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聚丙烯吸收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5417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聚丙烯吸收塔,包括塔体,塔体外侧下部开设有进气口,塔体顶部开设有排气口,塔体内部由进气口至排气口方向依次设置有填料组件、喷淋组件和除雾器,塔体内底部设有回收槽,回收槽内部安装有倒V型过滤板,倒V型过滤板将回收槽内部划分为位于其左右两侧的过滤腔和位于其下方的净液腔,过滤腔通过第一输液管与位于塔体外侧的配液箱相连通,配液箱通过第二输液管与喷淋组件相连通,第二输液管上设有抽液泵。其具有优异的吸收净化效果,提高了吸收液的利用率,节省了吸收液的用量,而且还可对吸收液进行有效回收循环利用。环利用。环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聚丙烯吸收塔


[0001]本技术涉及环保净化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聚丙烯吸收塔。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子、化学、冶金、食品、医药、火电厂行业生产中,经常含有氯化氢、氯气和二氧化硫的尾气,这些尾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如何有效的回收治理废气,使其得到有效净化,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0003]在废气处理中,一般采用聚丙烯吸收塔,在吸收塔内通过喷淋组件喷出吸收液,其与废气接触反应净化吸收废气中的有害成分,使得从吸收塔中排出的气体达到国家规定的环保标准。但是,现有的聚丙烯吸收塔在使用时存在以下缺陷:喷淋组件结构较为简单,废气与喷淋组件喷出的吸收液的接触面积有限,使得废气反应不充分,而且吸收塔内底部的吸收液经反应后有效成分降低,不方便对其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聚丙烯吸收塔,保证了喷淋组件喷出的吸收液与废气的全面覆盖接触,具有优异的吸收净化效果,同时,提高了吸收液的利用率,节省了吸收液的用量,而且还可对吸收液进行有效回收循环利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聚丙烯吸收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外侧下部开设有进气口,所述塔体顶部开设有排气口,所述塔体内部由进气口至排气口方向依次设置有填料组件、喷淋组件和除雾器,所述塔体内底部设有回收槽,所述回收槽内部安装有倒V型过滤板,所述倒V型过滤板将所述回收槽内部划分为位于其左右两侧的过滤腔和位于其下方的净液腔,所述过滤腔通过第一输液管与位于所述塔体外侧的配液箱相连通,所述配液箱通过第二输液管与所述喷淋组件相连通,所述第二输液管上设有抽液泵;
[0007]所述喷淋组件包括主喷淋管、侧喷淋管和喷淋头,所述主喷淋管横向安装在所述塔体内侧壁上,所述主喷淋管一端与所述第二输液管端部相连接,所述主喷淋管由多个管体依次连接而成,多个所述管体的直径由靠近于所述进气口方向至远离所述进气口方向依次减小,所述主喷淋管前后两侧分别对称连接有多个所述侧喷淋管,所述侧喷淋管底部连通设有多个喷淋头。
[0008]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喷淋头上部为矩形结构,所述喷淋头下部的侧面均向内倾斜形成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上均匀开设有喷淋孔。
[0009]通过对喷淋头的结构进行设置,大幅度增加了喷淋头的喷射面积,使得喷淋头喷出的吸收液尽可能全面的覆盖塔体内部空间,使得废气与吸收液全面接触吸收。
[0010]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倾斜面与所述塔体内中心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40

50度。优选地,倾斜面与塔体内中心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45度。
[0011]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倒V型过滤板外侧均匀开设有过滤孔。
[0012]由于废气中通常携带有灰尘颗粒,由喷淋组件喷出的吸收液与废气接触,一方面净化吸收废气中的有害成分,另一方面可对废气进行除尘处理,吸收液液滴包裹废气中携带的灰尘颗粒,在重力作用下下落进入至回收槽内的过滤腔中,经倒V型过滤板上的过滤孔将灰尘颗粒和吸收液分离,灰尘颗粒沿倒V型过滤板向下移动并沉积至过滤腔内底部,净化后的吸收液进入至净液腔。
[0013]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过滤腔底部处分别通过排污管与位于所述塔体外侧的抽污泵相连通。
[0014]通过排污管和抽污泵的配合,可定期对过滤腔内底部沉积的污泥进行清理。
[0015]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填料组件包括支撑板和位于其上方的填料层,填料层选用聚四氟乙烯填料,所述支撑板上均匀开设有透液孔。
[0016]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配液箱内设置有搅拌器和浓度检测仪,所述配液箱外侧开设有补液口。
[0017]由于吸收液使用后有效成分降低,为了保证其吸收处理效果,通过补液口向配液箱中加入高浓度吸收液,通过搅拌器使得吸收液混合均匀,并经浓度检测仪实时监控吸收液浓度,保证配液箱内吸收液的浓度处于最佳使用范围内,实现了对吸收液进行有效回收循环利用。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由于塔体内靠近于进气口方向废气浓度高,远离进气口方向废气浓度相对较低,本技术中通过对喷淋组件中的主喷淋管进行设置,主喷淋管由多个管体依次连接而成,而且多个所述管体的直径由靠近于进气口方向至远离进气口方向依次减小,加大了塔体内靠近于进气口处的喷淋量,并相对减小了远离进气口处的喷淋量,既能保证了喷淋组件喷出的吸收液与废气的全面覆盖接触,具有优异的吸收净化效果,同时,提高了吸收液的利用率,节省了吸收液的用量;
[0020]通过在塔体内底部设置回收槽,并在回收槽内部安装倒V型过滤板,可对与废气接触反应后的吸收液进行过滤回收,将吸收液与灰尘颗粒分离,灰尘颗粒沿倒V型过滤板向下移动并沉积至过滤腔内底部,净化后的吸收液进入至净液腔,其再由第一输液管进入至配液箱对其浓度进行调整,最后由第二输液管进入至喷淋组件,实现了对吸收液进行有效回收循环利用,节省了资源。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中高效聚丙烯吸收塔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中高效聚丙烯吸收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中喷淋组件的俯视图;
[0025]图4为本技术中喷淋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中回收槽与排污管连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中配液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其中,具体附图标记为:塔体1,进气口2,排气口3,填料组件4,支撑板5,填料层6,喷淋组件7,主喷淋管8,管体9,侧喷淋管10,喷淋头11,喷淋孔12,除雾器13,回收槽14,倒V
型过滤板15,过滤腔,净液腔18,排污管19,抽污泵20,第一输液管21,配液箱22,搅拌器23,浓度检测仪24,补液口25,第二输液管26,抽液泵27。
具体实施方式
[0029]本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效聚丙烯吸收塔,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塔体1,塔体1外侧下部开设有进气口2,塔体1顶部开设有排气口3,塔体1内部由进气口2至排气口3方向依次设置有填料组件4、喷淋组件7和除雾器13,塔体1内底部设有回收槽14,回收槽14内部安装有倒V型过滤板15,倒V型过滤板15将回收槽14内部划分为位于其左右两侧的过滤腔17和位于其下方的净液腔18,过滤腔17通过第一输液管21与位于塔体1外侧的配液箱22相连通,配液箱22通过第二输液管26与喷淋组件7相连通,第二输液管26上设有抽液泵27,通过在塔体1内底部设置回收槽14,并在回收槽14内部安装倒V型过滤板15,可对与废气接触反应后的吸收液进行过滤回收,将吸收液与灰尘颗粒分离(由于废气中携带有灰尘颗粒,因此与废气接触反应后的吸收液中存在灰尘颗粒),灰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聚丙烯吸收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外侧下部开设有进气口,所述塔体顶部开设有排气口,所述塔体内部由进气口至排气口方向依次设置有填料组件、喷淋组件和除雾器,所述塔体内底部设有回收槽,所述回收槽内部安装有倒V型过滤板,所述倒V型过滤板将所述回收槽内部划分为位于其左右两侧的过滤腔和位于其下方的净液腔,所述过滤腔通过第一输液管与位于所述塔体外侧的配液箱相连通,所述配液箱通过第二输液管与所述喷淋组件相连通,所述第二输液管上设有抽液泵;所述喷淋组件包括主喷淋管、侧喷淋管和喷淋头,所述主喷淋管横向安装在所述塔体内侧壁上,所述主喷淋管一端与所述第二输液管端部相连接,所述主喷淋管由多个管体依次连接而成,多个所述管体的直径由靠近于所述进气口方向至远离所述进气口方向依次减小,所述主喷淋管前后两侧分别对称连接有多个所述侧喷淋管,所述侧喷淋管底部连通设有多个喷淋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立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