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配电单元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3366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电源检测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智能配电单元监测装置,包括底座和监测器,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监测器,所述底座的内底壁设置有移动组件,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位于移动组件左右两侧且一端延伸至底座顶部的牵引组件。该智能配电单元监测装置,通过设置伺服电机,启动伺服电机通过输出轴带动蜗轮转动,蜗轮转动则带动蜗杆套筒转动,蜗杆套筒转动则使得螺纹杆转动并带动左右两个螺纹板相对或相背移动,两个螺纹板相对或相背移动则通过牵引绳以及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带动卡接杆与监测器卡合或脱离卡合,从而实现对监测装置的安装与拆卸,极大提高装置实用性,便于人们使用。便于人们使用。便于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配电单元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电源检测装置
,具体为一种智能配电单元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计算机行业发展,相应的服务器、交换机和各种电子设备也日益增加,其承担的业务越来越关键,对设备所处的环境(如机房、机柜等)要求也越高,所有参与关键设备运行的设施都必须具有高可靠性与可用性,对机柜内电源的合理分配,是保障设备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口,如果它不够稳定,且缺乏足够的保护功能,将有可能导致昂贵设备被毁,甚至整个系统崩溃。
[0003]机柜电源的智能化管理监测装置是设备安全运行的有力保障之一,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智能配电单元监测装置的结构较为复杂,在日常对其拆卸维护时,耗时耗力,实用性较差,故而提出一种智能配电单元监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配电单元监测装置,具备便于安装拆卸等优点,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智能配电单元监测装置的结构较为复杂,在日常对其拆卸维护时,耗时耗力,实用性较差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便于安装拆卸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配电单元监测装置,包括底座和监测器,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监测器,所述底座的内底壁设置有移动组件,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位于移动组件左右两侧且一端延伸至底座顶部的牵引组件,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位于监测器左右两侧且位于两个牵引组件之间的卡接组件。
[0008]优选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矩形板,所述底座的内底壁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板,两个所述矩形板之间活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部套接有蜗杆套筒,所述底座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位于螺纹杆后侧的电机固定板,所述电机固定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处固定连接有与蜗杆套筒啮合的蜗轮,所述螺纹杆的外部螺纹连接有位于蜗杆套筒左右两侧的螺纹板,所述螺纹板与底座的内底壁活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卡接组件包括隔板,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监测器左右两侧的隔板,两个所述隔板的相背侧均活动连接有一端延伸至其相对侧并与监测器卡接的卡接杆,所述卡接杆远离监测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竖板,两个所述卡接杆远离竖板一侧的外部均套接有限位板,左右两个所述限位板的相背侧与左右两个隔板的相对侧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弹簧。
[0010]优选的,所述牵引组件包括第一滚轮,所述底座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位于两个矩形板相背侧的第一滚轮,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两个隔板相背侧的挡板,两个所
述挡板的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滚轮,两个所述螺纹板的相背侧均固定连接有一端依次穿过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并与两个竖板的相背侧固定连接的牵引绳。
[0011]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内部为中空且其左右两侧壁均为开口,底座的内底壁开设有与螺纹板相适配的滑槽。
[0012]优选的,所述监测器的左右两侧壁均开设有与卡接杆相适配的卡接槽。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配电单元监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该智能配电单元监测装置,通过设置伺服电机,启动伺服电机通过输出轴带动蜗轮转动,蜗轮转动则带动蜗杆套筒转动,蜗杆套筒转动则使得螺纹杆转动并带动左右两个螺纹板相对或相背移动,两个螺纹板相对或相背移动则通过牵引绳以及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带动卡接杆与监测器卡合或脱离卡合,从而实现对监测装置的安装与拆卸,极大提高装置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结构底座侧视剖视示意图。
[0018]图中:1底座、2监测器、3移动组件、31电机固定板、32伺服电机、33蜗轮、34蜗杆套筒、35矩形板、36螺纹杆、37螺纹板、4牵引组件、41第一滚轮、42挡板、43第二滚轮、44牵引绳、5卡接组件、51隔板、52卡接杆、53竖板、54限位板、55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2,一种智能配电单元监测装置,包括底座1和监测器2,底座1的顶部放置有监测器2,底座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移动组件3,移动组件3包括矩形板35,底座1的内底壁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板35,两个矩形板35之间活动连接有螺纹杆36,螺纹杆36的外部套接有蜗杆套筒34,底座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位于螺纹杆36后侧的电机固定板31,电机固定板3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32,通过设置伺服电机32,启动伺服电机32通过输出轴带动蜗轮33转动,蜗轮33转动则带动蜗杆套筒34转动,蜗杆套筒34转动则使得螺纹杆36转动并带动左右两个螺纹板37相对或相背移动,两个螺纹板37相对或相背移动则通过牵引绳44以及第一滚轮41和第二滚轮43带动卡接杆52与监测器2卡合或脱离卡合,从而实现对监测装置的安装与拆卸,极大提高装置实用性,伺服电机32的输出轴处固定连接有与蜗杆套筒34啮合的蜗轮33,螺纹杆36的外部螺纹连接有位于蜗杆套筒34左右两侧的螺纹板37,底座1的内部为中空且其左右两侧壁均为开口,底座1的内底壁开设有与螺纹板37相适配的滑槽,螺纹板37与底座1的内底壁活动连接,底座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位于移动组件3左右两侧且一端延伸至底座1顶部的牵引组件4,牵引组件4包括第一滚轮41,底座1的内底壁
固定连接有位于两个矩形板35相背侧的第一滚轮41,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两个隔板51相背侧的挡板42,两个挡板42的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滚轮43,两个螺纹板37的相背侧均固定连接有一端依次穿过第一滚轮41和第二滚轮43并与两个竖板53的相背侧固定连接的牵引绳44,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监测器2左右两侧且位于两个牵引组件4之间的卡接组件5,卡接组件5包括隔板51,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监测器2左右两侧的隔板51,两个隔板51的相背侧均活动连接有一端延伸至其相对侧并与监测器2卡接的卡接杆52,监测器2的左右两侧壁均开设有与卡接杆52相适配的卡接槽,卡接杆52远离监测器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竖板53,两个卡接杆52远离竖板53一侧的外部均套接有限位板54,左右两个限位板54的相背侧与左右两个隔板51的相对侧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弹簧55。
[0021]综上所述,该智能配电单元监测装置,通过设置伺服电机32,启动伺服电机32通过输出轴带动蜗轮33转动,蜗轮33转动则带动蜗杆套筒34转动,蜗杆套筒34转动则使得螺纹杆36转动并带动左右两个螺纹板37相对或相背移动,两个螺纹板37相对或相背移动则通过牵引绳44以及第一滚轮4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配电单元监测装置,包括底座(1)和监测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监测器(2),所述底座(1)的内底壁设置有移动组件(3),所述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位于移动组件(3)左右两侧且一端延伸至底座(1)顶部的牵引组件(4),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位于监测器(2)左右两侧且位于两个牵引组件(4)之间的卡接组件(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配电单元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3)包括矩形板(35),所述底座(1)的内底壁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板(35),两个所述矩形板(35)之间活动连接有螺纹杆(36),所述螺纹杆(36)的外部套接有蜗杆套筒(34),所述底座(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位于螺纹杆(36)后侧的电机固定板(31),所述电机固定板(3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32),所述伺服电机(32)的输出轴处固定连接有与蜗杆套筒(34)啮合的蜗轮(33),所述螺纹杆(36)的外部螺纹连接有位于蜗杆套筒(34)左右两侧的螺纹板(37),所述螺纹板(37)与底座(1)的内底壁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配电单元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组件(5)包括隔板(51),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监测器(2)左右两侧的隔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海勇
申请(专利权)人:德瑞佳深圳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