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共振上肢线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224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共振上肢线圈,包括肩部线圈组件,所述肩部线圈组件一侧设置上臂线圈组件,所述上臂线圈组件下侧可拆卸连接下臂线圈组件,所述下臂线圈组件下侧设置手部线圈组件,所述肩部线圈组件包括肩部支撑垫,所述肩部支撑垫两侧对称设置第一弹性绑带以及第二弹性绑带,所述第一弹性绑带与第二弹性绑带通过第一魔术贴粘接固定,所述上臂线圈组件包括上臂支撑垫,所述上臂支撑垫与肩部支撑垫为一体结构,所述上臂支撑垫内设置多组上臂柔性线圈单元,所述上臂支撑垫一侧设置第二魔术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快速固定在病患肩部、上臂、肘关节、下臂以及手腕部肢体上,安装便捷,提高检查效率,使用灵活度好,实用性强,且成像质量高。质量高。质量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共振上肢线圈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磁共振上肢线圈。

技术介绍

[0002]患者利用磁共振扫描时,某些特殊部位,如神经、血管等,因范围较大,单种局部线圈不能覆盖整个范围。目前采用线圈联用的方式,如扫描食道,需要头颈联合线圈与柔性线圈配合使用,传统的磁共振线圈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难以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0003]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9032360U的技术所公开的磁共振线圈装置,包括一第一线圈单元部件和一第二线圈单元部件,以及一支撑柱。第一线圈单元部件的一端能够转动地设置于支撑柱的一端,第二线圈单元部件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利用所述第一线圈单元部件、第二线圈单元部件及支撑柱形成一空腔,且空腔在第一线圈单元部件的另一端及第二线圈单元部件的另一端之间具有开口部,但是其无法适用于病患上肢核磁共振多部位大范围成像,医护人员固定操作不便,患者肢体容易发生移动而引起运动伪影,使用局限性大,同时其无法对手腕部进行核磁共振扫描,极易造成平扫成像清晰度不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磁共振上肢线圈。
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共振上肢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肩部线圈组件(1),所述肩部线圈组件(1)一侧设置上臂线圈组件(3),所述上臂线圈组件(3)下侧可拆卸连接下臂线圈组件(4),所述下臂线圈组件(4)下侧设置手腕部线圈组件(5),所述肩部线圈组件(1)包括肩部支撑垫(11),所述肩部支撑垫(11)内设置肩部柔性线圈单元(12),所述肩部支撑垫(11)两侧对称设置第一弹性绑带(13)以及第二弹性绑带(14),所述第一弹性绑带(13)与第二弹性绑带(14)于对侧上肢腋窝下通过第一魔术贴(15)粘接固定,所述上臂线圈组件(3)包括上臂支撑垫(31),所述上臂支撑垫(31)与肩部支撑垫(11)为一体结构,所述上臂支撑垫(31)内设置多组上臂柔性线圈单元(32),所述上臂支撑垫(31)一侧设置第二魔术贴(33),所述上臂支撑垫(31)两侧通过第二魔术贴(33)粘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共振上肢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支撑垫(11)顶部设置第一插头(2),所述第一插头(2)通过连接线均与肩部柔性线圈单元(12)以及上臂柔性线圈单元(32)相连接,所述第一插头(2)另一端与磁共振检查床上的插头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共振上肢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臂线圈组件(4)包括下臂支撑垫(41),所述下臂支撑垫(41)内设置多组下臂柔性线圈单元(43),所述下臂支撑垫(41)一侧设置第三魔术贴(42),所述下臂支撑垫(41)两侧通过第三魔术贴(42)粘接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磁共振上肢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臂支撑垫(41)上部设置第四魔术贴(45),所述第一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富青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