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实景三维建模的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532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实景三维建模的无人机,包括壳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伺服电机、螺纹杆、螺纹套、竖板、第二连接杆和第一连接杆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对航拍器拍摄角度进行上下调节,且通过第二伺服电机、转轴、活动杆、第三连接杆、活动板、第一滑块和第一滑槽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对航拍器进行伸缩,通过L形板、第二滑块、第二滑槽、竖杆、弹簧、直板、支撑杆、横杆和耐磨套之间的相互配合在无人机降落时可以对机体进行缓冲保护,通过传动锥形齿轮、从动锥形齿轮、转杆、叶片和通风管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对机体内腔进行散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一系列的结构使得本装置具有拍摄角度易调节和防护效果好等特点。节和防护效果好等特点。节和防护效果好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实景三维建模的无人机


[0001]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具体为一种用于实景三维建模的无人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无人飞行器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由于三维建模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体积较大需要利用到无人机进行实景拍摄,从而方便工作人员进行三维建模。
[0003]现有的用于实景三维建模的无人机,在使用时难以调节无人机中航拍器的拍摄角度,只能通过改变无人机的飞行轨迹从而改变拍摄角度,使用效果差,且无人机在进行工作时,机体内温度过高容易造成内部组件的损坏,并且现有的无人机降落时,由于缺少防护机构,非常容易造成无人机的底部直接与地面相碰撞,从而造成无人机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拍摄角度难以调节和防护效果差等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实景三维建模的无人机。所述一种用于实景三维建模的无人机具有拍摄角度易调节和防护效果好等特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实景三维建模的无人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臂,且所述机臂的顶部靠近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旋翼,所述壳体的内腔设有航拍器,所述壳体的内腔后侧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壳体的前侧开设有开口,所述壳体的内腔底部靠近前侧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的顶部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顶部靠近前侧处铰接有第一连接杆,且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端与航拍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航拍器的顶部设有调节机构,所述固定台的后侧设有伸缩机构,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防护机构。
[0006]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连接板,且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活动板的顶部后侧处,且所述连接板远离活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竖板,且两个所述竖板为前后设置,两个所述竖板上靠近顶部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位于后侧的所述竖板后侧设有第一伺服电机,且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垫板,所述垫板的底部与承重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且所述螺纹杆的前端贯穿相邻第一轴承,并插接在相远离的第一轴承内腔,所述螺纹杆的外侧靠近中间位置处均套设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底部铰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承重板上开设有与第二连接杆相互匹配的开槽,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螺纹套的一端贯穿开槽内腔,并与航拍器的后侧铰接。
[0007]优选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第二伺服电机,且所述第二伺服电机位于固定台的后侧,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底部与壳体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且所述活动杆的顶部靠近后侧处活动连接有连轴,所述连轴的顶端活动连接有第三连接杆,且所述第三连接杆远离连轴的一
端与活动板的后侧铰接。
[0008]优选的,所述活动板的底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固定台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一滑块相互匹配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块活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腔。
[0009]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后侧靠近底部处插接有通风管,所述转轴的外侧套设有传动锥形齿轮,且所述传动锥形齿轮的后侧啮合有从动锥形齿轮,所述从动锥形齿轮的后侧设有固定板,且所述固定板底部与壳体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上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从动锥形齿轮的后侧固定连接在转杆,所述转杆的后端贯穿第二轴承,延伸至通风管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叶片。
[0010]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两个L形板,且两个所述L形板分别位于壳体的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两个所述L形板相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壳体左右两侧靠近底部处均开设有与第二滑块相互匹配的第二滑槽,两个所述第二滑块分别活动连接在相邻的第二滑槽内腔,两个所述L形板相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且两个所述支撑杆为前后设置,两个所述支撑杆远离L形板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横杆。
[0011]优选的,两个所述横杆以壳体的中心轴线为对称轴呈左右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横杆的外侧均套设有耐磨套。
[0012]优选的,两个所述L形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竖杆,且两个所述竖杆为前后设置,两个所述L形板的顶部均设有直板,且所述直板靠近壳体的一侧与壳体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直板上靠近前后两侧处均开设有穿孔,若干个所述竖杆的顶端分别贯穿相邻的穿孔,并延伸至相邻直板的顶部,若干个所述竖杆的外侧均套设有弹簧,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直板和L形板固定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通过第一伺服电机、螺纹杆、螺纹套、竖板、第二连接杆和第一连接杆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对航拍器拍摄角度进行上下调节,且通过第二伺服电机、转轴、活动杆、第三连接杆、活动板、第一滑块和第一滑槽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对航拍器进行伸缩,从而扩大拍摄的范围,使用效果好;
[0015]2、本技术通过L形板、第二滑块、第二滑槽、竖杆、弹簧、直板、支撑杆、横杆和耐磨套之间的相互配合在无人机降落时可以对机体进行缓冲保护,避免无人机直接与地面碰撞造成损坏;
[0016]3、通过传动锥形齿轮、从动锥形齿轮、转杆、叶片和通风管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对机体内腔进行散热,避免高温造成机体内部组件的损坏。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部件壳体右视剖视图;
[0020]图4为部件壳体右视图;
[0021]图5为图2中A处放大图。
[0022]图中标号:1、壳体;2、机臂;3、旋翼;4、L形板;5、竖杆;6、直板;7、弹簧;8、支撑杆;9、横杆;10、固定台;11、活动板;12、航拍器;13、连接板;14、承重板;15、第一连接杆;16、第
二连接杆;17、螺纹杆;18、螺纹套;19、第一伺服电机;20、第二伺服电机;21、转轴;22、活动杆;23、第三连接杆;24、传动锥形齿轮;25、从动锥形齿轮;26、转杆;27、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实景三维建模的无人机,包括壳体1,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臂2,且机臂2的顶部靠近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旋翼3,壳体1的内腔设有航拍器12,壳体1的内腔后侧固定连接有蓄电池,壳体1的前侧开设有开口,壳体1的内腔底部靠近前侧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台10,固定台10的顶部设有活动板11,活动板11的底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固定台10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一滑块相互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实景三维建模的无人机,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臂(2),且所述机臂(2)的顶部靠近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旋翼(3),所述壳体(1)的内腔设有航拍器(12),所述壳体(1)的内腔后侧固定连接有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前侧开设有开口,所述壳体(1)的内腔底部靠近前侧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台(10),所述固定台(10)的顶部设有活动板(11),所述活动板(11)的顶部靠近前侧处铰接有第一连接杆(15),且所述第一连接杆(15)的顶端与航拍器(1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航拍器(12)的顶部设有调节机构,所述固定台(10)的后侧设有伸缩机构,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有防护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实景三维建模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连接板(13),且所述连接板(13)固定连接在活动板(11)的顶部后侧处,且所述连接板(13)远离活动板(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承重板(14),所述承重板(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竖板,且两个所述竖板为前后设置,两个所述竖板上靠近顶部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位于后侧的所述竖板后侧设有第一伺服电机(19),且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垫板,所述垫板的底部与承重板(1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9)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7),且所述螺纹杆(17)的前端贯穿相邻第一轴承,并插接在相远离的第一轴承内腔,所述螺纹杆(17)的外侧靠近中间位置处均套设有螺纹套(18),所述螺纹套(18)的底部铰接有第二连接杆(16),所述承重板(14)上开设有与第二连接杆(16)相互匹配的开槽,所述第二连接杆(16)远离螺纹套(18)的一端贯穿开槽内腔,并与航拍器(12)的后侧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实景三维建模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包括第二伺服电机(20),且所述第二伺服电机(20)位于固定台(10)的后侧,所述第二伺服电机(20)的底部与壳体(1)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伺服电机(20)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21),所述转轴(2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22),且所述活动杆(22)的顶部靠近后侧处活动连接有连轴,所述连轴的顶端活动连接有第三连接杆(23),且所述第三连接杆(23)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建文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万鼎工程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