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的动力电池被动式控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4788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的动力电池被动式控温装置,包括上端敞口的外壳、多个热管、在外壳内沿同一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单体电池,位于最外端的两个单体电池分别贴合在外壳内相对的两端;相邻两个单体电池间的间隔内填充有相变材料;多个热管在相变材料中间隔分布,热管的蒸发段伸入相变材料,且热管宽度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接触,热管的冷凝段位于外壳外、并安装有翅片。热管的短边与电池表面直接接触,承担了部分热量,使相变材料的相变时间延长,从而延长了控温时间;热管的长边深入相变材料内部,增大了热管与相变材料的传热面积,提高了相变材料的放热速率,保证相变材料在多次充/放电循环过程中蓄热能力稳定。稳定。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的动力电池被动式控温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电池控温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的动力电池被动式控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动力电池控温方式主要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其中主动式控温系统可采用强制空气/液体冷却,可以达到良好的控温效果,但是增加了电池的体积、成本和复杂性。因此,被动式控温装置更具研究前景,其中,相变材料与热管控温近年来备受关注。
[0003]目前是在锂离子电池表面放一层由铜板和热管拼接而成的金属板,一方面可通过热管向外界散发一部分热量,另一方面所有的铜表面起到了均温的作用,增加电池表面温度的均匀性。金属板的另一侧放置相变材料,通过热管相变材料耦合进行电池表面的控温。但其存在以下缺点:
[0004]1、将热管放于相变材料与电池中间,未深入到相变材料内部,相变材料与热管传热面积较小,对相变材料放热速率的强化作用较弱,在多次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相变材料的蓄热能力降低;
[0005]2、装置针对的是单体电池,需要单个组装起来,不方便安装与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r/>[0006]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的动力电池被动式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敞口的外壳、多个热管、在外壳内沿同一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单体电池,位于最外端的两个单体电池分别贴合在外壳内相对的两端;相邻两个单体电池间的间隔内填充有相变材料;多个热管在相变材料中间隔分布,热管的蒸发段伸入相变材料,且热管宽度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相接触,热管的冷凝段位于外壳外、并安装有翅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晓玲冷子瑜袁艳平余南阳孙亮亮陈昊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