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电缆防入侵联动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4315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电缆防入侵联动控制装置,包括活动机构,所述活动机构的外侧处设置有固定机构;排气孔,其开设于所述活动机构的内部四周;控制监测机构,其设置于所述活动机构的内部中端;所述控制监测机构包括:活动板,其活动设置于所述活动机构的上端中部处。该隧道电缆防入侵联动控制装置,控制锁孔打开时,会使支撑气杆伸长,将整个控制器裸露出,并支撑着活动板和监测器进行同步旋转,使监测器对开启人进行监测,将人脸记录传输到云盘进行储存记录,然后再通过控制面板来控制气动杆进行长度缩短,将内盖板和外盖板连接进行解锁,即使控制锁孔被破坏打开时,内侧的监测器仍然可以进行人脸监测,保证整个操作过程的安全性。过程的安全性。过程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电缆防入侵联动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电缆防入侵
,具体为一种隧道电缆防入侵联动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隧道成为交通的一种重要通道,而隧道的内部光线较暗,需要对内部进行照明,这就离不开电缆的布置,来为隧道提供照明源。
[0003]市场上的隧道电缆防入侵联动控制装置采用简单的井盖埋藏的方式,将电缆布置于地面上,并在开口处设置有井盖对内侧电缆进行防护密封,但常用的井盖不具备很好的安全性,安全性能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电缆防入侵联动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市场上的隧道电缆防入侵联动控制装置采用简单的井盖埋藏的方式,将电缆布置于地面上,并在开口处设置有井盖对内侧电缆进行防护密封,但常用的井盖不具备很好的安全性,安全性能较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电缆防入侵联动控制装置,包括:
[0006]活动机构,所述活动机构的外侧处设置有固定机构;
[0007]排气孔,其开设于所述活动机构的内部四周;
[0008]控制监测机构,其设置于所述活动机构的内部中端;
[0009]所述控制监测机构包括:
[0010]活动板,其活动设置于所述活动机构的上端中部处;
[0011]监测器,其固定设置于所述活动板的内侧处;
[0012]控制面板,其设置于所述活动机构的内部中端;
[0013]支撑气杆,其活动设置于所述活动板的下端两侧处;
[0014]控制锁孔,其设置于所述活动板的上端一侧。
[0015]优选的,所述活动机构包括:
[0016]内盖板,其设置于所述控制监测机构的外侧四周;
[0017]内杆槽,其均匀分布于所述内盖板的内部四周;
[0018]气动杆,其设置于所述内杆槽的内壁处。
[0019]优选的,所述气动杆沿内盖板的中轴线处呈均匀状分布,且气动杆设置有四组。
[0020]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
[0021]外盖板,其设置于所述活动机构的外侧处;
[0022]嵌合槽,其开设于所述外盖板的内壁四周;
[0023]外杆槽,其开设于所述嵌合槽的内侧处。
[0024]优选的,所述外盖板通过嵌合槽和活动机构构成活动连接,且外盖板和活动机构之间紧密贴合。
[0025]优选的,所述活动板和监测器之间构成固定结构,且活动板和支撑气杆构成气压传动结构。
[0026]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与支撑气杆和活动机构之间构成线性连接,且控制面板和活动机构之间构成包裹结构。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隧道电缆防入侵联动控制装置,采用多个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功能性强,整个井盖采用同心圆的方式进行固定住,并在内外盖板处依靠伸缩杆进行卡合固定,伸缩杆的运行,通过控制面板进行关闭开启,而控制面板处于控制室处,在进行拆卸时,需要先控制室打开,来通过操作控制面板关闭伸缩杆,才可将整个井盖打开,而在开启控制室时,处在控制室内的监控装置,会对开启人进行监测记录。
[0028]1.本技术,活动机构是该联动控制装置的主要活动结构,内盖板作为主要结构,在内部四周开设有四处内杆槽,并在内杆槽内壁处设置有水平的气动杆,使气动杆,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进行伸缩,来与外侧的结构进行嵌合,来达到固定的结构,保证连接的连接强度。
[0029]2.本技术,外盖板处在联动控制装置的外部,其尺寸与内盖板相互嵌合,二者采用同心圆的方式进行连接,保证连接处的连接紧密性,而在内侧处还开设有外杆槽,可以与气动杆进行卡合固定,保证整个结构的强度。
[0030]3.本技术,整个控制监测机构处在内盖板的内部,当操作人员控制锁孔打开时,会使支撑气杆伸长,将整个控制室裸露出,并支撑着活动板和监测器进行同步旋转,使监测器对开启人进行监测,将人脸记录传输到云盘进行储存记录,然后再通过控制面板来控制气动杆进行长度缩短,将内盖板和外盖板连接进行解锁,即使控制锁孔被破坏打开时,内侧的监测器仍然可以进行人脸监测,具有很好的独立性,保证整个操作过程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技术活动机构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技术固定机构正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本技术控制监测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5]图中:1、活动机构;101、内盖板;102、气动杆;103、内杆槽;2、固定机构;201、外盖板;202、嵌合槽;203、外杆槽;3、控制监测机构;301、活动板;302、监测器;303、控制面板;304、支撑气杆;305、控制锁孔;4、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6]如图1

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隧道电缆防入侵联动控制装置,包括:活动机构1,活动机构1的外侧处设置有固定机构2;排气孔4,其开设于活动机构1的内部四周;活动机构1包括:内盖板101,其设置于控制监测机构3的外侧四周;内杆槽103,其均匀分布于内盖板101的内部四周;气动杆102,其设置于内杆槽103的内壁处,气动杆102
沿内盖板101的中轴线处呈均匀状分布,且气动杆102设置有四组,活动机构1是该联动控制装置的主要活动结构,内盖板101作为主要结构,在内部四周开设有四处内杆槽103,并在内杆槽103内壁处设置有水平的气动杆102,使气动杆102,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进行伸缩,来与外侧的结构进行嵌合,来达到固定的结构,保证连接的连接强度。
[0037]如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隧道电缆防入侵联动控制装置,固定机构2包括:外盖板201,其设置于活动机构1的外侧处;嵌合槽202,其开设于外盖板201的内壁四周;外杆槽203,其开设于嵌合槽202的内侧处,外盖板201通过嵌合槽202和活动机构1构成活动连接,且外盖板201和活动机构1之间紧密贴合,外盖板201处在联动控制装置的外部,其尺寸与内盖板101相互嵌合,二者采用同心圆的方式进行连接,保证连接处的连接紧密性,而在内侧处还开设有外杆槽203,可以与气动杆102进行卡合固定,保证整个结构的强度。
[0038]如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隧道电缆防入侵联动控制装置,控制监测机构3,其设置于活动机构1的内部中端;控制监测机构3包括:活动板301,其活动设置于活动机构1的上端中部处;监测器302,其固定设置于活动板301的内侧处;支撑气杆304,其活动设置于活动板301的下端两侧处;控制锁孔305,其设置于活动板301的上端一侧,活动板301和监测器302之间构成固定结构,且活动板301和支撑气杆304构成气压传动结构,整个控制监测机构3处在内盖板101的内部,当操作人员控制锁孔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电缆防入侵联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机构(1),所述活动机构(1)的外侧处设置有固定机构(2);排气孔(4),其开设于所述活动机构(1)的内部四周;控制监测机构(3),其设置于所述活动机构(1)的内部中端;所述控制监测机构(3)包括:活动板(301),其活动设置于所述活动机构(1)的上端中部处;监测器(302),其固定设置于所述活动板(301)的内侧处;控制面板(303),其设置于所述活动机构(1)的内部中端;支撑气杆(304),其活动设置于所述活动板(301)的下端两侧处;控制锁孔(305),其设置于所述活动板(301)的上端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电缆防入侵联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机构(1)包括:内盖板(101),其设置于所述控制监测机构(3)的外侧四周;内杆槽(103),其均匀分布于所述内盖板(101)的内部四周;气动杆(102),其设置于所述内杆槽(103)的内壁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电缆防入侵联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延超严毅张智罗伟昆张安斌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英华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