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草烟雾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5971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19
一种烟草烟雾净化装置,它涉及烟雾净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烟草烟雾净化装置的改进。前置柜体的左侧设有后置柜体,前置柜体的顶端设有台面支撑板,台面支撑板的右侧设有烟缸,前置柜体的右侧面设有烟灰桶,后置柜体的顶端设有顶板,后置柜体内设置有第一气体通道,后置柜体的上端右侧设置有第一烟气入口,后置柜体的下端左侧设置有第二出风口,第一气体通道内设置有油雾分离层,第一气体通道中段设置有隔板,前置柜体内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底面固定连接有净化机构主体,前置柜体的底端设置有中空底座,中空底座的顶面设置有第一出风口,中空底座的左端与后置柜体的底端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定点集中高效过滤净化烟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定点集中高效过滤净化烟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定点集中高效过滤净化烟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草烟雾净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烟雾净化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烟草烟雾净化装置的改进。

技术介绍

[0002]二手烟危害人体健康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但全世界烟民体量众多也是事实,在烟民与非烟民之间寻找一种平衡,也是和谐社会共建急需解决的一个民生课题。现阶段,解决这一民生课题需要约束烟民的吸烟行为,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分烟环境”,将吸烟群体与非吸烟群体隔离开来,这种隔离不仅仅是人与人的隔离,而且要将吸烟群体吸烟行为所释放的烟草烟雾控制在局部的空间内并最终予以妥善处理。
[0003]正是鉴于此,国内外很多机场、火车站及客运站等人员集散、转运场合,都设置有独立的吸烟室,但是这些吸烟场合也仅仅是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吸烟场所,非吸烟人群经过附近仍然能闻到烟味,或者是闻不到烟味但实际附近PM2.5浓度已经达到安全值上限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并没有实现很好的“分烟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烟草烟雾净化装置,可定点集中高效过滤净化烟雾。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前置柜体1、后置柜体2、台面支撑板3、顶板4、第一气体通道5、第一烟气入口6、油雾分离层7、隔板8、第二出风口9、第二气体通道10、固定座11、第二烟气入口12、净化机构主体13、第一出风口14、中空底座15、烟缸16、烟灰桶17,所述前置柜体1的左侧设置有后置柜体2,所述前置柜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台面支撑板3,台面支撑板3的右侧设置有烟缸16,所述前置柜体1的右侧面设置有烟灰桶17,所述烟灰桶17与烟缸16相连通,所述后置柜体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4,后置柜体2内设置有第一气体通道5,后置柜体2的上端右侧设置有第一烟气入口6,后置柜体2的下端左侧设置有第二出风口9,所述第一气体通道5内设置有油雾分离层7,所述第一气体通道5中段设置有隔板8,所述前置柜体1内设置有固定座11,固定座11与台面支撑板3之间设有第二气体通道10,固定座11底面固定连接有净化机构主体13,固定座11上设置有第二烟气入口12,所述前置柜体1的底端设置有中空底座15,中空底座15的顶面设置有第一出风口14,中空底座15的左端与后置柜体2的底端相连通。
[0006]所述净化机构主体13包含前置过滤网1301、ESP高压静电过滤器1302、夹炭布过滤器1303、风机1304、净化机构进气口1305及净化机构出气口1306,所述净化机构进气口1305的下方设置有前置过滤网1301,前置过滤网1301的下方设置有ESP高压静电过滤器1302,ESP高压静电过滤器1302的下方设置有夹炭布过滤器1303,夹炭布过滤器1303的下方设置有风机1304,风机1304的下方设置有净化机构出气口1306。
[0007]进一步地,所述顶板4上设置有红外感应器18及LED灯19。红外感应器18可感应人
体活动而启动LED灯19进行照明并启动净化机构主体13。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烟气入口6的外侧设置有玻璃装饰板20。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风口9的外侧设置有金属栅格板21。金属栅格板21可防止异物进入导致第二出风口9堵塞的问题。
[0010]进一步地,所述台面支撑板3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台面玻璃22。
[001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当有人员在净化装置前吸烟时,红外感应器18感应检测到人体活动后启动LED灯19及净化机构主体13,风机1304工作,烟气通过第一烟气入口6进入到第一气体通道5内,并经过油雾分离层7,油雾分离层7可有效去除烟气中气态化的焦油类液相物质,可以有效解决后续净化装置因吸附液态类油性物质而发生“失活”等影响产品整体性能的问题,经过油雾分离层7过滤后的气体进入到第二气体通道10内,并通过固定座11上的第二烟气入口12进入净化机构主体13的净化机构进气口1305内,气体首先经过前置过滤网1301,前置过滤网1301采用密布的金属网对烟气中大颗粒物质实现提前阻隔分离,而后气体在经过ESP高压静电过滤器1302,ESP高压静电过滤器1302通过电离段阴极丝高压起晕致使通过电离段的污染物荷上电荷,再通过集尘段间隔排列的高压铝板及零电势铝板,高压铝板与零电势铝板之间形成电势差,过电离段荷电的污染物粒子通过电势差集尘段做弧线运动,最终落在集尘段的铝板上,完成ESP高压静电过滤器1302过滤后的气体在经过夹炭布过滤器1303进行过滤,所述夹碳布过滤器包括多层夹碳布和高吸附值的气相吸附介质,可以吸附气相污染物也可以过滤固体颗粒污染物,完成过滤后的气体从净化机构出气口1306排出并经过第一出风口14进入到中空底座15内,再通过中空底座15的左端上方进行到第一气体通道5的下端部分,并从第二出风口9排出,完成烟气的过滤净化。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烟缸16和烟灰桶17将吸烟者聚集在净化装置前,实现集中并定点对烟雾进行收集、净化;通过设置油雾分离层7、前置过滤网1301、ESP高压静电过滤器1302、夹炭布过滤器1303的复合组合,可以有效去除固体颗粒物、液相颗粒物以及气态污染物,达到全效净化烟气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1对应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图1对应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图1对应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中净化机构主体13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前置柜体1、后置柜体2、台面支撑板3、顶板4、第一气体通道5、第一烟气入口6、油雾分离层7、隔板8、第二出风口9、第二气体通道10、固定座11、第二烟气入口12、净化机构主体13、前置过滤网1301、ESP高压静电过滤器1302、夹炭布过滤器1303、风机
1304、净化机构进气口1305、净化机构出气口1306、第一出风口14、中空底座15、烟缸16、烟灰桶17、红外感应器18、LED灯19、玻璃装饰板20、金属栅格板21、台面玻璃22。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参看图1

图6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前置柜体1、后置柜体2、台面支撑板3、顶板4、第一气体通道5、第一烟气入口6、油雾分离层7、隔板8、第二出风口9、第二气体通道10、固定座11、第二烟气入口12、净化机构主体13、第一出风口14、中空底座15、烟缸16、烟灰桶17,所述前置柜体1的左侧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草烟雾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前置柜体(1)、后置柜体(2)、台面支撑板(3)、顶板(4)、第一气体通道(5)、第一烟气入口(6)、油雾分离层(7)、隔板(8)、第二出风口(9)、第二气体通道(10)、固定座(11)、第二烟气入口(12)、净化机构主体(13)、第一出风口(14)、中空底座(15)、烟缸(16)、烟灰桶(17),所述前置柜体(1)的左侧设置有后置柜体(2),所述前置柜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台面支撑板(3),台面支撑板(3)的右侧设置有烟缸(16),所述前置柜体(1)的右侧面设置有烟灰桶(17),所述烟灰桶(17)与烟缸(16)相连通,所述后置柜体(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4),后置柜体(2)内设置有第一气体通道(5),后置柜体(2)的上端右侧设置有第一烟气入口(6),后置柜体(2)的下端左侧设置有第二出风口(9),所述第一气体通道(5)内设置有油雾分离层(7),所述第一气体通道(5)中段设置有隔板(8),所述前置柜体(1)内设置有固定座(11),固定座(11)与台面支撑板(3)之间设有第二气体通道(10),固定座(11)底面固定连接有净化机构主体(13),固定座(11)上设置有第二烟气入口(12),所述前置柜体(1)的底端设置有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协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瑞什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