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润滑分子泵轴系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5832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真空获得技术领域,且公开了油润滑分子泵轴系结构,包括定子,所述定子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油池,所述油池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通管,所述通管的表面开设有一级进油孔,所述油池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有倒锥孔油泵,所述倒锥孔油泵的表面开设有二级进油孔,所述倒锥孔油泵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主轴,所述主轴的表面开设有两个出油孔,该油润滑分子泵轴系结构,通过设置通管便于油液在通管和油池内来回移动,减小油的晃动,通过设置倒锥孔油泵便于将通管内的油输送至出油孔喷出,通过设置二级扇叶在转动时便于加速油液上移,从而对上轴承和下轴承持续油润滑,保证轴承的润滑环境和分子泵的长时间持续运转。子泵的长时间持续运转。子泵的长时间持续运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润滑分子泵轴系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真空获得
,具体为油润滑分子泵轴系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分子泵是利用高速旋转的转子把动量传输给气体分子,使之获得定向速度,从而被压缩、被驱向排气口后为前级抽走的一种真空泵,分子泵具体可分为:牵引分子泵、涡轮分子泵和复合分子泵。
[0003]分子泵的轴承是其内部起关键性作用的零部件,轴承的寿命决定了分子泵的使用寿命,而现有的分子泵轴承大多采用脂润滑方式,润滑复杂,实用性不强,导致轴承长时间使用仍会产生磨损,磨损的轴承直接影响了分子泵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油润滑分子泵轴系结构,以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油润滑分子泵轴系结构,包括定子,所述定子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油池,所述油池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通管,所述通管的表面开设有一级进油孔,所述油池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有倒锥孔油泵,所述倒锥孔油泵的表面开设有二级进油孔,所述倒锥孔油泵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主轴,所述主轴的表面开设有两个出油孔,所述主轴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转子、上轴承、下轴承和两个一级扇叶,所述主轴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二级扇叶,所述主轴的内部开设有输油腔,所述定子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导热硅胶。
[0007]优选的,所述上轴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上减震环,所述上减震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上轴承座,所述上轴承座的表面与定子的内壁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下轴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下减震环,所述下减震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下轴承座,所述下轴承座的表面与定子的内壁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主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垫圈,所述主轴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紧固螺钉,所述垫圈的上表面与紧固螺钉的下表面相接触。
[0010]优选的,所述主轴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所述紧固螺母与主轴相适配。
[0011]优选的,上侧所述出油孔与上轴承的内环面相对应,下侧所述出油孔与下轴承的内环面相对应。
[0012]优选的,所述定子的表面开设有两个圆孔,所述定子通过圆孔进、出水。
[0013]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油润滑分子泵轴系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油润滑分子泵轴系结构,通过设置油池用于储存油液,通过设置通管便于油液在通管和油池内来回移动,减小油的晃动,通过设置主轴开设的输油腔和倒锥孔油泵便于将通管内的油输送至出油孔喷出,通过设置二级扇叶在转动时便于加速油液上移,从而
对上轴承和下轴承持续油润滑,保证轴承的润滑环境,保证分子泵的长时间持续运转。
[0016]2、该油润滑分子泵轴系结构,通过设置一级扇叶转动用于对转子进行散热,通过设置导热硅胶便于将定子内部的热量向外部传递,达到降温的目的,从而解决了转子转速过快导致温度升高,影响分子泵工作效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定子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油池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定子;2、油池;3、主轴;4、紧固螺钉;5、转子;6、垫圈;7、紧固螺母;8、上轴承;9、上轴承座;10、上减震环;11、下轴承座;12、下减震环;13、下轴承;14、通管;15、倒锥孔油泵;16、一级进油孔;17、二级进油孔;18、一级扇叶;19、二级扇叶;20、出油孔;21、导热硅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5,油润滑分子泵轴系结构,包括定子1,定子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油池2,油池2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通管14,通管14的表面开设有一级进油孔16,油池2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有倒锥孔油泵15,倒锥孔油泵15的表面开设有二级进油孔17,倒锥孔油泵1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主轴3,主轴3的表面开设有两个出油孔20,主轴3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转子5、上轴承8、下轴承13和两个一级扇叶18,主轴3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二级扇叶19,主轴3的内部开设有输油腔,定子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导热硅胶21,输油腔的开口朝下。
[0025]本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上轴承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上减震环10,上减震环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上轴承座9,上轴承座9的表面与定子1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上减震环10用于对上轴承8减振,防止上轴承8剧烈振动,发生磨损。
[0026]下轴承1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下减震环12,下减震环1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下轴承座11,下轴承座11的表面与定子1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下减震环12用于对下轴承13减振,防止下轴承13剧烈振动,发生磨损。
[0027]主轴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垫圈6,主轴3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紧固螺钉4,垫圈6的上表面与紧固螺钉4的下表面相接触,通过设置垫圈6起密封作用,保证真空室的形成。
[0028]主轴3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7,紧固螺母7与主轴3相适配,通过设置紧固螺母7起紧固作用,防止上轴承8发生偏移。
[0029]上侧出油孔20与上轴承8的内环面相对应,下侧出油孔20与下轴承13的内环面相对应,其有利于提高油在喷洒时的效率,保证油精准喷到上轴承8和下轴承13的内环面上。
[0030]定子1的表面开设有两个圆孔,定子1通过圆孔进、出水,通过设置圆孔通水便于对定子1进行冷却,进而冷却轴系。
[0031]工作原理:当该油润滑分子泵轴系结构使用时,使用者首先启动分子泵外接电源工作,分子泵工作使得倒锥孔油泵15工作将油池2内的油从二级进油孔17输送至主轴3的输油腔内,然后分别从两个出油孔20喷出以对上轴承8和下轴承13进行润滑,喷出的油经过上轴承8和下轴承13后落至油池2和通管14内,由倒锥孔油泵15循环输送油液对上轴承8和下轴承13持续油润滑,同时主轴3转动带动二级扇叶19转动,加速输油的速度,从而保证轴承的润滑环境,保证分子泵的长时间持续运转,主轴3转动带动一级扇叶18转动,一级扇叶18转动对转子5进行散热,同时导热硅胶21将热量传递给定子1表面以进行散热,从而解决了转子5转速过快导致温度升高,影响分子泵工作效率的问题。
[003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油润滑分子泵轴系结构,包括定子(1),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油池(2),所述油池(2)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通管(14),所述通管(14)的表面开设有一级进油孔(16),所述油池(2)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有倒锥孔油泵(15),所述倒锥孔油泵(15)的表面开设有二级进油孔(17),所述倒锥孔油泵(1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主轴(3),所述主轴(3)的表面开设有两个出油孔(20),所述主轴(3)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转子(5)、上轴承(8)、下轴承(13)和两个一级扇叶(18),所述主轴(3)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二级扇叶(19),所述主轴(3)的内部开设有输油腔,所述定子(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导热硅胶(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润滑分子泵轴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轴承(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上减震环(10),所述上减震环(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上轴承座(9),所述上轴承座(9)的表面与定子(1)的内壁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玉宾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世纪安泰真空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