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调节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4260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循环调节阀,包括阀体,阀体的两侧设置有进水腔和出水腔,出水腔中设置有密封底座,密封底座的下端固定套设有下密封圈,密封底座的下端贯穿至进水腔的内部,密封底座内部的中心处设置有呈漏斗状的通孔,密封底座的顶端设置有限位框,限位框的外侧设置有出水孔,限位框的上端套设有上密封圈,限位框的内部活动设置有密封卡块,密封卡块的下端与通孔相互配合,密封卡块的上端连接有升降杆,阀体的上端连接有阀盖,阀盖的上端设置有驱动气缸,驱动气缸的驱动端贯穿至阀盖内部且与升降杆连接,进水腔中设置有限速节流组件,出水腔的左侧设置有分流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调节阀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调节阀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循环调节阀。

技术介绍

[0002]阀门是用来开闭管路、控制流向、调节和控制输送介质的参数的管路附件,阀门是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具有截止、调节、导流、防止逆流、稳压、分流或溢流泄压等功能,目前广泛使用的调节阀包括阀体,阀体的两侧设置有进水腔和出水腔,阀体中设置有阀座和阀芯,这种调节阀在使用过程中,进水腔和出水腔之间的密封容易产生松动,使得阀体中易产生泄露的现象,降低了阀门的使用寿命,同时阀体缺少限速节流装置,进水腔处容易受到高速流体的冲击,导致阀体出现损坏的现象,进一步降低了调节阀的使用寿命,并且在循环过程中,调节阀无法根据温度需要进行分流,降低了循环调节阀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工作效率高的循环调节阀。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循环调节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两侧设置有进水腔和出水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腔中设置有密封底座,所述密封底座的下端固定套设有下密封圈,所述密封底座的下端贯穿至进水腔的内部,所述密封底座内部的中心处设置有呈漏斗状的通孔,所述密封底座的顶端设置有限位框,所述限位框的外侧设置有出水孔,所述限位框的上端固定套设有上密封圈,所述限位框的上端连接有防水片,所述限位框的内部活动设置有密封卡块,所述密封卡块的下端与通孔相互配合,所述密封卡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杆,所述阀体的上端连接有阀盖,所述阀盖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驱动端贯穿至阀盖内部且与升降杆连接,所述进水腔中设置有限速节流组件,所述限速节流组件包括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与进水腔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的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外侧壁的左端设置有沿第一套筒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环形缺口,所述第一环形缺口上固定套设有节流件,所述节流件的外侧壁上固定套设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左侧设置有若干第一流通孔,所述第二套筒的左侧设置有若干第二流通孔,所述节流件上设置有若干用于连通第一流通孔和第二流通孔的孔隙,所述出水腔的左侧设置有分流组件。
[00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调节阀的过程中,利用限位框和通孔,由于密封底座被限位框卡合,使得限位框会挤压密封底座,当阀体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密封底座不易产生松动,减少了进水腔和出水腔之间出现泄漏的现象,在升降杆带动密封卡块于限位框中升降时,密封卡块与通孔之间的间隙改变,从而使得进水腔中的流体通过通孔进入到出水腔中,同时经过限位框的流体会由升降杆与限位框的连接处流进防水片中,防水片各个端部与限位框和升降杆粘合,流体进入防水片后不易泄漏,当升降杆带动密封卡块下降时,防水片中的流体会被挤压由升降杆与限位框的连接处重新回到阀体中,在流体高速进入进
水腔中时,高速流体由第一套筒上的若干第一流通孔进入节流件内,节流件内的若干孔隙呈不规则的蜂窝状分布,从而对高速流体进行节流限速,最后由若干第二流通孔排出,同时第一流通孔的孔径小于第二流通孔的孔径,流体经过第一流通孔的速度更快,当流体经过节流件减速泄压后,再经过孔径较大的第二流通孔流出,进一步提高了对流体的节流限速效果,减少了高速流体在进入阀体时对进水腔产生冲击的现象,分流组件能够对流体进行分流,使得温度适合的流体输出进行工作,温度不合适的流体进行回流,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高了调节阀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
[000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流组件包括分流腔,所述分流腔与出水腔连通,所述分流腔的左侧设置有达标出水口,所述分流腔的下侧设置有回流出水口,所述达标出水口和回流出水口之间设置有分流活塞,所述分流活塞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分流活塞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升降杆,所述分流腔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驱动气缸,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输出端与第二升降杆连接,所述进水腔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阀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控制中心,所述驱动气缸、第二驱动气缸和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中心电连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调节阀的过程中,进水腔中的温度传感器能够对经过进水腔的流体的温度进行检测,当温度达标时,温度传感器发送信号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收到信号后控制第二驱动气缸带动第二升降杆下降,密封塞随着第二升降杆下降将回流出水口与出水腔的连通口堵住,流体在经过出水腔口进入到达标出水口并由达标出水口输出,当温度传感器感应到流体温度不达标时,温度传感器发送信号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收到信号后控制第二驱动气缸带动第二升降杆上升,密封塞随着第二升降杆下降将达标出水口与出水腔的连通口堵住,流体在经过出水腔口进入到回流出水口并由回流出水口输出,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结构简单,温度控制精确,并且分流过程无需等待,分流出去的流体可以统一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0008]本技术优选为:所述密封底座与下密封圈卡和连接且下密封圈为橡胶密封圈。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强了阀体的密封性,减少了阀体出现损坏的现象。
[0010]本技术优选为:所述限位框与阀体滑动连接且限位框的底端与密封底座卡合连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增加了阀体的密封性,减少了阀体出现损坏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密封底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如图1

图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调节阀,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的两侧设置有进水腔2和出水腔3,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出水腔3中设置有密封底座4,所述密封底座4的下端固定套设有下密封圈5,所述密封底座4的下端贯穿至进水腔2的内部,所述密封底座4内部的中心处设置有呈漏斗状的通孔6,所述密封底座4的顶端设置有限位框7,所述限位框7的外侧设置有出水孔8,所述限位框7的上端固定套设有上密封圈9,所述限位框7的上端连接有防水片10,所述限位框7的内部活动设置有密封卡块11,所述密封卡块11的下端与通孔6相互配合,所述密封卡块1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杆12,所述阀体1的上端连接有阀盖13,所述阀盖13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驱动气缸14,所述驱动气缸14的驱动端贯穿至阀盖13内部且与升降杆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调节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两侧设置有进水腔和出水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腔中设置有密封底座,所述密封底座的下端固定套设有下密封圈,所述密封底座的下端贯穿至进水腔的内部,所述密封底座内部的中心处设置有呈漏斗状的通孔,所述密封底座的顶端设置有限位框,所述限位框的外侧设置有出水孔,所述限位框的上端固定套设有上密封圈,所述限位框的上端连接有防水片,所述限位框的内部活动设置有密封卡块,所述密封卡块的下端与通孔相互配合,所述密封卡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杆,所述阀体的上端连接有阀盖,所述阀盖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驱动端贯穿至阀盖内部且与升降杆连接,所述进水腔中设置有限速节流组件,所述限速节流组件包括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与进水腔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的内侧固定设置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外侧壁的左端设置有沿第一套筒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环形缺口,所述第一环形缺口上固定套设有节流件,所述节流件的外侧壁上固定套设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左侧设置有若干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亮
申请(专利权)人:缙云县成泰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