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泵排放液回收再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5093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泵排放液回收再利用装置,涉及到回收再利用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壳体设置呈凸型,壳体的一侧面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液口,进液口与壳体的内腔相连通,壳体的内腔中设置有与壳体相适配的过滤板,过滤板倾斜设置,壳体的一侧内壁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壳体的一侧面中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框,防护框的内腔通过第一通孔与壳体的内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过滤板的一侧面设置有联动板,联动板的下表面中部设置有固定杆,步进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套接有凸轮,通过启动步进电机,可以使得过滤板进行小幅度的震动,能够有效避免切削液中的铁屑和杂质堵塞过滤板上的过滤孔,进一步的提高了本装置的工作效率。进一步的提高了本装置的工作效率。进一步的提高了本装置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泵排放液回收再利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回收再利用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混合泵排放液回收再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金属加工领域中,需要用到切削液来对进行切削的零件进行润滑、冷却和清洗作用,当切削液使用完后再经过简单的分离处理,然后经过混合泵将使用后的切削液排放到回收再利用装置中。
[0003]现有的混合泵排放液回收再利用装置,在对切削液进行回收再利用时,切削液中的铁屑和杂质容易堵塞过滤板,严重影响切削液的回收再利用的效率,另一方面现有的混合泵排放液回收再利用装置,不便于将过滤板上的铁削进行清理,在对铁屑进行清理的同时,容易将铁屑上附着的切削液一同清理掉,十分的浪费。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混合泵排放液回收再利用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泵排放液回收再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合泵排放液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呈凸型,所述壳体的一侧面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与壳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壳体的内腔中设置有与壳体相适配的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倾斜设置,所述壳体的一侧内壁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壳体的一侧面中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框,所述防护框的内腔通过第一通孔与壳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过滤板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联动板,所述联动板远离过滤板的一端通过第一通孔活动杆贯穿壳体的一侧内壁并延伸至防护框的内腔中,所述联动板与第一通孔的内腔相适配,所述联动板的下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防护框的下端内壁设置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套接有凸轮,所述凸轮的上端面与固定杆的下表面贴合连接,所述壳体的另一侧内壁下端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下端内壁倾斜设置,所述过滤板的两端面的另一侧通过轴承与第二通孔的两端内壁活动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过滤板的上表面周边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所述壳体的上端内壁中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板,所述壳体的一侧内壁上端固定连接有导流板。
[0007]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一侧面下端固定连接有废料框,所述废料框靠近壳体的一侧面上端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过滤板远离防护框的一端位于连接孔的内腔中并与连接孔相适配。
[0008]优选的,所述废料框的内腔通过第二通孔与连接孔与壳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连接孔的开口处设置有位于废料框内腔中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靠近壳体的一侧面粘接连接有弹性橡胶密封垫。
[0009]优选的,所述弹性橡胶密封垫与废料框的一侧内壁贴合连接,所述废料框一侧内壁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相互靠近的一侧面中部均开设有滑槽。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挡板的两端面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位于滑槽内腔中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相适配,所述第二挡板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T型拨杆。
[001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2]1、本技术通过在壳体的一侧内壁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过滤板的一侧面设置有联动板,联动板的下表面中部设置有固定杆,步进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套接有凸轮,凸轮的上端面与固定杆的下表面贴合连接,通过启动步进电机,可以使得过滤板进行小幅度的震动,能够有效避免切削液中的铁屑和杂质堵塞过滤板上的过滤孔,进一步的提高了本装置的工作效率;
[0013]2、本技术通过在壳体的另一侧内壁下端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下端内壁倾斜设置,壳体的一侧面下端设置有废料框,废料框靠近壳体的一侧面上端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的开口处设置有位于废料框内腔中的第二挡板,第二挡板靠近壳体的一侧面粘接连接有弹性橡胶密封垫,第二挡板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T型拨杆,从而使得本装置便于将过滤板上表面铁清理,同时能够避免切削液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正视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壳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过滤板结构正视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凸轮结构正视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第二挡板结构侧剖示意图。
[0020]图中:1、壳体;2、进液口;3、过滤板;4、第一通孔;5、防护框;6、联动板;7、固定杆;8、步进电机;9、凸轮;10、第二通孔;11、第一挡板;12、缓冲板;13、导流板;14、废料框;15、连接孔;16、第二挡板;17、弹性橡胶密封垫;18、固定块;19、滑槽;20、滑块;21、T型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6所示的一种混合泵排放液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设置呈凸型,壳体1的另一侧内壁下端开设有第二通孔10,第二通孔10下端内壁倾斜设置,壳体1的一侧面下端固定连接有废料框14,废料框14靠近壳体1的一侧面上端开设有连接孔15,废料框14的内腔通过第二通孔10与连接孔15与壳体1的内腔相连通,连接孔15的开口处设置有位于废料框14内腔中的第二挡板16。
[0023]进一步的,第二挡板16靠近壳体1的一侧面粘接连接有弹性橡胶密封垫17,弹性橡胶密封垫17与废料框14的一侧内壁贴合连接,弹性橡胶密封垫17可以防止切屑液流入到废
料框14的内腔中,废料框14一侧内壁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8,两个固定块18相互靠近的一侧面中部均开设有滑槽19,第二挡板16的两端面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位于滑槽19内腔中的滑块20,滑块20与滑槽19相适配,第二挡板16的竖直移动可以使得滑块20在滑槽19的内腔中同步进行竖直移动。
[0024]进一步的,第二挡板16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T型拨杆21,T型拨杆21的竖直移动可以带动第二挡板16同步进行竖直移动,壳体1的一侧面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液口2,进液口2与壳体1的内腔相连通,进液口2的另一端与混合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壳体1的内腔中设置有与壳体1相适配的过滤板3,过滤板3可以在壳体1的内腔中进行移动,过滤板3倾斜设置,壳体1的一侧内壁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4,壳体1的一侧面中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框5,防护框5的内腔通过第一通孔4与壳体1的内腔相连通。
[0025]其次,过滤板3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联动板6,联动板6的移动可以带动过滤板3同步进行移动,联动板6远离过滤板3的一端通过第一通孔4活动杆贯穿壳体1的一侧内壁并延伸至防护框5的内腔中,联动板6与第一通孔4的内腔相适配,联动板6可以在第一通孔4的内腔中进行移动,联动板6的下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泵排放液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设置呈凸型,所述壳体(1)的一侧面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液口(2),所述进液口(2)与壳体(1)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壳体(1)的内腔中设置有与壳体(1)相适配的过滤板(3),所述过滤板(3)倾斜设置,所述壳体(1)的一侧内壁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4),所述壳体(1)的一侧面中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框(5),所述防护框(5)的内腔通过第一通孔(4)与壳体(1)的内腔相连通,所述过滤板(3)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联动板(6),所述联动板(6)远离过滤板(3)的一端通过第一通孔(4)活动杆贯穿壳体(1)的一侧内壁并延伸至防护框(5)的内腔中,所述联动板(6)与第一通孔(4)的内腔相适配,所述联动板(6)的下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7),所述防护框(5)的下端内壁设置有步进电机(8),所述步进电机(8)的输出端固定套接有凸轮(9),所述凸轮(9)的上端面与固定杆(7)的下表面贴合连接,所述壳体(1)的另一侧内壁下端开设有第二通孔(10),所述第二通孔(10)下端内壁倾斜设置,所述过滤板(3)的两端面的另一侧通过轴承与第二通孔(10)的两端内壁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泵排放液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3)的上表面周边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11),所述壳体(1)的上端内壁中部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晓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晨倩助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