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用放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3619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2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用放矿装置,通过将第一斜槽的一端设置第二斜槽,第二斜槽的一端与第一斜槽第二端铰接,第二斜槽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并与设置于第一斜槽第一端上的立柱通过吊绳连接,立柱的顶面上设置绞盘,吊绳缠绕设置于绞盘上,绞盘与电机驱动连接,通过电机驱动控制绞盘转动,实现对第二斜槽第二端的提升和下降,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矿石成批下放至巷道内,另一方面还能通过绞盘转动控制第二斜槽与第一斜槽所成角度,从而控制下料速度,避免下料速度过快导致矿石溢出巷道内小推车,造成矿石的浪费。该装置连接结构,能避免进太升第一斜槽导致对纵向空间要求较高的问题,能降低对纵向空间的要求,实现在较小的矿井内完成放矿过程。较小的矿井内完成放矿过程。较小的矿井内完成放矿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用放矿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采矿
,特别是一种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用放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锑矿属保护性开采矿种,矿山地表原有建筑设施及生活区,为避免矿山开采造成岩体移动及滚石对建筑物及生活区职工造成危害及安全事故,现多采用上向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该法需将矿石从爆破采集区下放至排矿巷道内再由小车运出,多采用放矿机进行操作。
[0003]现有放矿机多数并不具有调节放矿端出料角度的功能,部分具有该功能的放矿机,有的是通过在挡板远端设置调节机构放矿,但可调角度较小,且角度调节机构容易受矿石重量影响,导致经常失效,需要反复维修工;有的放矿机整体结构较大,调节角度过程中下料箱体纵向空间内活动范围过大,导致该放矿机构无法在巷道内使用。同时现有放矿机无法有效缓冲下料矿石造成的冲击力,导致放矿机料斗使用寿命缩短,较易磨损冲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用放矿装置。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用放矿装置,包括:立柱、多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用放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0)、多级支撑组件、第一斜槽(21)、第二斜槽(22)、吊拉组件、铰接轴(211)、弧段架(231)、多根液压杆、巷道推车(30)、耐磨材料层(242),第一斜槽(21)顶面为敞口,第一斜槽(21)针对矿井出料口设置;第一斜槽(21)的第二端与第二斜槽(22)的第一端通过铰接轴(211)铰接;弧段架(231)设置于第二斜槽(22)底面上,并与第二斜槽(22)中部支撑接触;弧段架(231)底面上各顶角上分别设置液压杆;巷道推车(30)设置于巷道内并沿巷道往复运行,第二斜槽(22)的第二端朝向巷道推车(30)出料设置;第一斜槽(21)的第一端上设置立柱(10),立柱(10)顶面上设置吊拉组件,吊拉组件通过钢索(122)与第二斜槽(22)的第二端相连接;吊拉组件包括:绞盘电机(12)、盘体(121)、钢索(122)、吊钩(222),吊钩(222)设置于第二斜槽(22)的第二端顶面上;盘体(121)设置于立柱(10)顶面上;钢索(122)的一端缠绕设置于盘体(121)上,另一端与吊钩(222)相连接;绞盘电机(12)与盘体(121)驱动连接;绞盘电机(12)设置于立柱(10)顶面上;多级支撑组件相互间隔设置于第一斜槽(21)中部,并与第一斜槽(21)外壁支撑连接;耐磨材料层(242)分别设置于第一斜槽(21)的第二端内壁上和第二斜槽(22)的第一端内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用放矿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斜槽(22)包括:缓冲弧槽(223),缓冲弧槽(223)设置于第二斜槽(22)第一端内底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用放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组件(111)、第二支撑组件(112),第二支撑组件(112)设置于第一斜槽(21)第二端上;第一支撑组件(111)设置于立柱(10)与第二支撑组件(112)之间,并与第一斜槽(21)外壁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层进路充填采矿法用放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11)包括:成对设置的支撑杆,支撑杆分别设置于第一斜槽(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候德发华仁斌熊军韦梁琪陆光权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木利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