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胸腔引流装置,它包括引流瓶,引流瓶与预留于人体的引流管连通;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与引流管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引流瓶可拆卸连接,连接管靠近引流瓶的一端的管壁内设有单向阀;单向阀包括环形底座和若干个阀芯片,环形底座和阀芯片一体成型,若干个阀芯片沿环形底座周向等距设置;阀芯片呈圆锥筒体状,相邻两个阀芯片紧密贴合,若干个阀芯片合拢成圆锥体状,圆锥体的顶角伸向引流瓶,圆锥体的锥面为封闭面。在更换引流瓶时,拔离后连接管内的单向阀能够自动闭合,因此,其具有结构简单,方便医护人员的操作的特点。作的特点。作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腔引流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来说,尤其涉及一种胸腔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剖胸手术后或者病人胸腔内有积水、积液时,需要用引流装置将胸腔内的积水、积液引流排出体外,目前的胸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和引流瓶,引流管连接在引流瓶上,当需要更换引流瓶时,为了保证病患者胸腔与空气隔离,避免病患者受到感染,医护人员必须用钳子或者夹子夹闭引流管,再把引流管拔离引流瓶,同时在引流管夹闭的状态下,把新换的引流瓶与引流管重新连接,这样的结构使医护人员的操作非常不方便,耽误工作效率;而且,在引流管与引流瓶的拔离和重新连接的操作中,医护人员在整个操作流程都须用钳子或夹子夹闭引流管,这样的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空气进入病患者的胸腔,造成医疗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胸腔引流装置,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防止空气从引流管中进入病患者的胸腔,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之一。
[0004]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这样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胸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引流瓶与预留于人体的引流管连通,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与引流管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引流瓶可拆卸连接,连接管靠近引流瓶的一端的管壁内设有单向阀;
[0006]单向阀包括环形底座和若干个阀芯片,环形底座和阀芯片一体成型,若干个阀芯片沿环形底座周向等距设置;
[0007]阀芯片呈圆锥筒体状,相邻两个阀芯片紧密贴合,若干个阀芯片合拢成圆锥体状,圆锥体的顶角伸向引流瓶,圆锥体的锥面为封闭面。
[0008]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连接管和单向阀为硅胶材料制成,环形底座采用超声波焊接技术固定在连接管的内壁。
[0009]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阀芯片为四个,四个阀芯片合拢成圆锥体,圆锥体的顶角伸向引流瓶,圆锥体的锥面为闭合的封闭面。
[0010]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引流瓶上设有引流接口,引流接口插入连接管一端,阀芯片伸入引流接口,连接管与引流接口过盈配合。
[0011]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这样的结构,连接管在拔离引流瓶时,连接管内的阀芯片由于受到负压和空气的作用力合拢成闭合的封闭面,从而使连接管内与空气隔离,因此,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结构简单,方便医护人员的操作;
[0013]2.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4]3.连接管与空气隔离,防止病患者受到感染,有效地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001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连接管的立体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单向阀的俯视图;
[0019]图4为图3的A
‑
A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与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1]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前”、“后”“内”、“外”“第一”及“第二”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具体结构可参照本专利申请的附图进行说明。
[0022]结合图1
‑
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胸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1、预留于人体的引流管(图中未画出,以下相同)及硅胶材料制成的连接管2,引流管上插设有连接接头(图中未画出,以下相同),连接接头插入连接管2的一端,连接接头与连接管2过盈配合,连接管2与引流管可拆卸连接;连接管2的另一端与引流瓶1可拆卸连接,在连接管2靠近引流瓶1的一端的管壁内设有硅胶材料制成的单向阀20;
[0023]单向阀20包括环形底座201和若干个阀芯片202,环形底座201和阀芯片202一体成型,环形底座201采用超声波焊接技术焊接固定在连接管2的内壁,若干个阀芯片202沿环形底座201周向等距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阀芯片202呈圆锥筒体状,闭合状态下,相邻两个阀芯片202紧密贴合,若干个阀芯片202合拢成圆锥体状,圆锥体顶角的方向指向引流瓶1,圆锥体的锥面为封闭的隔离面,阀芯片202打开状态下,圆锥体顶角张开形成一个可供液体流过的通过孔。
[0024]工作原理:连接管2的两端分别与引流管和引流瓶1连接接通,重力作用下,病患者胸腔内的积水、积液经引流管、连接管2流向引流瓶1,需要更换引流瓶1时,将连接管2直接拔离引流瓶,在负压和空气压力的作用下,若干个阀芯片202合拢为封闭的隔离面,连接管内与空气隔离;将连接管2重新插入更换后的引流瓶1,捏压连接管2,重力作用下,引流继续。
[0025]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结合图1、图3所示,所述阀芯片202为四个,四个阀芯片202合拢成圆锥体状,圆锥体顶角的方向指向引流瓶1,圆锥体的锥面为封闭的隔离面,四个阀芯片202打开状态下,圆锥体顶角张开形成一个可供液体流过的通过孔。
[002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结合图1、图4所示,所述引流瓶1上设有引流接口10,引流接口10插入连接管2一端,阀芯片202伸入引流接口10,连接管2与引流接口10过盈配合。
[0027]由以上实施方式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这样的结构,连接管在拔离引流瓶时,连接管内的阀芯片由于受到负压和空气的作用力合拢成闭合的封闭面,从而使连接管内与空气隔离,因此,其结构简单、方便医护人员的操作,能够防止空气从引流管中进入病患者的胸腔,防止病患者受到感染,有效地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0028]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引流瓶与预留于人体的引流管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与引流管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引流瓶可拆卸连接,连接管靠近引流瓶的一端的管壁内设有单向阀;单向阀包括环形底座和若干个阀芯片,环形底座和阀芯片一体成型,若干个阀芯片沿环形底座周向等距设置;阀芯片呈圆锥筒体状,相邻两个阀芯片紧密贴合,若干个阀芯片合拢成圆锥体状,圆锥体的顶角伸向引流瓶,圆锥体的锥面为封闭面。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