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内科灌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4675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49
一种消化内科灌肠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肛肠科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托板的右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上开设有腰形孔,腰形孔内滑动设置有一号滑块,一号滑块的左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螺纹杆,螺纹杆上旋设有一号限位板,支架上固定设置有一号导向杆,一号导向杆上活动套设有二号滑块,一号滑块的右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活动穿设在二号滑块上;设置在底座上的托盘用以放置托盘,并将托盘通过螺纹杆、一号限位板与患者身体限位连接,进而在使用过程中托板能够跟随患者的身体同步移动,进而保证托盘始终设置在患者臀部位置,保证灌肠过程中漏出的废液正常进入托盘。肠过程中漏出的废液正常进入托盘。肠过程中漏出的废液正常进入托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化内科灌肠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肛肠科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消化内科灌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灌肠是一种通过患者肛门向患者肠道内灌注药液,以达到肛肠疾病治疗目的医疗技术;在进行灌肠操作时,需要患者侧卧,在患者臀部设置托盘,并通过吊瓶及软管经由患者肛门进行药液灌肠,现有技术中,托板在放置时为直接放置状态,托盘未经任何固定,若灌肠过程中患者身体发生移动,则容易造成患者臀部脱离托盘,导致灌肠过程中漏出的废液无法进入托盘,从而污染床垫,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消化内科灌肠装置,设置在底座上的托盘用以放置托盘,并将托盘通过螺纹杆、一号限位板与患者身体限位连接,进而在使用过程中托板能够跟随患者的身体同步移动,进而保证托盘始终设置在患者臀部位置,保证灌肠过程中漏出的废液正常进入托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底座、托板、支撑板、一号滑块、螺纹杆、一号限位板、支架、二号滑块、连接杆,其中底座上开设有一号滑槽,一号滑槽内滑动设置有托板,托板的右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上开设有腰形孔,腰形孔内滑动设置有一号滑块,且一号滑块的翼板夹设在腰形孔的侧边上,一号滑块的左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螺纹杆,螺纹杆上旋设有一号限位板,底座上固定设置有支架,且支架设置在一号滑槽的右侧,支架上固定设置有一号导向杆,一号导向杆上活动套设有二号滑块,一号滑块的右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活动穿设在二号滑块上,连接杆的右端固定设置有挡块;支撑板的左侧壁上固定设置有二号导向杆,二号导向杆上活动套设有三号滑块,三号滑块的左侧壁下端固定设置有二号限位板,二号导向杆上套设有一号弹簧,一号弹簧的上端固定设置在支撑板上,一号弹簧的下端固定设置在三号滑块的上表面上。
[0005]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杆上套设有二号弹簧,二号弹簧的一端固定设置在二号滑块上,二号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挡块上。
[0006]进一步的,所述的螺纹杆上套设固定有六角限位套,且六角限位套的右端固定设置在一号滑块的左侧壁上,六角限位套上活动卡设有连接板,支撑板的左侧设置有挡板,挡板的上侧边上开设有缺槽,挡板通过缺槽活动套设在六角限位套上,缺槽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二号滑槽,连接板的侧边滑动设置在二号滑槽内。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一号导向杆上套设有三号弹簧,三号弹簧的上端固定设置在支架上,三号弹簧的下端固定设置在二号滑块的上表面上。
[0008]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灌肠装置,设置在底座上的托盘用以放置托盘,并将托盘通过螺纹杆、一号限位板与患者身体限位连接,进而在使用过程中托板能够跟随患者的身体同步移动,进而保证托盘始终设置在
患者臀部位置,保证灌肠过程中漏出的废液正常进入托盘,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0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12]图3是本技术中一号滑块与支撑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3]图4是本技术中连接板与挡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说明:
[0015]底座1、一号滑槽2、托板3、支撑板4、腰形孔5、一号滑块6、螺纹杆7、一号限位板8、支架9、一号导向杆10、二号滑块11、连接杆12、挡块13、二号导向杆14、三号滑块15、二号限位板16、一号弹簧17、二号弹簧18、六角限位套19、挡板20、缺槽21、连接板22、二号滑槽23、三号弹簧24。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7]参看如图1

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包含底座1、托板3、支撑板4、一号滑块6、螺纹杆7、一号限位板8、支架9、二号滑块11、连接杆12,其中底座1上开设有一号滑槽2,一号滑槽2内滑动设置有托板3,托板3的右侧壁上铆设有支撑板4,支撑板4上开设有腰形孔5,腰形孔5内滑动设置有一号滑块6,且一号滑块6的翼板夹设在腰形孔5的侧边上,一号滑块6的左侧壁上铆设有螺纹杆7,螺纹杆7上旋设有一号限位板8,底座1上铆设有支架9,且支架9设置在一号滑槽2的右侧,支架9上铆设有一号导向杆10,一号导向杆10上活动套设有二号滑块11,一号滑块6的右侧壁上铆设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活动穿设在二号滑块11上,连接杆12的右端铆设有挡块13;支撑板4的左侧壁上铆设有二号导向杆14,二号导向杆14上活动套设有三号滑块15,三号滑块15的左侧壁下端铆设有二号限位板16,二号导向杆14上套设有一号弹簧17,一号弹簧17的上端铆设在支撑板4上,一号弹簧17的下端铆设在三号滑块15的上表面上,在将收集废液用的托盘放在托板3上时,一号弹簧17向下顶住三号滑块15,进而托盘的侧边通过二号限位板16夹住并压紧;
[0018]连接杆12上套设有二号弹簧18,二号弹簧18的一端铆设在二号滑块11上,二号弹簧18的另一端铆设在挡块13上,一号导向杆10上套设有三号弹簧24,三号弹簧24的上端铆设在支架9上,三号弹簧24的下端铆设在二号滑块11的上表面上,通过二号弹簧18向右顶住挡块13,进而通过连接杆12将支撑板4向支架9的一侧拉动,进而在托板3向左移动后通过二号弹簧18向右拉住实现不受力后自动复位,通过三号弹簧24向下顶住二号滑块11,进而通过连接杆12下压一号滑块6,进而带动螺纹杆7下压,实现使用时螺纹杆7始终压紧在患者身体上侧,螺纹杆7上套设固定有六角限位套19,且六角限位套19的右端铆设在一号滑块6的
左侧壁上,六角限位套19上活动卡设有连接板22,支撑板4的左侧设置有挡板20,挡板20的上侧边上开设有缺槽21,挡板20通过缺槽21活动套设在六角限位套19上,缺槽2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二号滑槽23,连接板22的侧边滑动设置在二号滑槽23内,在安装挡板20时,连接板22开口向下卡在六角限位套19上,且连接板22滑动在二号滑槽23内,挡板20上的缺槽21开口向上设置,进而六角限位套19设置在连接板22、缺槽21围成的闭合空间内,在进行挡板20的拆卸时,旋转挡板20将闭合空间打开,即可取下挡板20。
[0019]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将底座1放在患者臀部,在进行灌肠操作时,将盛放废物的托盘放在托板3上,接着推动底座1将托盘推动抵紧患者臀部,此时螺纹杆7抵在患者上侧胯部,接着旋转一号限位板8在螺纹杆7上移动,一号限位板8抵在患者前胯部,进而二号弹簧18抵住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化内科灌肠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底座(1)、托板(3)、支撑板(4)、一号滑块(6)、螺纹杆(7)、一号限位板(8)、支架(9)、二号滑块(11)、连接杆(12),其中底座(1)上开设有一号滑槽(2),一号滑槽(2)内滑动设置有托板(3),托板(3)的右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板(4),支撑板(4)上开设有腰形孔(5),腰形孔(5)内滑动设置有一号滑块(6),且一号滑块(6)的翼板夹设在腰形孔(5)的侧边上,一号滑块(6)的左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螺纹杆(7),螺纹杆(7)上旋设有一号限位板(8),底座(1)上固定设置有支架(9),且支架(9)设置在一号滑槽(2)的右侧,支架(9)上固定设置有一号导向杆(10),一号导向杆(10)上活动套设有二号滑块(11),一号滑块(6)的右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活动穿设在二号滑块(11)上,连接杆(12)的右端固定设置有挡块(13);支撑板(4)的左侧壁上固定设置有二号导向杆(14),二号导向杆(14)上活动套设有三号滑块(15),三号滑块(15)的左侧壁下端固定设置有二号限位板(16),二号导向杆(14)上套设有一号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珍荆佳晨程中华洪静张子旭余金玲唐楠嵇贝纳王翌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