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世鸿专利>正文

断相保护负荷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3245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断相保护负荷开关,它是在一般封闭式的负荷开关中增加一个冲击继电器和一个断相脱扣器,是一种特别适用于中小型机械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电器,它具有手动接通、分断负载、短路保护和断相保护等功能,有电路和结构简单、易于制造、造价低、安装容易、动作灵活、可靠、操作简单等优点。(*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特别适用于控制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断相保护负荷开关,具有手动接通、分断负载、短路保护和断相保护等功能。据统计,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各种故障中,因断相运行而烧毁的一般在30%以上,其中,因熔断器熔丝或熔体被烧断一相而形成断相运行(单相运行)所引起的烧毁又占很大比例。通常采用的断相保护方法是在三相熔断器的两端,分别跨接三个继电器,其常闭触点,与交流接触器线圈串联,当某一相的熔丝被烧断时,熔断器两端产生电压使继电器动作,交流接触器释放断电而实现断相(丝)保护,这种断相保护方法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使线路复杂控制电器数量增加,制造安装费用增高,在实际生产中难以大量采用,二是对大量用负荷开关(如胶盖开关,铁壳开关等)直接起动的中小型机械的电动机,由于电路中没有交流接触器而无法采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构造简单,但除有常规的手动接通、分断负载和短路保护功能外,还有断相保护功能的断相保护负荷开关,它可用作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直接起动控制和作为控制电器(如磁力启动器等)前的电源开关。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达到的本技术由外壳、熔断器、静插座、动触刀、手柄及其转动轴等另部件组成,即在常用的起动开关的外壳的内侧壁上增加安装一个冲击继电器,在冲击继电器的下方增加安装一个断相脱扣器,冲击继电器的结构是中心部分为一棒状铁芯,其下段的外围为一固定在外壳上的线圈架,其上绕螺管线圈,螺管线圈为三组互相绝缘且并行绕制的线圈,它们分别跨接在三相熔断器的两端,线圈架的上面,棒状铁芯上段的外围有一上下分别与棒状铁芯和线圈架的上面联接的弹簧,棒状铁芯上端的两侧有一对常闭触点,它在二次控制线路中与交流接触器线圈串联,常闭触点的动触头与棒状铁芯的上部联接,在静止状态下,弹簧的弹力使常闭触点处于常闭状态,冲击继电器下方的断相脱扣器的结构是在断相保护负荷开关外壳外的手柄的转轴上,有一个转鼓和拨叉,它们都是对称双片结构,并都以手柄的转轴作支承轴,拨叉在转鼓的中间,在转鼓靠转轴一侧的一片上有扇形槽,在转轴上固定联接一舌片,舌片穿过扇形槽可被拨叉和转鼓拨动,有一脱扣弹簧,其上端固定在外壳上,下端与转鼓的挂钩相联,另外有一速断弹簧,它的一端固定在转鼓的座孔内,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拨叉联接,在转轴上固定联接一拨销,它是完成接通,分断负载及断相脱扣后手动恢复再扣的主动元件,外壳上的销轴上支承锁扣,扭转弹簧,通过套筒滚子锁住转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控制,短路和断相保护等三种功能,电路简单,因而特别适用于各种中小型机械(如分散、移动使用的各种机械,大量集中配置、单独操作的设备,农用机械等)2、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和保护,其备用的常闭触头还可根据需要接入断相报警等线路中。3、工作原理和构造简单;动作灵活、可靠,不发生误动作,4、操作简便。5、制造和改造都容易、成本低,可批量生产,也可把现有HH系列开关改进为本技术。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的示列图。图2是图1中断相脱扣器(图1中用虚线框出部分)的横向剖面图。以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进一步详述本技术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技术由熔断器(2),静插座(3),动触刀(4)、断相脱扣器(其结构如附图2所示,附图1用虚线框出部分),冲击继电器(附图1中虚线框以上部分)等装置在外壳(1)内的另部件组成,静插座(3)带有灭弧罩,且各极之间有绝缘隔板,用以熄弧和避免各极之间电弧闪络而引起短路动触刀(4)固定在转轴(5)上,它是内铸钢芯,横截面为方形的绝缘塑料(或胶木)棒,舌片(7)与转轴(5)固定联接,是带动动触刀(4)接通,分断及断相脱扣的元件,冲击继电器的中心部分为棒状铁芯(10),其下端的外围为固定在外壳(1)上的线圈架(11),其上绕螺管线圈(9),它为三组互相绝缘且并行绕制的线圈,它们的两端分别跨接在三相熔断器(2)的两端,线圈架(11)的上面、棒状铁芯(10)上段的外围为一上下分别与棒状铁芯(10)和线圈架(11)的上面联接的弹簧(12),棒状铁芯(10)上端的两侧有一对常闭触点(13),其动触头固定联接在棒状铁芯(10)的上端,在静止状态下,弹簧(12)的弹力使常闭触点处下常闭状态,冲击继电器下方的断相脱扣器的结构是手柄(6)的转轴(5)上,有转鼓(17)和拨叉(19)它们都是对称双片结构,并都以转轴(5)作支承轴,拨叉(19)在转鼓(17)的中间,在转鼓(17)靠动触刀(4)一侧的一片上有扇形槽,在转轴(5)上固定联接舌片(7),它穿过扇形槽可被拨叉(9)和转鼓(17)拨动而带动转轴(5),动触刀(4)完成接通、分断及断相脱扣分断动作,脱扣弹簧(16)的上端固定在个壳(1)上,下端与转鼓(17)的挂钩相联,速断弹簧(18)的一端固定在转鼓(17)的座孔内,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拨叉(19)联接,在转轴(5)上固定联接拨销(15),它是完成接通,分断负载及断相脱扣后手动恢复再扣的主动元件,锁扣(8)支承在外壳(1)上的销轴上,扭转弹簧(20)通过套筒滚子(21)锁住转鼓(17)。附图2所示为接通(合闸)时的状态。拉下手柄(6),拨销(15)转过一段空行程后带动拨叉(19)转动压缩速断弹簧(18),到达死点时,压缩量最大,越过死点后,自由伸展释放能量,推动拨叉(19)快速转动,使舌片(7)带动转轴(5),动触刀(4)实现快速分断,接通(合闸)的动作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速断弹簧(18)使接通,分断动作快速进行,以利熄弧且可保证稳定的接通和分断状态。当某一相熔断器的熔丝或熔体烧断时,熔断器两端产生电压,使冲击继电器动作,棒状铁芯(10)向下冲击锁扣(8),使其与转鼓(17)脱扣,在脱扣弹簧(16)的作用下,转轴(17)转动一增速空行程后冲击舌片(7)带动转轴(5),动触刀(4)快速断开而实现断相保护。冲击继电器动作时,常闭触点(13)同时断开。在外壳(1)的侧壁上有锁定销(22),可锁定转鼓(17),这时由常闭触点(13)完成断相保护动作。复位过程是向上扳动手柄(6),拨销(15)带动拨叉(19),舌片(7),转鼓(17)向上转动,套筒滚子(21)推开锁扣(8)搭钩恢复再扣。恢复再扣前,须取出三相熔断器,再扣恢复后拉下手柄(6)分断电路后,插入更换好熔丝或熔体的熔断器。在向下开启式的外盖(附图未画出)上,有联锁钩(14),它能使外盖在开启时不能合闸,合闸后不能打开外盖,以保证安全。当某相熔断器的熔丝或熔体烧断后,加在冲击继电器上的电压是电源电压与电动机相电压的矢量差,其大小与电动机的负荷有关。冲击继电器的动作电压,一般整流定在50-100伏,棒状铁芯(10)静止时,插入线圈架(11)的1/3--4/5,棒状铁芯(10)用低碳钢或工程纯铁制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由外壳(1)、熔断器(2)、静插座(3)、动触刀(4),手柄(6)及其转轴(5)组成的断相保护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在常用的负荷开关中增加上个冲击继电器和一个断相脱扣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由外壳(1)、熔断器(2)、静插座(3)、动触刀(4),手柄(6)及其转轴(5)组成的断相保护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在常用的负荷开关中增加上个冲击继电器和一个断相脱扣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相保护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在常用的负荷开关的外壳的内侧壁上,安装一个冲击继电器,该冲击继电器的中心部位为一棒状铁芯(10),其下段的外围为一固定在外壳(1)上的线圈架(11),其上绕螺管线圈(9),螺管线圈(9)为三组相互绝缘且并行绕制的线圈,三组线圈分别跨接在三相熔断器(2)的两端,线圈架(11)的上面,棒状铁芯(10)上段的外围有一上下分别与棒状铁芯(10)和线圈架(11)的上面联接的弹簧(12),棒状铁芯(10)的上端两侧有一对常闭触点(13),它在二次控制线路中与交流接触器线圈串联,常闭触头(13)的动触头与棒状铁芯(10)的上部联接,在静止状态下,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鸿
申请(专利权)人:陈世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