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液体配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329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液体配制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自动伸缩针、上输液管、多口管和下输液管,上输液管上端和下输液管下端均设有自动伸缩针,上输液管下端设有多口管,上输液管通过多口管与下输液管连接,下输液管侧壁开设有Y型接口。本申请通过将现有的输液针改进为自动伸缩针,为避免刺伤,自动伸缩针里层设计为可伸缩套,使用时自动缩回,使用完毕自动伸出,外面为保护套,达到双重保护作用;本申请还创新地在下输液管设有Y型接口,用于加入小剂量药品,可使用注射器加药,满足不同剂量的需求;本申请将连接药品一端改进为多口管,可同时连接多种药品,从而避免出现漏液现象,操作更加无菌,并缩短配置时间。间。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次性液体配制器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液体配制器。

技术介绍

[0002]在病人营养摄入不足时,医生会通过静脉给病人补充所需要的营养,这种通过静脉补充的营养即为肠外营养。现在临床有一种常用的肠外营养,往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其他所需药品,一般配置是用注射器,若加入的药品剂量较大时,使用注射器可能会造成漏液,药品污染,剂量不准确等弊端。输液管一般包括上输液管、下输液管和瓶塞穿刺器等结构,其在使用的时候,瓶塞穿刺器建立药品与输液管的连接,利用大气压及重力作用将药品输入营养液中。
[0003]现有输液管因为链接营养液的一端为输液管的针,医生护士在使用时容易被刺伤,同时,也有可能会污染输液管。现有输液管没有建立药品和营养液的关系,一般配置中,使用注射器将药品注入营养液,可能会造成漏液,药品污染,剂量不准确等弊端。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新型的输液管,能够避免被针头刺伤同时能将药品方便快捷地注入进营养液中,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一次性液体配制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需要注射器将药品注入营养液中而导致的漏液、药品被污染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一次性液体配制器,包括自动伸缩针、上输液管、多口管和下输液管,所述上输液管上端和所述下输液管下端均设有自动伸缩针,所述上输液管下端设有多口管,所述上输液管通过多口管与所述下输液管连接,所述下输液管侧壁开设有Y型接口。
[0008]进一步地,所述自动伸缩针包括针座、瓶塞穿刺针和可伸缩套,所述针座与所述瓶塞穿刺针一体成型,所述瓶塞穿刺针外部包裹有可伸缩套,所述可伸缩套盖设有保护套。
[0009]进一步地,所述多口管上端均匀设有5个第一接管口,所述上输液管通过第一接管口与所述多口管插接,所述多口管一侧设有阀门,所述多口管下端设有第二接管口,所述下输液管通过第二接管口与所述多口管插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管口包括4个常用接管口和1个备用接管口,所述常用接管口和备用接管口并列排列于所述多口管上端,所述备用接管口上端盖设有橡胶塞。
[0011]进一步地,所述常用接管口与所述上输液管连接处设有第一截流夹,所述下输液管下端设有第二截流夹。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上输液管包括4个引流管,所述引流管通过第一接管口与所述多口管插接,所述引流管设有排气孔。
[0013]进一步地,所述Y型接口端部盖设有橡胶帽。
[0014]进一步地,所述瓶塞穿刺针为钢针。
[0015]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0016]本申请通过将现有的输液针改进为自动伸缩针,自动伸缩针中设计了双重保护套,为避免针刺伤,里层为可伸缩套,使用时自动缩回,使用完毕自动伸出,外面为保护套,达到双重保护作用;本申请还创新地在下输液管设计了一个Y型接口,用于加入小剂量药品,可使用注射器加药,满足不同剂量的需求;本申请将连接药品一端改进为多口管,可同时连接多种药品,从而避免出现漏液、药品被污染的现象,操作更加无菌,并缩短配置时间。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18]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口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伸缩针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
[0023]1自动伸缩针;101针座;102瓶塞穿刺针;103可伸缩套;2上输液管;201引流管;3多口管;4下输液管;5Y型接口;6第一接管口;601常用接管口;602备用接管口;7橡胶塞;8阀门;9第二接管口;10第一截流夹;11第二截流夹;12橡胶帽;13保护套;14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相关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液体配制器,旨在解决现有配置中被刺伤、漏液等问题,实现药品无遗漏、无污染注入营养液的效果。如图1

3,具体包括自动伸缩针1、上输液管2、多口管3和下输液管4,上输液管2上端和下输液管4下端均设有自动伸缩针1,自动伸缩针1包括针座101、瓶塞穿刺针102和可伸缩套103,针座101与瓶塞穿刺针102一体成型,瓶塞穿刺针102外部包裹有可伸缩套103,为保证伸缩性,可伸缩套103的材质为橡胶,可伸缩套103盖设有保护套13,保护套13的材质为塑料。为保证流速,瓶塞穿刺针102为钢针。当自动伸缩针1插入药品瓶塞时,可伸缩套103被挤压至针座101,瓶塞穿刺针102裸露出来;当其拔出时,可伸缩套103自动恢复为原状,达到保
护效果,避免使用者被刺伤,同时可盖上保护套13,达到双重保护作用。上输液管2下端设有多口管3,多口管3上端均匀设有5个第一接管口6,其中包括4个常用接管口601和1个备用接管口602,常用接管口601和备用接管口602并列排列于多口管3上端。上输液管2包括4个引流管201,引流管201设有排气孔14,在其连接瓶装或袋装液体时,形成压强差,便于液体进入引流管201。引流管201与常用接管口601直接插接。备用接管口602用于留存备用,备用接管口602上端盖设有橡胶塞7,达到密封效果,防止装置被污染。下输液管4侧壁开设有Y型接口5,用于加入小剂量药品,从而能使药品剂量更准确。Y型接口5一侧盖设有橡胶帽12,达到密封效果,防止装置被污染。
[0026]进一步地,多口管3一侧设有阀门8,方便控制整个的配液过程,最终将所有药品配制完成。多口管3下端设有第二接管口9,下输液管4与第二接管口9直接插接,药品通过第二接口进入下输液管4中。
[0027]进一步地,常用接管口601与上输液管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液体配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伸缩针、上输液管、多口管和下输液管,所述上输液管上端和所述下输液管下端均设有自动伸缩针,所述上输液管下端设有多口管,所述上输液管通过多口管与所述下输液管连接,所述下输液管侧壁开设有Y型接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液体配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伸缩针包括针座、瓶塞穿刺针和可伸缩套,所述针座与所述瓶塞穿刺针一体成型,所述瓶塞穿刺针外部包裹有可伸缩套,所述可伸缩套盖设有保护套。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液体配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口管上端均匀设有5个第一接管口,所述上输液管通过第一接管口与所述多口管插接,所述多口管一侧设有阀门,所述多口管下端设有第二接管口,所述下输液管通过第二接管口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文月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