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逢宜专利>正文

微动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3255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微动开关,由一上盖及一基座组成,于该上盖顶面整体形成一悬片,悬片末端形成一压制部,又于基座上并列设三组接脚,其中两组接脚顶端共同组装一弹片,弹片另一端形成接点,并对应于另一接脚顶面,而悬片的压制部底端对应于弹片一端,藉其按压动作控制弹片与对应接脚的接通与否,以形成开关动作,可简化制造过程降低制造成本。(*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动开关,主要由一上盖及一基座组成,在该上盖顶面整体形成一悬片,于悬片一端形成垂直方向的压制部,于该基座上设三组接脚,其上设一弹片,该弹片一端设于二组接脚上,另一端形成接点,藉按压该压制部形成接通关断动作,上述开关设计具有构造简单组装便利等优点。现有微动开关构造如后述图5所示,主要由一上盖80及一基座90组成,该上盖80大体呈一矩形中空盒体,其前、后端中央处分别形成具有扣槽810的翼片81,用相对扣合于基座90上而形成的扣块91使相互结合,于上盖80顶面适当处形成一穿槽82,自穿槽82内侧穿出一压制块83;在该基座90上分别设三组接脚92~94,各接脚92~94分别从基座90顶面延伸形成接触片920~940,其中位于一侧的接触片920呈冂形状,另一侧的接触片940则为﹁形状,接触片930则介于两侧接触片920、940间,其中外侧接触片940对应位于接触片930的正上方,其中于冂形接触片920内侧壁外设一接点片921,接点片921上连设一弹簧922,弹簧922的另一端连接至接触片920的外侧壁上,如图6所示,该接点片921在常态下受弹簧922弹力拉制,从而向上与外侧接触片940接触,而使接触片920、930间形成一断路状态,使上盖80上的压制块83对应于接点片921上方;当压制块83下压时,接点片921将被压下,而与接触片930接触,接触片920、930间即构成通路,待压制块83压力解除时,接点片921将通过弹簧922的弹力向上位移至与外侧接触片940接触,同时该接触片920、930间亦恢复成原始的断路状态,从而构成一微动开关。上述的微动开关虽已具备开关的基本功能,因结构设计上原因造成其组装过程难达到高效率,亦无法有效降低制造成本;首先该上盖80是由本体及一压制块83组成,而上盖80须以一单独模具成型,压制块83须以另一模具成型,这样以两组模具分别制成,不论成本或制造过程上均有未趋完善,此外,于基座90上的冂形接触片920上分别设一接点片921及弹簧922,组装时,必须将接点片921置于接触片930与外侧接触片940间,其一端则必须抵于冂形接触片920的侧壁上,再使其上的弹簧922连接至冂形接触片920的另侧壁,才能完成组装,由此可见,该种微动开关除制造成本、制造过程均未趋完善外,亦存在组装不方便的缺点,故该种微动开关有待改良。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动开关,主要由一上盖及一基座所组成,于该上盖顶面整体形成一悬片,于悬片一端形成垂直向的压制部,于该基座上设三组接脚,其上设一弹片,该弹片一端设于二组接脚上,另一端形成接点,藉该压制部的按压形成接通关断动作;由于上盖的压制部是整体形成,且基座上仅设置单一的弹片,故可有效简化制造过程及降低制造成本。因此,本技术提供的微动开关,主要由上盖及一基座组成,其特征在于于该上盖顶面整体形成悬片,该悬片仅一端与上盖顶面呈连接状,其馀三边均呈悬空状,于其悬空侧端底面整体形成朝垂直方向且具有适当长度的压制部,于该基座上设有三组接触片,该三组接触片分别与三组接脚连接,其中一侧的接触片同时连接至两接脚上,而略呈冂形状,另两接触片呈相接状,且共同连接至另一接脚上,而略呈 形状,于该两接触片上端的相对外侧分别形成一卡槽,其上卡设一弹片,于该弹片两端分别形成大、小槽口,于该小槽口外侧槽缘凹入形成一卡槽,形成对应卡制于外侧接触片的卡槽上,于大槽口外侧槽缘处延伸形成一弧形簧片,该弧形簧片外侧端亦形成一卡槽,以对应卡制于中央接触片的卡槽上,于弹片内侧端底面形成一凸接点,该凸接点对应于该冂形接触片上方,使该上盖的压制部对应于弹片的大、小槽口间。前述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于该悬片端部顶面形成一对应于压制部的压杆。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目的。对附图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形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图。图3、图4分别为本技术的动作示意图。图5为现有微动开关的分解图。图6为现有微动开关的动作示意图。有关本技术的结构部份,如图1、图2所示,主要由一上盖10与一基座20组成,于上盖10前、后端中央处分别形成一翼片101,其上形成可对应扣合于基座20对应处所形成的扣块201上的扣槽102,以便使上盖10与基座20相互结合,又于该基座20顶面设三组接触片21~23,该三组接触片21~23分别与三组接脚24~26连接,其中接触片21以两端分别连接至接脚25、26上,而略呈冂形状,又接触片22、23呈相接触状,且共同连接至接脚24上,而略呈 形状;又于该上盖10顶面整体形成悬片11,该悬片11仅一端与上盖10顶面呈连接状,其馀三边则呈悬空状,又于其悬空侧端底面整体形成垂直方向的压制部12,于其顶面对应形成一压杆13,其中压制部12是一片状体,且向下延伸至适当长度。再于该基座20上外侧、中央接触片23、22上端的相对外侧分别形成一卡槽230、220,其上卡设一弹片30,该弹片30两端分别形成大、小槽口31、32,而上盖10上的压制部12即对应于该大、小槽口31、32的相接处,其中于该小槽口32外侧槽缘凹入形成一卡槽320,形成对应卡制于外侧接触片23的卡槽230上,又于大槽口31外侧槽缘处延伸形成一弧形簧片33,于该弧形簧片33外侧端亦形成一卡槽330,形成对应卡制于中央接触片22的卡槽220上,经组合后,即如图1、图3所示的组合状态。再于弹片30内侧端底面形成一凸接点34,该凸接点34对应于该内侧接触片21上方,由该凸接点34与内侧接触片21顶面的离合动作,可使内侧接触片21与中央、外侧接触片22、23间产生接通关断动作,而构成一开关装置。其详细动作方式如下所述,首先如图3所示,当动作体将压力施予上盖10的悬片11的压杆13上时,将该悬片11下压,而其端部的压制部12亦将随后压制该弹片30,该弹片30受压后,其上的弧形簧片33将受压缩,并使另一端的凸接点34向下与内侧接触片21接触(如图4),以产生接通动作,待压杆13上方的压力被解除后,悬片11利用本身的材质特性恢复至原状,并同时使压制部12随之脱离弹片30,此时弹片30利用压力解除后,其弧形簧片33所产生的伸张弹力恢复原状,使一端的凸接点34离开内侧接触片21,而恢复原始的断路状态。由上述可知,本技术主要是在上盖10上整体形成其一端具有压制部12的悬片11,又于基座20上设一弹片30,经结合上盖10与基座20结合后即构成一微动开关,由于上盖10与提供按压动作的压制部12是由同一模具一体形成,故可减少模具数,并降低制造成本;又因该基座20上仅设单一的弹片30,只须将弹片30卡制于两接触片22、23上,即可配合上盖10上的压制部12产生接通关断动作,其组装程序十分方便,故具有简化制造过程,提高作业效率的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动开关,由上盖及一基座组成,其特征在于:于该上盖顶面整体形成悬片,仅使该悬片一端与上盖顶面呈连接状,其馀三边均呈悬空状,又于其悬空侧端底面整体形成朝垂直方向、且具有适当长度的压制部,又于该基座上设三组接触片,该三组接触片分别与三组接脚连接,其中一侧的接触片同时连接至两接脚上,呈冂形状,另两接触片呈相接状,且共同连接至另一接脚上,呈*形状,再于该两接触片上端的相对外侧分别形成一卡槽,其上卡设一弹片,于该弹片两端分别形成大、小槽口,该小槽口外侧槽缘凹入形成一卡槽,形成对应卡制于外侧接触片的卡槽上,又于大槽口外侧槽缘处延伸形成一弧形簧片,该弧形簧片外侧端亦形成一卡槽,形成对应卡制于中央接触片的卡槽上,干再弹片内侧端底面形成一凸接点,该凸接点对应于该冂形接触片上方,使该上盖的压制部是对应于弹片的大、小槽口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动开关,由上盖及一基座组成,其特征在于于该上盖顶面整体形成悬片,仅使该悬片一端与上盖顶面呈连接状,其馀三边均呈悬空状,又于其悬空侧端底面整体形成朝垂直方向、且具有适当长度的压制部,又于该基座上设三组接触片,该三组接触片分别与三组接脚连接,其中一侧的接触片同时连接至两接脚上,呈冂形状,另两接触片呈相接状,且共同连接至另一接脚上,呈ㄐ形状,再于该两接触片上端的相对外侧分别形成一卡槽,其上卡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逢宜
申请(专利权)人:陈逢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