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疫型医用防护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4292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疫型医用防护服,包括防护服本体,所述防护服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帽,所述防护帽正面的顶部设置有护目镜,所述防护帽正面的底部设置有防毒罩,所述防护帽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遮雨檐,所述防护服本体两侧的顶部均设置有袖子,所述袖子相反的一侧均设置有松紧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防护服本体、防护帽、护目镜、防毒罩、遮雨檐、袖子、松紧带、鞋套、密封带、黏贴带、固定带、固定孔、吸气机、密封布条、基层、抑菌层、吸收层、防辐射层和拉链的配合,使医用防护服在使用时可以通过通风机构对其内部进行空气置换,以此实现了医用防护服透气效果好的目的,提高了医用防护服的使用效率以及实用性。使用效率以及实用性。使用效率以及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疫型医用防护服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
,具体为一种防疫型医用防护服。

技术介绍

[0002]医用防护服是指医务人员(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清洁人员等)及进入特定医药卫生区域的人群(如患者、医院探视人员、进入感染区域的人员等)所使用的防护性服装,其作用是隔离病菌、有害超细粉尘、酸碱性溶液和电磁辐射等,保证人员的安全和保持环境清洁,按照用途和使用场合可以分为日常工作服、外科手术服、隔离衣和防护服,日常工作服是指医护人员日常工作中穿着的白大衣,又称白大褂,外科手术服是指在手术室内穿着的专门设计的服装,隔离衣是指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和家属探视病人等场合下穿戴的服装,防护服是指医疗急救、进入传染病区和电磁辐射区等特殊区域的人员穿着的服装,但是现有的防疫型医用防护服存在透气效果差的问题,医护人员长时间穿着时会因为出汗和燥热而产生极大的不适感,不符合实际使用时的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这里推出一种透气效果好的防疫型医用防护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疫型医用防护服,具备透气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防疫型医用防护服透气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疫型医用防护服,包括防护服本体,所述防护服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帽,所述防护帽正面的顶部设置有护目镜,所述防护帽正面的底部设置有防毒罩,所述防护帽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遮雨檐,所述防护服本体两侧的顶部均设置有袖子,所述袖子相反的一侧均设置有松紧带,所述防护服本体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鞋套,所述防护服本体左侧的顶部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防护服本体左侧顶部,且位于通风口的顶部通过连接带活动连接有密封带,所述密封带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黏贴带,所述防护服本体左侧后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右侧与密封带的左侧活动连接,所述防护服本体正面左侧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带的一端与固定孔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防护服本体右侧的顶部连通有吸气机,所述吸气机的右侧设置有密封布条,所述防护服本体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抑菌层,所述抑菌层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吸收层,所述吸收层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辐射层,所述防护服本体的正面设置有拉链。
[0005]优选的,所述防护服本体正面右侧的顶部设置有名片袋,所述名片袋的长度为20cm。
[0006]优选的,所述防护服本体正面左侧的顶部设置有标牌,所述标牌的正面设置有生化警示标志。
[0007]优选的,所述鞋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耐磨板,所述耐磨板的材质为合成橡胶。
[0008]优选的,所述基层的材质为无纺布,所述抑菌层为纳米活性层。
[0009]优选的,所述吸收层为活性炭吸收层,所述防辐射层的材质为银纤维防辐射面料。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1、本技术通过防护服本体、防护帽、护目镜、防毒罩、遮雨檐、袖子、松紧带、鞋套、密封带、黏贴带、固定带、固定孔、吸气机、密封布条、基层、抑菌层、吸收层、防辐射层和拉链的配合,使医用防护服在使用时可以通过通风机构对其内部进行空气置换,以此实现了医用防护服透气效果好的目的,提高了医用防护服的使用效率以及实用性。
[0012]2、本技术通过设置名片袋,可以收置医护人员的工作牌以及体温计等小型医疗用品,通过设置标牌,可以起到警示作用,通过设置耐磨板,可以增加鞋套底部的耐磨度,通过设置抑菌层,可以对手术室内的杂菌进行吸附,使防护服的防护效果更好,通过设置吸收层,可以对杂质气体进行吸附,通过设置防辐射层,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室内部的辐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防护服本体的剖视示意图。
[0016]图中:1、防护服本体;2、防护帽;3、护目镜;4、防毒罩;5、遮雨檐;6、袖子;7、松紧带;8、鞋套;9、密封带;10、黏贴带;11、固定带;12、固定孔;13、吸气机;14、密封布条;101、基层;102、抑菌层;103、吸收层;104、防辐射层;15、拉链;16、名片袋;17、标牌;18、耐磨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本技术的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0019]请参阅图1

3,一种防疫型医用防护服,包括防护服本体1,防护服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帽2,防护帽2正面的顶部设置有护目镜3,防护帽2正面的底部设置有防毒罩4,防护帽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遮雨檐5,防护服本体1两侧的顶部均设置有袖子6,袖子6相反的一侧均设置有松紧带7,防护服本体1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鞋套8,防护服本体1左侧的顶部开设有通风口,防护服本体1左侧顶部,且位于通风口的顶部通过连接带活动连接有密封带9,密封带9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黏贴带10,防护服本体1左侧后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带11,固定带11的右侧与密封带9的左侧活动连接,防护服本体1正面左侧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孔12,固定带11的一端与固定孔12的内腔活动连接,防护服本体1右侧的顶部连通有吸气机13,吸气机13的右侧设置有密封布条14,防护服本体1包括基层101,基层10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抑菌层102,抑菌层10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吸收层103,吸收层10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辐射层104,防护服本体1的正面设置有拉链15,防护服本体1正面右侧的顶部设置有名片袋16,名片袋16的长度为20cm,防护服本体1正面左侧的顶部设置有标牌17,标牌17的
正面设置有生化警示标志,鞋套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耐磨板18,耐磨板18的材质为合成橡胶,基层101的材质为无纺布,抑菌层102为纳米活性层,吸收层103为活性炭吸收层103,防辐射层104的材质为银纤维防辐射面料,通过设置名片袋16,可以收置医护人员的工作牌以及体温计等小型医疗用品,通过设置标牌17,可以起到警示作用,通过设置耐磨板18,可以增加鞋套8底部的耐磨度,通过设置抑菌层102,可以对手术室内的杂菌进行吸附,使防护服的防护效果更好,通过设置吸收层103,可以对杂质气体进行吸附,通过设置防辐射层104,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室内部的辐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通过防护服本体1、防护帽2、护目镜3、防毒罩4、遮雨檐5、袖子6、松紧带7、鞋套8、密封带9、黏贴带10、固定带11、固定孔12、吸气机13、密封布条14、基层101、抑菌层102、吸收层103、防辐射层104和拉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疫型医用防护服,包括防护服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服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帽(2),所述防护帽(2)正面的顶部设置有护目镜(3),所述防护帽(2)正面的底部设置有防毒罩(4),所述防护帽(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遮雨檐(5),所述防护服本体(1)两侧的顶部均设置有袖子(6),所述袖子(6)相反的一侧均设置有松紧带(7),所述防护服本体(1)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鞋套(8),所述防护服本体(1)左侧的顶部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防护服本体(1)左侧顶部,且位于通风口的顶部通过连接带活动连接有密封带(9),所述密封带(9)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黏贴带(10),所述防护服本体(1)左侧后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带(11),所述固定带(11)的右侧与密封带(9)的左侧活动连接,所述防护服本体(1)正面左侧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孔(12),所述固定带(11)的一端与固定孔(12)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防护服本体(1)右侧的顶部连通有吸气机(13),所述吸气机(13)的右侧设置有密封布条(14),所述防护服本体(1)包括基层(101),所述基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苑瑞黄余国秦士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烯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