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对插式接线端子及接线端子组合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5316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可对插式接线端子及接线端子组合件,包括接线主体及位于接线主体一侧的对接接口;接线主体包括绝缘壳体和设于绝缘壳体上的固定导电片和活动导电片,固定导电片与活动导电片组合用于夹持导线的导电组件;固定导电片上设有对接导电片,对接导电片与对接接口的延伸方向一致;接线接口用于实现两个对插式接线端子的物理连接,而与其延伸方向一致的对接导电片用于实现同步的电连接,从而将接入两个可对插式接线端子上的两电路快速连接起来。接起来。接起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对插式接线端子及接线端子组合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导线连接的接线端子,尤其涉及一种可对插式接线端子及接线端子组合件。

技术介绍

[0002]接线端子用于电路连接或电器件接入导电线,其包括一绝缘外壳及导电部件,绝缘外壳包裹在导电部件外,导电部件包括固定式导电片和活动式导电片,固定式导电片与活动式导电片之间形成用于连接导线的输入/输出端子。
[0003]申请公布号为CN103682699A的一种快速接线端子,包括导电铜片和具有弹性的导电不锈钢片,导电铜片两端均设置有连接端头,导电不锈钢与导电铜片紧固连接。
[0004]公开号为CN106571540A的防止螺钉松脱的接线端子,包括螺钉、壳体、压线框和焊片,壳体顶端设有用于使螺钉穿入的通孔,壳体底端设有用于使压线框和焊片进入的开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对插式接线端子;进一步地提供一种由两个接线端子对插组合的接线端子组合件。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可对插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接线主体及位于接线主体一侧的对接接口;
[0007]所述的接线主体包括绝缘壳体和设于绝缘壳体上的固定导电片和活动导电片,所述的固定导电片与所述的活动导电片组合用于夹持导线的导电组件;
[0008]所述的固定导电片上设有对接导电片,所述的对接导电片与所述的对接接口的延伸方向一致。
[0009]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对接导电片设于对接部的内部。
[0010]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对接导电片具有弯曲结构,以使其具有弹性且可形变。
[0011]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对接接口包括相互分离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第一对接部的外轮廓大于第二对接部的外轮廓,以使所述的第一对接部可覆盖在第二对接部外,所述的第一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之间具有一可插入第二对接部的插入空间。
[0012]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呈类C型框形状,所述的第一对接部的开口大于第二对接部的开口,且第一对接部的两个自由端与第二对接部的两个自由端之间具有工第二对接部的自由端进入的插入间隙。
[0013]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绝缘壳体的一端面上设有供导线插入的插口,所述的对接接口设于该插口所在端面的相对面上。
[001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固定导电片为横向平板式,所述的对接导电片为竖向弯板式,所述的对接导电片与所述的固定导电片由同一金属片折弯成型。
[001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可对插式接线端子,包括接线主体及位于接线主体一侧的对接接口;
[0016]所述的接线主体包括绝缘壳体和设于绝缘壳体上的固定导电片;
[0017]所述的固定导电片上设有对接导电片,所述的对接导电片与所述的对接接口的延伸方向一致;
[0018]所述的对接接口包括相互分离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第一对接部的外轮廓大于第二对接部的外轮廓,以使所述的第一对接部可覆盖在第二对接部外,所述的第一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之间具有一可插入第二对接部的插入空间。
[0019]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接线端子组合件,包括两个所述的可对插式接线端子,两个可对插式接线端子的对接接口相互对插连接,同时两个可对插式接线端子的对接导电片相互电连接。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可对插式接线端子包括接线主体和接线接口,接线主体通过固定导电片和活动导电片夹持并导通导线,固定导电片上设有对接导电片。接线接口用于实现两个对插式接线端子的物理连接,而与其延伸方向一致的对接导电片用于实现同步的电连接,从而将接入两个可对插式接线端子上的两电路快速连接起来。
附图说明
[0021]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是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0022]图1为两个可对插式接线端子相对时的立体示意图一;
[0023]图2为两个可对插式接线端子相对时的立体示意图二。
[0024]图3为两个可对插式接线端子插接时的立体示意图一;
[0025]图4为两个可对插式接线端子插接时的立体示意图二。
[0026]图5为两个可对插式接线端子相对时的局部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两个可对插式接线端子插接时的局部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可对插式接线端子的内部结构图一;
[0029]图8为可对插式接线端子的内部结构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1]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3]如图1

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对插式接线端子,其包括用于插接导线的接线主体100和位于接线主体100一侧的对接接口200,对接接口200可用于与另一可对插式接线端子的对接接口200相互连接实现两者的物理连接。
[0034]如图5

8所示,接线主体100包括绝缘壳体10和设于绝缘壳体10上的固定导电片11和活动导电片12,固定导电片11与活动导电片12组合形成用于夹持导线的导电组件。固定导电片11与活动导电片12之间可形成一供导线通过的夹持通道,当导线插入固定导电片11与活动导电片12之间并被夹持后,导线与导电组件实现电导通。
[0035]如图1

4、7所示,可对插式接线端子包括相互纵向并列叠加的多个插接单元,每个插接单元均具有各自的绝缘壳体、固定导电片11和活动导电片12,也均具有彼此独立的对接接口200。
[00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对插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接线主体及位于接线主体一侧的对接接口;所述的接线主体包括绝缘壳体和设于绝缘壳体上的固定导电片和活动导电片,所述的固定导电片与所述的活动导电片组合用于夹持导线的导电组件;所述的固定导电片上设有对接导电片,所述的对接导电片与所述的对接接口的延伸方向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对插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接导电片设于对接部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对插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接导电片具有弯曲结构,以使其具有弹性且可形变。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对插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接接口包括相互分离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第一对接部的外轮廓大于第二对接部的外轮廓,以使所述的第一对接部可覆盖在第二对接部外,所述的第一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之间具有一可插入第二对接部的插入空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对插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呈类C型框形状,所述的第一对接部的开口大于第二对接部的开口,且第一对接部的两个自由端与第二对接部的两个自由端之间具有工第二对接部的自由端进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德法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市德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