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料成型结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4585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料成型结构模具,包括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上端外表面靠近一侧的位置开设有弧形孔,所述弧形孔的内部插接有插接杆,所述插接杆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上模具,所述下模具的上端外表面中心位置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所述上模具的下端外表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矩形块,所述矩形槽与矩形块相互吻合,所述下模具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储液桶,所述插接杆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胶塞,该装置在上模具向下模具下压的同时能够向下模具的矩形槽内注入脱模剂,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无需人工反复涂抹,降低了使用者的劳动力度。力度。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料成型结构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压料成型
,尤其是涉及一种压料成型结构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广泛用于冲裁、模锻、冷镦、挤压、粉末冶金件压制、压力铸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胶、陶瓷等制品的压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模具具有特定的轮廓或内腔形状,应用具有刃口的轮廓形状可以使坯料按轮廓线形状发生分离冲裁,应用内腔形状可使坯料获得相应的立体形状,模具一般包括动模和定模/或凸模和凹模/两个部分,二者可分可合,分开时取出制件,合拢时使坯料注入模具型腔成形,模具是精密工具,形状复杂,承受坯料的胀力,对结构强度、刚度、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都有较高要求,模具生产的发展水平是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0003]现有专利CN205243976U一种油压装置,包括油箱和储能灌,所述油箱的底面为斜面;油箱的内部竖直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相互平行设置,且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与油箱的侧面平行,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油箱的内部分割成蛇形通道;油箱的顶面设置有一注油口;油箱的顶面设置有一吸油口,吸油口通过油管伸至油箱底端,且吸油口位于第二隔板与油箱的侧面之间,且吸油口位于油箱的底面的高端一侧;油箱的顶面设置有一回油口,且回油口位于第一隔板与油箱侧面之间,且回油口位于油箱的底面的低端一侧;油箱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排出油液的排油口,排油口位于油箱的底面的低端一侧;所述储能灌设置在油箱的顶端,油箱的吸油口通过管路依次串联油泵、逆止阀、手动阀门与储能灌连通,且在油泵和逆止阀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与油箱相连通的卸载回油旁路,卸载回油旁路上设置有第一电控阀;储能灌的底端设置有与油箱相连通的卸压回油管路,在卸压回油管路上设置有安全阀;储能灌的底端设置有高压供油出路,高压供油出路上设置有第二电控阀;储能灌的顶端设置有用于补气的与高压气泵相连通的进气管路,且在储能灌和高压气泵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单向气阀。
[0004]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在一些压料成型模具中,在压制塑料以及橡胶材料时,即需要使用者在模具的底部涂抹脱模剂,操作步骤繁琐,大大降低了装置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使用者的劳动力度;
[0005]为此,提出一种压料成型结构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料成型结构模具,该装置在上模具向下模具下压的同时能够向下模具的矩形槽内注入脱模剂,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无需人工反
复涂抹,降低了使用者的劳动力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压料成型结构模具,包括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上端外表面靠近一侧的位置开设有弧形孔,所述弧形孔的内部插接有插接杆,所述插接杆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上模具,所述下模具的上端外表面中心位置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所述上模具的下端外表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矩形块,所述矩形槽与矩形块相互吻合,所述下模具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储液桶。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装置在上模具向下模具下压的同时能够向下模具的矩形槽内注入脱模剂,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无需人工反复涂抹,降低了使用者的劳动力度。
[0009]优选的,所述插接杆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胶塞,所述上模具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贯穿插接杆并延伸至胶塞的内部,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插接杆的下端外表面设置胶塞能够降低脱模剂从弧形孔内溢流的程度,通过螺栓的配合使用下,能够在长时间胶塞后便于使用者更换,进而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0011]优选的,所述胶塞为橡胶材质制成,所述胶塞为多层结构并与弧形孔的环形内表面相互贴合。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层结构的胶塞能够提高弧形孔的气密性,进而提高装置的挤出脱模剂的效率。
[0013]优选的,所述弧形孔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上端外表面延伸至矩形槽的下端外表面。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弧形孔内加注脱模剂,进一步通过插接杆的下压将脱模剂挤压进入导流管内然后通过排液管进入矩形槽内,进而提高装置的使用效率。
[0015]优选的,所述排液管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排液管均以矩形槽的下端外表面呈一字型等距离依次排列。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个排液管能够提高脱模剂的挤出效率,提高装置的使用效率。
[0017]优选的,所述储液桶的一侧设置有补油装置。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补油装置为储液桶提供脱模剂的注入操作。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通过在该装置中添加上模具、下模具与排液管等一系列结构部件,使用者首先将需要被压制的物料放入下模具上的矩形槽内,进一步补油装置将脱模剂输入储液桶内,脱模剂通过储液桶进入进液管内,当弧形孔内的脱模剂剂量较少时,则脱模剂从进液管进入弧形孔内,进一步使用者下压上模具,上模具的矩形块进入矩形槽内对物料进行压制,然而在上模具向下模具内移动时,插接杆跟随上模具进入下模具上的弧形孔内,通过插接杆上的胶塞将弧形孔内的脱模剂挤压进入导流管内,继续挤压,导致脱模剂从导流管分流进入排液管内直至矩形槽的内部,从而使得在上模具下压的同时能够对矩形槽内注入脱模剂,进而降低物料黏附在矩形槽底面的几率,在上模具上升的过程中,少量的脱模剂能够被吸入排液管内,以便回收利用,然而在该装置长时间使用时,通过多层胶塞能够延长胶塞的使用寿命,若胶塞磨损无法使用后,使用者将上模具上的螺纹孔内的螺栓拧出,使得便于使用
者安装拆卸胶塞,进一步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视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上模具与插接杆的结合视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上模具与下模具的结合视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导流管与排液管的结合视图;
[0026]图5为本技术胶塞与螺纹孔的结合视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料成型结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具(1),所述下模具(1)的上端外表面靠近一侧的位置开设有弧形孔(2),所述弧形孔(2)的内部插接有插接杆(4),所述插接杆(4)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上模具(3),所述下模具(1)的上端外表面中心位置开设有矩形槽(10),所述矩形槽(10),所述上模具(3)的下端外表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矩形块(13),所述矩形槽(10)与矩形块(13)相互吻合,所述下模具(1)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液管(8),所述进液管(8)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储液桶(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料成型结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杆(4)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胶塞(5),所述上模具(3)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螺纹孔(6),所述螺纹孔(6)贯穿插接杆(4)并延伸至胶塞(5)的内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帅印徐建生鲍立军李浩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华龙模具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