述进水管总管32上接有支管一34和支管二35,所述支管一34上设有蝶阀33,所述支管一34向混凝池1进水,所述支管二35深入沉淀池2的中心管21。
[0021]所述出水槽24内设有出水管37。
[0022]所述沉淀池2底部设有沉淀池排渣管36。
[0023]所述斜管23采用蜂窝三角形,长度为1000mm,水平倾角为60
°

[0024]本技术专利的工作过程:使用时部分原水与混凝剂在混凝池1混合,在搅拌器11的作用下完成混凝过程形成泥渣。混凝池1内的水通过连通管39进入沉淀池2的中心管21。另一部分原水直接进入中心管21,与行成泥渣的水在中心管21接触絮凝,然后经过喇叭口25,被反射板22反射后改变水流的流动方向,呈弧形水流进入沉淀池2。再经过沉淀池2中的斜管23,沉淀后的清水溢出进入出水槽24,通过出水槽24内的出水管37出水。悬浮固体在沉淀池2中相互接触、碰撞,形成更大的颗粒,最终沉积在沉淀池2底部。通过控制支管一34上的蝶阀33控制进入混凝池1的水量。同时沉淀池2和混凝池1底部设置分别有沉淀池排渣管36和混凝池排渣管38,及时将污泥排出。
[0025]本技术有以下一些优点:只需少量水进入混凝池,减少搅拌器的能耗;部分原水与混凝剂在混凝池中完成混凝过程,生成的泥渣与直接进入中心管的原水接触,增加颗粒之间相互碰撞的几率,在沉淀区更易于沉淀,进而提高沉降效果;在池内设有斜管,可以增大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减少占地面积。
[002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说明书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使用特征,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技术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负荷竖流式沉淀池,其特征是,包括混凝池和沉淀池,混凝池和沉淀池之间由连通管连接;混凝池设有搅拌器;沉淀池设有中心管,中心管连接喇叭口,喇叭口底端设有反射板,沉淀池内设有斜管,沉淀池顶部四周设有出水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负荷竖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池底部设有混凝池排渣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负荷竖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混凝池剂投加管向混凝池投加混凝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负荷竖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晔
申请(专利权)人:问泉环保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