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混凝土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3075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的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筒体(1),其上设有进料斗(2)和出料口(3),并通过第一支撑座(4)和第二支撑座(5)固定于底座(6)上,搅拌筒体(1)内设有相连的中心转轴(7)和主驱动电机(9);中心转轴(7)与一对行星搅拌器(10)相连,第一支撑座(4)内设有顶升驱动电机(12)、电动千斤顶(13)和顶块(14);第二支撑座(5)内设有转杆(15)和旋转块(16),顶块(14)和旋转块(16)分别与搅拌筒体(1)的下底面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能对搅拌筒内的混凝土进行充分搅拌,搅拌中不存在死角,保证最终混凝土搅拌均匀的同时节省搅拌时间,提升出料速度,避免影响工作进度。避免影响工作进度。避免影响工作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的混凝土搅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机械
,尤其是一种高效的混凝土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一般由砂、水泥、碎石以及水进行搅拌后形成,混凝土的搅拌通过搅拌器实现。混凝土的搅拌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品质,高品质的混凝土要求在配制阶段能够得到充分的搅拌。
[0003]然而,现有的混凝土搅拌装置存在如下缺陷:多采用驱动电机带动一个转轴转动,通过转轴上的叶片进行搅拌,这样的搅拌难以达到充分搅拌的要求,在搅拌箱内容易出现死角。
[0004]虽然位于搅拌叶片附近的混凝土能够被充分搅拌,但是远离搅拌叶片的混凝土并不能被充分搅拌,尤其是在搅拌装置的容器侧壁附近的混凝土,经常会出现沉积现象,从而严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此外,由于驱动电机仅驱动一个搅拌器搅拌,混凝土搅拌的效率较低,影响了出料速度,进而影响工作进度,不利于广泛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混凝土搅拌不充分、质量差和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混凝土搅拌装置,不仅能提高搅拌效果,使混凝土的搅拌更加充分,避免搅拌装置容器侧壁附件因搅拌叶无法达到而出现的沉积,同时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搅拌和出料的速度,提升工作进度。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高效的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筒体,搅拌筒体的上方设有一个进料斗、右侧的底部设有一个出料口,搅拌筒体的下部连有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的底部均固定于一个底座上,以用于将搅拌桶支撑起来;
[0008]搅拌筒体内设有一根中心转轴,中心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转轴轴承与搅拌筒体的侧壁相连,且中心转轴的左侧与一个主驱动电机相连,主驱动电机设于搅拌筒体的外侧,以通过主驱动电机带动转轴转动;
[0009]搅拌筒体内还设有一对与中心转轴相连的行星搅拌器,行星搅拌器以中心转轴为中线上下对称设置,每个行星搅拌器均包括一个副驱动电机、一个副转轴、一组螺旋片和一个连接轴承,副转轴的一端与副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连接轴承相连,副转轴上均匀连有螺旋片,行星搅拌器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根支撑杆与中心转轴相连;
[0010]第一支撑座设于搅拌筒体的底部靠左侧,第二支撑座设于搅拌筒体的底部靠右侧,第一支撑座的底部固定一个顶升驱动电机,顶升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一个竖直的电动千斤顶相连,电动千斤顶的上端连接一个顶块,顶块与搅拌筒体的下底面相连,以用于通过千斤顶将筒体顶起、便于倾倒;
[0011]第二支撑座的上方设有一个U型缺口,U型缺口内连接一根水平的转杆,转杆上连
有一个旋转块,旋转块与搅拌筒体的下底面相连,以用于当筒体倾倒物料时起到辅助转动的作用。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中心转轴为逆时针转动,且主驱动电机的公转速度为30r/min。
[0013]进一步地,所述行星搅拌器为顺时针转动,且副驱动电机的自转速度为60r/min。
[0014]进一步地,两个行星搅拌器、支撑杆与中心转轴位于同一平面内,且行星搅拌器的副转轴与中心转轴相互平行设置。
[0015]进一步地,所述螺旋片包括第一螺旋片和第二螺旋片,第一螺旋片的半径大于第二螺旋片的半径,且二者沿着副转轴的轴向交替设置。
[0016]进一步地,所述行星搅拌器与支撑杆、支撑杆与中心转轴的连接均为刚性连接。
[0017]进一步地,所述顶块的上端面和旋转块的上端面均为弧形,其弧度与搅拌筒体的下底面弧度相同,顶块与搅拌筒体的连接、以及旋转块与搅拌筒体的连接均为刚性连接。
[0018]进一步地,所述出料口上连有一个用于控制开关的出料阀。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具体优点在于:
[0020](1)用于配制混凝土的材料通过进料斗加入搅拌筒内,主驱动电机与副驱动电机启动,两个行星搅拌器在自转的同时绕中心转轴进行反方向公转,这种搅拌方式可以使整个搅拌筒内的混凝土进行充分混合;
[0021](2)主驱动电机驱动下的中心转轴转速为30r/min,副驱动电机驱动下的行星搅拌器转速为60r/min,行星搅拌器的自转速度大于公转速度,可以使混凝土搅拌的效率提升;
[0022](3)行星搅拌器的第一螺旋片与第二螺旋片半径不同,且沿副转轴的轴向交替设置,这能够对混凝土的流动起到扰流作用,从而使混凝土被更加均匀的搅拌;
[0023](4)第一支撑座内的顶升驱动电机驱动电动千斤顶顶起顶块,顶块向上移动时可将搅拌筒的左端顶起,使搅拌筒从左至右逐渐向下倾斜,倾斜一定角度后打开出料口上的阀门,随着行星搅拌器的转动,可加快混凝土的出料速度,顶块向下移动时可使搅拌筒的左端逐渐落下进行复位,有效提高了出料速度,避免影响工程进度。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的混凝土搅拌装置的主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的混凝土搅拌装置的右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实施例1
[0027]为使本技术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高效的混凝土搅拌装置进一步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8]参见图1和图2,一种高效的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筒体1,搅拌筒体1的上方设有一个进料斗2、右侧的底部设有一个出料口3,搅拌筒体1的下部连有第一支撑座4和第二支撑座5,第一支撑座4和第二支撑座5的底部均固定于一个底座6上,其特征在于:
[0029]搅拌筒体1内设有一根中心转轴7,中心转轴7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转轴轴承8与搅拌筒体1的侧壁相连,且中心转轴7的左侧通过联轴器与一个主驱动电机9相连,主驱动电机
9设于搅拌筒体1的左侧,中心转轴7为逆时针转动,且主驱动电机9的公转速度为30r/min;
[0030]搅拌筒体1内还设有一对与中心转轴7相连的行星搅拌器10,行星搅拌器10以中心转轴7为中线上下对称设置,每个行星搅拌器10均包括一个副驱动电机101、一个副转轴102、一组螺旋片103和一个连接轴承104,副转轴102的一端与副驱动电机101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连接轴承104相连,副转轴102上均匀连有螺旋片103,螺旋片103包括第一螺旋片103a和第二螺旋片103b,第一螺旋片103a的半径大于第二螺旋片103b的半径,且二者沿着副转轴102的轴向交替设置;
[0031]行星搅拌器10为顺时针转动,且副驱动电机101的自转速度为60r/min,行星搅拌器10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根支撑杆11与中心转轴7相连,以能够充分推动混凝土在搅拌筒内的运动,使得整个搅拌筒内不具有搅拌死角,从而有效提高整个搅拌装置的搅拌性能;
[0032]两个行星搅拌器10、支撑杆11与中心转轴7位于同一平面内,且行星搅拌器10的副转轴102与中心转轴7相互平行设置;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的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筒体(1),搅拌筒体(1)的上方设有一个进料斗(2)、右侧的底部设有一个出料口(3),搅拌筒体(1)的下部连有第一支撑座(4)和第二支撑座(5),第一支撑座(4)和第二支撑座(5)的底部均固定于一个底座(6)上,其特征在于:搅拌筒体(1)内设有一根中心转轴(7),中心转轴(7)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转轴轴承(8)与搅拌筒体(1)的侧壁相连,且中心转轴(7)的左侧与一个主驱动电机(9)相连,主驱动电机(9)设于搅拌筒体(1)的外侧;搅拌筒体(1)内还设有一对与中心转轴(7)相连的行星搅拌器(10),行星搅拌器(10)以中心转轴(7)为中线上下对称设置,每个行星搅拌器(10)均包括一个副驱动电机(101)、一个副转轴(102)、一组螺旋片(103)和一个连接轴承(104),副转轴(102)的一端与副驱动电机(101)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连接轴承(014)相连,副转轴(102)上均匀连有螺旋片(103),行星搅拌器(10)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根支撑杆(11)与中心转轴(7)相连;第一支撑座(4)设于搅拌筒体(1)的底部靠左侧,第二支撑座(5)设于搅拌筒体(1)的底部靠右侧,第一支撑座(4)的底部固定一个顶升驱动电机(12),顶升驱动电机(12)的输出端与一个竖直的电动千斤顶(13)相连,电动千斤顶(13)的上端连接一个顶块(14),顶块(14)与搅拌筒体(1)的下底面相连;第二支撑座(5)的上方设有一个U型缺口(5a),U型缺口(5a)内连接一根水平的转杆(15),转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学清侯曙光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