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冰专利>正文

一种滴定管用自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5385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06
一种滴定管用自控装置。目前滴定管根据实验要求操作预定下落滴数时为人工手动控制,大型电控设备难以配合滴定管的操作,缺少对应匹配的控制结构,也因滴定管操作性质,需要人工细致准确操作,人工一旦操作失误就需要重新开始实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回转工作台竖直设置在底架上,挡柱的一端与回转工作台的动力输出轴相连接,挡柱另一端与内芯杆一端面相连接,外滑套套装在内芯杆上,外滑套和内芯杆之间并列设有两组多向定位件,每组多向定位件包括L形杆和两个挡板,L形杆与内芯杆的另一端面围合形成有插入缝隙,两个挡板竖直设在内芯杆两侧,每个挡板一端与外滑套内壁相连接,每个挡板一侧与L形杆磁性连接,两组多向定位件之间形成有限位缝隙。有限位缝隙。有限位缝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滴定管用自控装置


[0001]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滴定管用自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滴定管是准确测量放出液体体积且为量出式计量玻璃仪器。在化学分析操作中,常常使用滴定管来进行滴定分析,一项实验过程中在不同时段、不同情况下都对应有严格的滴定要求,对应复杂实验来说,滴定要求更加繁琐且严谨,但目前滴定管的操作还是人工操作,难以实现电控操作,主要原因是缺少对应匹配的微型电控器配合,人工操作时仅凭经验操作,往往因为一些不正确的操作引起误差,这是值得分析实验人员高度重视且目前难以完全避免的情况,人工一旦操作失误就需要重新开始实验,此外人工操作时,因滴定管操作性质,需要人工细致准确操作,使得滴定分析操作会牵扯实验人员很多精力,滴定瞬间的变化过程也因人工滴定的操作牵扯导致难以直接监控,不利于全面实验人员全面掌握实验过程的细微处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滴定管用自控装置。
[0004]一种滴定管用自控装置,包括底架、回转工作台和连接头,所述底架水平设置,回转工作台竖直设置在底架上,所述连接头包括挡柱、内芯杆、外滑套和两组多向定位件,所述挡柱的一端与回转工作台的动力输出轴相连接,挡柱的另一端与内芯杆的一端面相连接,外滑套套装在内芯杆上,外滑套沿内芯杆的长度方向往复滑动,外滑套和内芯杆之间并列设置有两组多向定位件,每组多向定位件包括L形杆和两个挡板,L形杆与内芯杆的另一端面围合形成有配合滴定管中堵塞转动端的插入缝隙,两个挡板竖直并列设置在内芯杆的两侧,每个挡板的一端与外滑套的内壁相连接,每个挡板朝向内芯杆的一侧与L形杆磁性连接,两组多向定位件之间形成有配合堵塞中柱的限位缝隙。
[0005]作为优选方案:回转工作台包括第一电机、蜗杆、蜗轮、动力输出轴和外壳,蜗杆和蜗轮均设置在外壳内,蜗轮和蜗杆啮合配合,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入轴穿过外壳与蜗杆相连接,动力输出轴的一端穿过蜗轮,动力输出轴的另一端穿过外壳与挡柱同轴连接。
[0006]作为优选方案:动力输出轴的另一端穿过外壳通过伸缩管与挡柱同轴连接。
[0007]作为优选方案:回转工作台配合设置有计数监控总成,计数监控总成包括红外线发射器、L形架、红外线接收器、控制器和计数器,回转工作台朝向滴定管的一侧设置有圆盘,圆盘固定套装在动力输出轴上,圆盘朝向滴定管的一侧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外壳上设置有L形架,L形架上设置有与红外线发射器相配合的红外线接收器,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与计数器电连接。
[0008]作为优选方案:底架为升降底架。
[0009]作为优选方案:L形杆包括横杆、纵杆、第一柔性垫块和第二柔性垫块,横杆的长度
方向与外滑套的径向方向同向,纵杆的长度方向与内芯杆的长度方向同向,纵杆的一端与内芯杆固定连接,纵杆的另一端与横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横杆朝向内芯杆的一侧加工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第一柔性垫块,纵杆朝向滴定管中堵塞的一侧加工有放置槽,放置槽内设置有第二柔性垫块。
[0010]作为优选方案:内芯杆的两侧分别为配合挡板的直面侧,内芯杆顶部沿其长度方向并列加工有两条第一滑槽,外滑套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一滑槽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块,内芯杆底部沿其长度方向并列加工有两条第二滑槽,外滑套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二滑槽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块。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2]一、本技术是一种专门配合滴定管的操作的小型设备,节省实验人员的滴定操作,还能够提高滴定的准确性。通过底架、回转工作台、连接头中挡柱、内芯杆、外滑套和两组多向定位件之间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对滴定管的全电动化的滴控过程,无需对滴定管的自身结构进行改进,使实验人员能够直观监测到滴定瞬间的变化过程。
[0013]二、连接头的定位方式与堵塞的自身结构相配合,能够实现对滴定管堵塞稳定、周向且全面的定位过程,底架、回转工作台和连接头相配合能够实现为滴定过程提供稳定且持续的驱动力。
[0014]三、本技术能够配合滴定管实现人工操作和电控操作能够切换灵活,多向定位组件的设置能够使滴定管堵塞得到多向定位,使其能够得到周向全方位包裹,从而确保转动动作的持续、有效且顺利进行。
[0015]四、本技术能够使滴定管处于完全电控状态,能够量化控制下滴滴数,从而实现符合要求的准确操作。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处于使用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回转工作台和滴定管之间连接关系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连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连接头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内芯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外滑套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连接头配合堵塞使用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9为多向定位件的第一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仅显示部分内芯杆,图中箭头方向为挡板的移动方向;
[0026]图10为多向定位件的第二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仅显示部分内芯杆;
[0027]图11滴定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仅显示部分滴定管。
[0028]图中,1

底架;2

回转工作台;2
‑1‑
第一电机;2
‑2‑
蜗杆;2
‑3‑
蜗轮;2
‑4‑
动力输出轴;2
‑5‑
外壳;3

连接头;3
‑1‑
挡柱;3
‑2‑
内芯杆;3
‑3‑
外滑套;4

L形杆;4
‑1‑
横杆;4
‑2‑
纵杆;4
‑3‑
第一柔性垫块;4
‑4‑
第二柔性垫块;5

插入缝隙;6

挡板;7

限位缝隙;8

伸缩管;9

圆盘;11

红外线发射器;12

L形架;13

红外线接收器;14

控制器;15

计数器;16

凹槽;17

放置槽;18
‑1‑
第一滑槽;18
‑2‑
第二滑槽;19
‑1‑
第一滑块;19
‑2‑
第二滑块;20

滴定管;21

堵塞。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滴定管用自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1)、回转工作台(2)和连接头(3),所述底架(1)水平设置,回转工作台(2)竖直设置在底架(1)上,所述连接头(3)包括挡柱(3

1)、内芯杆(3

2)、外滑套(3

3)和两组多向定位件,所述挡柱(3

1)的一端与回转工作台(2)的动力输出轴相连接,挡柱(3

1)的另一端与内芯杆(3

2)的一端面相连接,外滑套(3

3)套装在内芯杆(3

2)上,外滑套(3

3)沿内芯杆(3

2)的长度方向往复滑动,外滑套(3

3)和内芯杆(3

2)之间并列设置有两组多向定位件,每组多向定位件包括L形杆(4)和两个挡板(6),L形杆(4)与内芯杆(3

2)的另一端面围合形成有配合滴定管(20)中堵塞(21)转动端的插入缝隙(5),两个挡板(6)竖直并列设置在内芯杆(3

2)的两侧,每个挡板(6)的一端与外滑套(3

3)的内壁相连接,每个挡板(6)朝向内芯杆(3

2)的一侧与L形杆(4)磁性连接,两组多向定位件之间形成有配合堵塞(21)中柱的限位缝隙(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滴定管用自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回转工作台(2)包括第一电机(2

1)、蜗杆(2

2)、蜗轮(2

3)、动力输出轴(2

4)和外壳(2

5),蜗杆(2

2)和蜗轮(2

3)均设置在外壳(2

5)内,蜗轮(2

3)和蜗杆(2

2)啮合配合,所述第一电机(2

1)的动力输入轴穿过外壳(2

5)与蜗杆(2

2)相连接,动力输出轴(2

4)的一端穿过蜗轮(2

3),动力输出轴(2

4)的另一端穿过外壳(2

5)与挡柱(3

1)同轴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滴定管用自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输出轴(2

4)的另一端穿过外壳(2

5)通过伸缩管(8)与挡柱(3

1)同轴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冰杨亮周升侠周晓伟
申请(专利权)人:王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