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新生儿隔离病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179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隔离设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新生儿隔离病房,包括房体,设置房体顶部的新风入口和排风口,用于使外部空气从新风入口进入腔室的送风机组,用于对进入腔室中的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设置在腔室顶部进行气流导向的风向导流板,设置在房体底部与腔室相通的回风口,设置在房体侧壁处连通回风口和排风口的回风管道,设置在排风口处的排风机,以及用于对排出腔室的空气进行过滤的第二高效过滤器;回风管道的上端部设置有与送风机组的进风口相连的分管道。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保证新生儿隔离病房中的环境,避免了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以及降低医护人员被传染的可能性,且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率高。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新生儿隔离病房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隔离设施
,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新生儿隔离病房。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医疗机构对于被感染的新生儿重症患者,要提供隔离场所和设备,提供专门护理,有针对性的监测供给,但是这种传统的隔离病房通常会将数名患者同时放置在一间隔离病房当中,这样就有可能导致患者与患者之间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由于医护人员要对多名患者进行护理,其滞留隔离病房的时间可能会比较久,因此也提高了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并且隔离病房需要有固定的建设场所,造价高昂且施工周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新生儿隔离病房,能够保证新生儿隔离病房中的环境,避免了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以及降低医护人员被传染的可能性,且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新生儿隔离病房,包括:具有腔室的房体,设置房体顶部的新风入口和排风口,用于使外部空气从新风入口进入腔室的送风机组,用于对进入腔室中的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设置在腔室顶部用于对进入腔室中的气流进行导向的风向导流板,设置在房体底部与腔室相通的回风口,设置在房体侧壁处连通回风口和排风口的回风管道,设置在排风口处的排风机,以及用于对排出腔室的空气进行过滤的第二高效过滤器;所述回风管道的上端部设置有与所述送风机组的进风口相连的分管道,所述第二高效过滤器和所述排风机均固定在所述回风管道中高于所述分管道的位置。
>[0005]优选的,所述回风管道下端与腔室相对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回风圆孔,若干个回风圆孔即对应为所述回风口,所述回风管道的上端面上开设有若干个排风圆孔,若干个排风圆孔对应为所述排风口。
[0006]优选的,所述回风管道有四个,四个回风管道分别位于所述房体墙壁的四个拐角处;所述新风入口位于所述房体顶部的中间位置;所述送风机组上具有五个进风口,一个进风口对应新风入口,另外四个进风口分别对应四个回风管道。
[0007]优选的,所述腔室的四个拐角处安装有用于对房体的内部环境进行全面杀毒灭菌的紫外灯。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高效过滤器的进风口与所述回风管道的内部对应相通,所述第二高效过滤器的出风口与所述排风机的进风口相连,所述排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排风口对应相通。
[0009]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初效过滤器和第一高效过滤器;所述初效过滤器设置在所述房体的新风入口处,所述初效过滤器与所述送风机组的进风口连接;所述第一高效
过滤器的过滤入口与所述送风机组的出风口密封连接,所述第一高效过滤器的过滤出口与所述风向导流板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房体包括用于组成房体框架结构的铝型材、用于构成房体侧壁的有机玻璃、用于构成房体底部的钣金底板、用于构成房体顶部的钣金顶板、以及用于打开或封闭房体腔室的门体;所述房体底部对应所述门体的位置设置有斜板;所述房体的门框上嵌设有密封条。
[0011]优选的,所述腔室的地面与侧壁之间的夹角呈内圆弧型,所述腔室的地面上设有PVC地毯。
[0012]优选的,所述房体的底部安装有四个万向脚轮和四个尼龙支脚,四个万向脚轮分别位于房体底部的四个直角端处,尼龙支脚相对位于房体底部侧边的中间位置。
[0013]优选的,所述房体的腔室中放置有婴儿辐射保暖台或婴儿培养箱。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能够保证新生儿隔离病房中环境洁净处于无菌状态,一人一间,避免了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以及降低医护人员被传染的可能性。由铝型材、有机玻璃、钣金底板、钣金顶板、门体等组成,建造更加简单,可快速搭建,降低了时间成本,且造价成本较低。房体的空腔中可以放置一台婴儿培养箱或者一台婴儿辐射保暖台,保障新生儿生命维持和护理,实现每个新生儿患者都放置于独立的隔离病房,有效的将感染者与其他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相隔离,从而避免患者产生的病原微生物向空气中扩散或保护患者免受来自污染空气的威胁。底部安装的万向脚轮方便新生儿隔离病房的移动,底部安装的尼龙支脚方便新生儿隔离病房的固定,安装有斜板便于医疗设备进出新生儿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可以更加合理的利用场地资源。其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新生儿隔离病房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新生儿隔离病房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房体;10、腔室;11、铝型材;111、内圆弧型材;12、有机玻璃;13、钣金底板;14、钣金顶板;15、门体;16、斜板;17、万向脚轮;18、尼龙支脚;19、密封条;21、新风入口;22、回风口;23、排风口;3、送风机组;41、初效过滤器;42、第一高效过滤器;5、风向导流板;6、回风管道;61、分管道;62、紫外灯;7、排风机;8、第二高效过滤器;9、婴儿辐射保暖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9]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包括:
[0020]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新生儿隔离病房,包括:具有腔室10的房体1,设置房体1顶部的新风入口21和排风口23,用于使外部空气从新风入口21进入腔室10的送风机组3,用于对进入腔室10中的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设置在腔室10顶部用于对进入腔室10中的气流
进行导向的风向导流板5,设置在房体1底部与腔室10相通的回风口22,设置在房体1侧壁处连通回风口22和排风口23的回风管道6,设置在排风口23处的排风机7,以及用于对排出腔室10的空气进行过滤的第二高效过滤器8。
[0021]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初效过滤器41和第一高效过滤器42;所述初效过滤器41设置在所述房体1的新风入口21处,所述初效过滤器41与所述送风机组3的进风口连接;所述第一高效过滤器42的过滤入口与所述送风机组3的出风口密封连接,所述第一高效过滤器42的过滤出口与所述风向导流板5连接。
[0022]所述回风管道6下端与腔室10相对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回风圆孔,若干个回风圆孔即对应为所述回风口22,所述回风管道6的上端面上开设有若干个排风圆孔,若干个排风圆孔对应为所述排风口23;结构设计简单、加工方便,减少了零部件的使用,且可以避免老鼠、爬虫等进入回风管道6。所述回风管道6的上端部设置有与所述送风机组3的进风口相连的分管道61,以便经回风管道6向上运动的一部分气流被重新吸入送风机组3参与气流循环。所述回风管道6的外表面上安装有紫外灯62,开启紫外灯62可以对房体1的内部环境进行全面杀毒灭菌。所述回风管道6有四个,四个回风管道6分别位于所述房体1墙壁的四个拐角处,结构设计分布合理,循环空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新生儿隔离病房,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腔室的房体,设置房体顶部的新风入口和排风口,用于使外部空气从新风入口进入腔室的送风机组,用于对进入腔室中的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设置在腔室顶部用于对进入腔室中的气流进行导向的风向导流板,设置在房体底部与腔室相通的回风口,设置在房体侧壁处连通回风口和排风口的回风管道,设置在排风口处的排风机,以及用于对排出腔室的空气进行过滤的第二高效过滤器;所述回风管道的上端部设置有与所述送风机组的进风口相连的分管道,所述第二高效过滤器和所述排风机均固定在所述回风管道中高于所述分管道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新生儿隔离病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管道下端与腔室相对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回风圆孔,若干个回风圆孔即对应为所述回风口,所述回风管道的上端面上开设有若干个排风圆孔,若干个排风圆孔对应为所述排风口。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新生儿隔离病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管道有四个,四个回风管道分别位于所述房体墙壁的四个拐角处;所述新风入口位于所述房体顶部的中间位置;所述送风机组上具有五个进风口,一个进风口对应新风入口,另外四个进风口分别对应四个回风管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新生儿隔离病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的四个拐角处安装有用于对房体的内部环境进行全面杀毒灭菌的紫外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伟民邓惠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贝茵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