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吸尘器尘杯的分离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4518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吸尘器尘杯的分离结构,包括旋风分离装置,所述旋风分离装置上设有连接圈、叶片圆弧板、平板、锥形筒、直筒,所述叶片圆弧板的顶部与所述连接圈固定连接,所述叶片圆弧板的底部与所述平板固定连接,所述平板固定安装在所述锥形筒的大头端,所述连接圈、所述叶片圆弧板、所述平板之间的空隙形成进风口,所述直筒与所述锥形筒固定连接并且相连通,所述锥形筒的小头端收容于所述直筒内,所述叶片圆弧板和所述平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气流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旋风分离装置后,在形成高速旋转气流的同时,存在向下加速的作用。的作用。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吸尘器尘杯的分离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吸尘器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吸尘器尘杯的分离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的吸尘器,为了便于清理,其过滤装置一般主要包括单锥单级旋风过滤结构和多锥多级旋风过滤结构。其中,单锥单级旋风过滤结构是指只有一级旋风分离结构,对待分离杂质的气流实现一次分离;多锥多级旋风过滤结构是指有两级或两级以上的旋风分离结构,其中,气流从一级旋风分离结构出风口排出的方向和进入二级旋风分离结构的方向基本保持一致,一级旋风分离结构的出风口的横截面积一般大于二级旋风分离结构的进风口的横截面积,从而使得进入二级旋风分离结构的气流会继续上升,提高二级旋风分离效果。而目前市面上体积小的吸尘器通常会选用单锥单级旋风过滤结构,而单锥单级旋风过滤结构的旋风分离效率比较低,难以起到有效的灰尘分离过滤效果;而多锥多级旋风过滤结构的结构复杂,占用空间较大,从而无法适应吸尘器产品轻薄短小的发展方向。故现今市场上的单锥单级旋风过滤结构和多锥多级旋风过滤结构均有无法规避的缺点,影响用户体验以及清洁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吸尘器尘杯的分离结构。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吸尘器尘杯的分离结构,所述用于吸尘器尘杯的分离结构包括旋风分离装置,所述旋风分离装置上设有连接圈、叶片圆弧板、平板、锥形筒、直筒,所述叶片圆弧板的顶部与所述连接圈固定连接,所述叶片圆弧板的底部与所述平板固定连接,所述平板固定安装在所述锥形筒的大头端,所述连接圈、所述叶片圆弧板、所述平板之间的空隙形成进风口,所述直筒与所述锥形筒固定连接并且相连通,所述锥形筒的小头端收容于所述直筒内,所述叶片圆弧板和所述平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0006]进一步的,所述旋风分离装置上设有四个所述叶片圆弧板和四个所述平板,所述叶片圆弧板和所述平板沿着圆周方向均匀排列在所述锥形筒的大头端,总共形成四个所述进风口。
[0007]进一步的,所述锥形筒的小头端上设有四个排尘口和一个落尘口,所述排尘口的数量与所述进风口的数量一致。
[0008]进一步的,所述用于吸尘器尘杯的分离结构还包括尘杯、防尘裙边、精钢过滤网,所述精钢过滤网底部与所述防尘裙边固定连接,所述防尘裙边和所述精钢过滤网收容于所述尘杯内,所述直筒的底部抵接在所述尘杯的底壁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圈上表面到所述平板下表面的高度为H1,所述锥形筒的高度为H2,H2/H1的比值介于2

3之间。
[0010]进一步的,所述精钢过滤网的高度为H3,H3/H1的比值介于2

2.5之间。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沿中轴线最大外径为D1,所述精钢过滤网的外径为D2,D1/D2的比值介于0.8

0.9之间。
[0012]进一步的,所述防尘裙边的最外侧到所述尘杯的内侧壁的间隙为D3,D3介于6mm

10mm之间。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出的用于吸尘器尘杯的分离结构为单锥旋风过滤结构,在尘杯的侧壁和精钢过滤网之间形成一级分离,在旋风分离装置内形成二级分离和三级分离,其中二级分离发生在连接圈到平板这段区域内,三级分离发生在平板底部以下的锥形筒内,以单锥旋风过滤装置的结构产生一到三级的分离,有效增加了单锥旋风过滤装置的分离效果,使得用于吸尘器尘杯的分离结构同时具有单锥和多锥旋风过滤装置的优点;锥形筒沿中轴线的流通截面逐渐减小,确保旋转气流不断加速,形成更好的分离效果;气流由进风口进入旋风分离装置后,在形成高速旋转气流的同时,存在向下加速的作用,在二级分离阶段就具备很高的分离效果,保证更高速的旋转气流进入三级分离阶段。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用于吸尘器尘杯的分离结构的剖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旋风分离装置的立体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旋风分离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旋风分离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0]请参考图1

4,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吸尘器尘杯的分离结构,所述用于吸尘器尘杯的分离结构包括旋风分离装置10,所述旋风分离装置10上设有连接圈11、叶片圆弧板12、平板13、锥形筒14、直筒15,所述叶片圆弧板12的顶部与所述连接圈11固定连接,所述叶片圆弧板12的底部与所述平板13固定连接,所述平板13固定安装在所述锥形筒14的大头端,所述连接圈11、所述叶片圆弧板12、所述平板13之间的空隙形成进风口21,所述直筒15与所述锥形筒14固定连接并且相连通,所述锥形筒14的小头端收容于所述直筒15内,所述叶片圆弧板12和所述平板13之间的夹角a为钝角。所述旋风分离装置10上设有四个所述叶片圆弧板12和四个所述平板13,所述叶片圆弧板12和所述平板13沿着圆周方向均匀排列在所述锥形筒14的大头端,总共形成四个所述进风口21。所述锥形筒14的小头端上设有四个排尘口16和一个落尘口17,所述排尘口16的数量与所述进风口21的数量一致。所述用于吸尘器尘杯的分离结构还包括尘杯18、防尘裙边19、精钢过滤网20,所述精钢过滤网20底部与所述防尘裙边19固定连接,所述防尘裙边19和所述精钢过滤网20收容于所述尘杯18内,所述直筒15的底部抵接在所述尘杯18的底壁上。
[002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叶片圆弧板12和所述平板13之间的夹角a为95.5
°
。在所述尘杯18的侧壁和所述精钢过滤网20之间形成一级分离,在所述旋风分离装置10内形成二级
分离和三级分离,其中二级分离发生在所述连接圈11到所述平板13这段区域内,发生高度为H1,三级分离发生在所述平板13底部以下的所述锥形筒14内,发生高度为H2。气流由所述进风口21进入所述旋风分离装置10后,在形成高速旋转气流的同时,存在向下加速的作用,在二级分离阶段就具备很高的分离效果,保证更高速的旋转气流进入三级分离阶段。所述锥形筒14沿中轴线的流通截面逐渐减小,确保旋转气流不断加速,形成更好的分离效果。所述锥形筒14在其底部设置所述排尘口16与所述落尘口17,其中所述排尘口16的数量与所述进风口21的数量一致,确保气流在底部更均匀排除细小灰尘。
[002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圈11上表面到所述平板13下表面的高度为H1,即二级分离的发生高度,所述锥形筒14的高度为H2,即三级分离的发生高度,H2/H1的比值介于2

3之间。所述精钢过滤网20的高度为H3,H3/H1的比值介于2

2.5之间。所述进风口21沿中轴线最大外径为D1,即所述连接圈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吸尘器尘杯的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吸尘器尘杯的分离结构包括旋风分离装置,所述旋风分离装置上设有连接圈、叶片圆弧板、平板、锥形筒、直筒,所述叶片圆弧板的顶部与所述连接圈固定连接,所述叶片圆弧板的底部与所述平板固定连接,所述平板固定安装在所述锥形筒的大头端,所述连接圈、所述叶片圆弧板、所述平板之间的空隙形成进风口,所述直筒与所述锥形筒固定连接并且相连通,所述锥形筒的小头端收容于所述直筒内,所述叶片圆弧板和所述平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吸尘器尘杯的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分离装置上设有四个所述叶片圆弧板和四个所述平板,所述叶片圆弧板和所述平板沿着圆周方向均匀排列在所述锥形筒的大头端,总共形成四个所述进风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吸尘器尘杯的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筒的小头端上设有四个排尘口和一个落尘口,所述排尘口的数量与所述进风口的数量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吸尘器尘杯的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吸尘器尘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彭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极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