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保温浇注的炉外精炼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3423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移动保温浇注的炉外精炼设备,加热平台包括:平台底座、加热架、若干个磁轭和感应线圈;加热架固定在平台底座上,具有加热槽;磁轭圆周均布地固定在加热槽的内壁上;感应线圈固定在加热架上,且位于磁轭的内圈;浇包包括:浇包包体和吊耳;浇包包体的上部的圆周上具有外凸定位台阶;吊耳固定在浇包包体上;浇包包体的定位台阶可架在加热架的端面上;浇包包体的下部可穿过加热槽和感应线圈,浇包包体与感应线圈相耦合,两者之间隔空。其优点在于浇包与加热部件分离式结构,浇包可单独移动;当钢水完成精炼后,能实现随时浇注,去除了转包工序,保证了钢水温度,简化了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移动保温浇注的炉外精炼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炉外精炼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冶金工业的发展,钢厂普遍采用了炉外精炼工艺对钢水进提纯精炼。这是一种将初炼后的钢水转移至专用容器中,对钢水进行加热、脱氧、脱硫、调质、除气等流程,去除钢水中的杂质并调整钢水成分的工艺。
[0003]现有的炉外精炼设备,其大多采用电弧炉,通过石墨电极产生的高温电弧对钢水加热精炼,其缺点在于,电弧的高温作用会使钢水中的合金元素氧化烧损。同时,由于石墨电极伸入钢水中,一部分的石墨在电弧的高温下升华,造成钢水含碳量增大,石墨电极也发生损耗。此外,电弧炉本身固定,无法移动,导致需要将精炼完成的钢水转移至其他设备中,才能浇注使用,在这个过程中,钢水会有一定的热量流失,无法保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提供的一种可移动保温浇注的炉外精炼设备,浇包与加热部件分离式结构,浇包可单独移动;当钢水完成精炼后,能实现随时浇注,去除了转包工序,保证了钢水温度,简化了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移动保温浇注的炉外精炼设备,包括:加热平台100和浇包200;加热平台100包括:平台底座110、加热架120、若干个磁轭130和感应线圈140;加热架120固定在平台底座110上,具有加热槽124;磁轭130圆周均布地固定在加热槽124的内壁上;感应线圈140固定在加热架120上,且位于磁轭130的内圈;浇包200包括:浇包包体210和吊耳220;浇包包体210的上部的圆周上具有外凸定位台阶211;吊耳220固定在浇包包体210上;浇包包体210的定位台阶211可架在加热架120的端面上;浇包包体210的下部可穿过加热槽124和感应线圈140,浇包包体210与感应线圈140相耦合,两者之间隔空。
[0006]进一步,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移动保温浇注的炉外精炼设备,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加热架120包括支撑部121和固定平台122;支撑部121的下端固定在平台底座110上;固定平台122呈圆环形,固定在支撑部121的上端;浇包包体210的定位台阶211可架在固定平台122上。
[0007]进一步,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移动保温浇注的炉外精炼设备,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支撑部121由若干根圆周均布的立柱构成;磁轭130竖直固定在对应的立柱内侧。
[0008]进一步,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移动保温浇注的炉外精炼设备,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加热架120还包括至少一组导向柱123;导向柱123固定在加热架120的上方。
[0009]进一步,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移动保温浇注的炉外精炼设备,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平台底座110具有避让孔114;浇包包体210的下部穿过加热槽124,再穿过避让孔114;加热平台100还包括屏蔽板150;屏蔽板150固定在平台底座110上,且位于避让孔114的下方;屏蔽板150将避让孔114的位置封闭。
[0010]进一步,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移动保温浇注的炉外精炼设备,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浇包200为底注式浇包。
[0011]进一步,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移动保温浇注的炉外精炼设备,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浇包200还包括:柱塞机构230和塞杆240;浇包包体210的底部具有浇注口212;柱塞机构230的固定端固定在浇包包体210上;塞杆240竖直设置,上端固定在柱塞机构230的移动端;柱塞机构230带动塞杆240上下移动,打开或关闭浇注口212。
[0012]进一步,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移动保温浇注的炉外精炼设备,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浇包包体210由不锈钢制成,内壁覆盖耐火材料。
[0013]进一步,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移动保温浇注的炉外精炼设备,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吊耳220上还设置有卡扣221。
[0014]进一步,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移动保温浇注的炉外精炼设备,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浇包包体210下部的外圆呈圆锥形;浇包包体210的底部直径最小。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实施例中的可移动保温浇注的炉外精炼设备的立体图。
[0016]图2是实施例中的可移动保温浇注的炉外精炼设备的半剖图。
[0017]图3是实施例中的加热平台的立体图。
[0018]图4是实施例中的浇包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
[0020]实施例
[002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可移动保温浇注的炉外精炼设备包括:加热平台100和浇包200。
[0022]加热平台100包括:平台底座110、加热架120、若干个磁轭130、感应线圈140和屏蔽板150。
[0023]本实施例中,平台底座110包括由矩形钢管制成的支撑111和方形工作台112构成。方形工作台112的中心位置具有避让孔114,便于浇包200的底部穿过。屏蔽板150固定在方形工作台112上,且位于避让孔114的下方;屏蔽板150将避让孔114的位置封闭。屏蔽板150由紫铜板制成,屏蔽由感应线圈140与磁轭130工作时产生的漏磁,避免平台底座110被感应加热。
[0024]本实施例中,加热架120包括:支撑部121、固定平台122和一组导向柱123。支撑部121的下端固定在方形工作台112上。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21由若干根圆周均布的立柱构成。固定平台122呈圆环形,固定在支撑部121的上端,即固定在立柱的上端。固定平台122的中心孔以及立柱围成的空间构成加热槽124。当然,方形工作台的避让孔114、立柱、圆环形固定平台122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即同心圆结构。一组导向柱123对称地固定在固定平台122的上方,端部为弧形,起到导向作用,避免在吊装时加热平台100与浇包200发生碰撞。
[0025]本实施例中,磁轭130的数量与立柱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磁轭130竖直固定在对应的立柱的内侧,当然也圆周均布。固定在加热架120上,且位于磁轭130的内圈,呈圆柱
状螺旋绕制而成。当然,立柱的数量可以是磁轭的倍数,有些立柱只是起到支撑固定平台122的作用,可以不安装磁轭。
[0026]本实施例中,浇包200为底注式浇包,包括:浇包包体210、吊耳220、柱塞机构230和塞杆240。
[0027]浇包包体210下部的外圆呈圆锥形;下端小,上端大,浇包包体210的底部直径最小,便于浇包包体210下部穿过加热槽124,再穿过避让孔114。同时,浇包包体210的上部的圆周上具有外凸定位台阶211;浇包包体210的定位台阶211可架在固定平台122的端面上。两个吊耳220固定在浇包包体210上半部分,吊耳220上还设置有卡扣221,能将浇包200与外部吊装设备相固定。浇包包体210由不锈钢制成,内壁覆盖耐火材料。
[0028]本实施例中,浇包包体210的底部具有浇注口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保温浇注的炉外精炼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平台(100)和浇包(200);其中,所述加热平台(100)包括:平台底座(110)、加热架(120)、若干个磁轭(130)和感应线圈(140);所述加热架(120)固定在所述平台底座(110)上,具有加热槽(124);所述磁轭(130)圆周均布地固定在所述加热槽(124)的内壁上;所述感应线圈(140)固定在所述加热架(120)上,且位于所述磁轭(130)的内圈;所述浇包(200)包括:浇包包体(210)和吊耳(220);所述浇包包体(210)的上部的圆周上具有外凸定位台阶(211);所述吊耳(220)固定在所述浇包包体(210)上;所述浇包包体(210)的所述定位台阶(211)可架在所述加热架(120)的端面上;所述浇包包体(210)的下部可穿过所述加热槽(124)和所述感应线圈(140),所述浇包包体(210)与所述感应线圈(140)相耦合,两者之间隔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保温浇注的炉外精炼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加热架(120)包括支撑部(121)和固定平台(122);所述支撑部(121)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平台底座(110)上;所述固定平台(122)呈圆环形,固定在所述支撑部(121)的上端;所述浇包包体(210)的所述定位台阶(211)可架在所述固定平台(122)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保温浇注的炉外精炼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支撑部(121)由若干根圆周均布的立柱构成;所述磁轭(130)竖直固定在对应的立柱内侧。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保温浇注的炉外精炼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永良周俊宋晗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新研工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