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拦截的智能斑马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6114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斑马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向拦截的智能斑马线装置,包括地面,并在所述地面喷涂的有若干条斑马线,位于所述斑马线两侧最外端的所述地面上均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内部为中空,所述升降板嵌入在所述地面内部,所述升降板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液压缸,所述升降板与所述液压缸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两侧外壁上还设有若干个下水孔,所述升降板与所述地面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升降板,可以在红灯时对行人进行拦截,可以进一步保护行人的安全,还通过设置在升降板设置下水孔,可以在下雨是缓解地面的积水压力,还通过设置拦截杆,在电机的带动下可以对行人或者车辆进行拦截,以保证行人的安全。全。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拦截的智能斑马线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斑马线
,具体为一种双向拦截的智能斑马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智能斑马线是一种可以采集抓拍来车方向所有通过路口的车辆,将车牌与当前车速绑定,记录未减速车辆的车牌、车速及视频信息的微型计算机系统,现有技术中的智能斑马线多置于地面之下,且与地面之间没有缝隙,在下雨时,斑马线上常常会产生积水,影响过往行人和车辆的通行,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双向拦截的智能斑马线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向拦截的智能斑马线装置。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双向拦截的智能斑马线装置,包括地面和地面上喷涂的若干条斑马线,位于所述斑马线两侧最外端的所述地面上均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内部为中空,所述升降板嵌入在所述地面内部,所述升降板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液压缸,所述升降板与所述液压缸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两侧外壁上还设有若干个下水孔,所述升降板与所述地面滑动连接。
[000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液压缸活塞杆伸至最长时,位于所述升降板最下端的所述下水孔底部刚好与所述地面平齐,所述液压缸活塞杆收缩至最短时,所述升降板的顶部与所述地面平齐。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地面上位于所述升降板一侧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与所述地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靠近顶部处开有凹槽,所述固定柱位于所述凹槽上方和下方分别开设有上孔与下孔,所述固定柱顶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固定柱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上孔内设有上限位柱,所述上限位柱与所述上孔转动连接,所述下孔内设有下限位柱,所述下限位柱与所述下孔转动连接,所述上限位柱和所述下限位柱内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所述上限位柱和所述下限位柱均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顶部与所述电机输出轴键接;所述凹槽内设有拦截杆,所述拦截杆一端设有转动孔,所述转动轴穿过所述转动孔并与所述拦截杆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上方还设有电机罩,所述电机罩与所述固定柱固定连接。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板为实心金属材质。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板为长方体型。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板的长度与所述斑马线长度相等。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板的顶部表面也喷涂有所述斑马线。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通过设置升降板,可以在红灯时对行人进行拦截,可以进一步保护行人的安全。
[0014]2、本技术通过设置在升降板设置下水孔,可以在下雨是缓解地面的积水压力。
[0015]3、本技术通过设置拦截杆,同时当红绿灯的红灯亮起时电机输出轴则带动转动轴转动,从而带动拦截杆转动,拦截杆则横在斑马线上,对行人进行拦截,当绿灯亮起时,电机则带动拦截杆转动,从而对斑马线内侧的车辆进行拦截,以保证过往行人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升降板和液压缸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升降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固定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中电机及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中拦截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
[0023]地面1;斑马线2;升降板3;下水孔30;液压缸4;固定柱5;上孔50;下孔51;凹槽52;电机6;上限位柱60;下限位柱61;转动轴62;电机罩63;拦截杆7;转动孔70。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请参阅图1

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7]一种双向拦截的智能斑马线装置,包括地面1和地面1上喷涂的若干条斑马线2,位于斑马线2两侧最外端的地面1上均设置有升降板3,升降板3内部为中空,升降板3嵌入在地面1内部,升降板3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液压缸4,升降板3与液压缸4活塞杆固定连接,升降板3两侧外壁上还设有若干个下水孔30,升降板3与地面1滑动连接,本技术中的液压缸4与地面1上的红绿灯通过导线连接,通过这样设置之后,当在红灯时,液压缸4自动启动,液压缸4的活塞杆带动升降板3上升,从而对行人进行拦截,防止行人闯红灯,以保障行人安全,其次设置下水孔30,在可下雨时缓解地面1的积水压力,当在绿灯时,液压缸4活塞杆则缩短,带动升降板3下降,以让行人通过。
[0028]需要补充的是,液压缸4活塞杆伸至最长时,位于升降板3最下端的下水孔30底部刚好与地面1平齐,液压缸4活塞杆收缩至最短时,升降板3的顶部与地面1平齐,通过这样设置之后即可以更好的控制液压缸4。
[0029]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地面1上位于升降板3一侧设有固定柱5,固定柱5与地面1固定连接,固定柱5靠近顶部处开有凹槽52,固定柱5位于凹槽52上方和下方分别开设有上孔50与下孔51,固定柱5顶部设有电机6,电机6与固定柱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上孔50内设有上限位柱60,上限位柱60与上孔50转动连接,下孔51内设有下限位柱61,下限位柱61与下孔51转动连接,设置上限位柱60和下限位柱61时为了对转动轴62的转动进行限制,放置其晃动,上限位柱60和下限位柱61内设有转动轴62,转动轴62与上限位柱60和下限位柱61均固定连接,转动轴62顶部与电机6输出轴键接;凹槽52内设有拦截杆7,拦截杆7一端设有转动孔70,转动轴62穿过转动孔70并与拦截杆7固定连接,通过这样设置之后当红灯亮起时,电机6输出轴则带动转动轴62转动,从而带动拦截杆7转动,拦截杆7则横在斑马线2上,对行人进行拦截,当绿灯亮起时,电机6则带动拦截杆7转动,从而对斑马线2内侧的车辆进行拦截,以保证过往行人的安全。
[0030]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升降板3为实心金属材质。
[0031]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升降板3为长方体型。
[0032]作为本实施例的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拦截的智能斑马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1)和地面(1)上喷涂的若干条斑马线(2),位于所述斑马线(2)两侧最外端的所述地面(1)上均设置有升降板(3),所述升降板(3)内部为中空,所述升降板(3)嵌入在所述地面(1)内部,所述升降板(3)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液压缸(4),所述升降板(3)与所述液压缸(4)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3)两侧外壁上还设有若干个下水孔(30),所述升降板(3)与所述地面(1)滑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拦截的智能斑马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4)活塞杆伸至最长时,位于所述升降板(3)最下端的所述下水孔(30)底部刚好与所述地面(1)平齐,所述液压缸(4)活塞杆收缩至最短时,所述升降板(3)的顶部与所述地面(1)平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拦截的智能斑马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1)上位于所述升降板(3)一侧设有固定柱(5),所述固定柱(5)与所述地面(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5)靠近顶部处开有凹槽(52),所述固定柱(5)位于所述凹槽(52)上方和下方分别开设有上孔(50)与下孔(51),所述固定柱(5)顶部设有电机(6),所述电机(6)与所述固定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众臻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