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直流充放电试验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29946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电站直流充放电试验机,包括主体组件、连接组件、显示组件和防护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包括壳体、整流器、负载仪、电阻、二极管和单片机;所述壳体的内部顶壁固定连接有整流器,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安装有负载仪,所述壳体的内部底壁安装有电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单片机检测单体蓄电池的精确电压、内阻以及整组电压的均衡情况,利用存储的内阻数据库快速判断电池是否为不合格电池,进而确定接入二极管的数量,最终实现对蓄电池组的跨越式检测试验,直至试验结束,避免了检测过程中需要将不合格的单体电池进行拆卸,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避免了蓄电池短路和触碰直流电的情况发生。电的情况发生。电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电站直流充放电试验机


[0001]本技术涉及变电站
,特别涉及一种变电站直流充放电试验机。

技术介绍

[0002]蓄电池组作为一种独立的操作电源,不受交流电源的影响,作为备用电源在变电站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遇到交流电失电、母线短路等情况,蓄电池组仍能连续工作提供能源,因其具有电压平稳、电容大等特点,适合做各种复杂继电保护装置、断路器传动等装置的操作电源,当发生故障时,可能造成供电系统瘫痪、设备停运等后果,正常情况下,蓄电池组应处于浮充电模式,但长期的浮充电将因为极板硫化失水而造成性能降低,所以定期的对蓄电池组进行充放电试验是必要的。
[0003]现有的变电站直流充放电试验机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0004]一、现有的变电站直流充放电试验机通过采用计算机、负载仪和中继器对整组蓄电池进行充放电试验,当试验检测到不合格电池时,需要将不合格的单体电池进行拆卸,再将连接线连接,才能继续试验,这一过程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极易造成蓄电池短路和触碰直流电的情况发生;
[0005]二、现有的变电站直流充放电试验机与连接线的连接口处通常通过拔插的方式连接,长时间使用后,这种方式不仅容易使得内部连接端子损坏,而且连接处容易出现松动,进而使得试验时发生打火短路的现象,最终导致试验机损坏,为此,提出一种变电站直流充放电试验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变电站直流充放电试验机,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0007]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变电站直流充放电试验机,包括主体组件、连接组件、显示组件和防护组件:
[0008]所述主体组件包括壳体、整流器、负载仪、电阻、二极管和单片机;
[0009]所述壳体的内部顶壁固定连接有整流器,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安装有负载仪,所述壳体的内部底壁安装有电阻,所述壳体的内部底壁安装有二极管,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安装有单片机;
[0010]所述主体组件的一侧安装有连接组件,所述主体组件的上表面安装有显示组件,所述主体组件的上表面铰接有防护组件。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通孔、第一板体、第二通孔、第一杆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弹簧和螺纹套管;
[0012]所述壳体的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侧壁焊接有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
[0013]所述第二通孔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焊接有第二板
体且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一杆体的另一端焊接有第三板体;
[0014]所述第一杆体的外侧壁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板体的一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
[0015]所述壳体的一侧焊接有螺纹套管且与所述第一通孔正对设置;连接组件便于本装置与外部连接线连接。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组件包括凹槽、显示屏和按键;
[0017]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底壁固定连接有显示屏,所述凹槽的内部底壁安装有按键;通过显示组件显示数据,进而便于工作人员对试验的判断。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指示灯;通过观察指示灯,使得工作人员确定本装置的工作状态。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一侧安装有USB接口;通过USB接口便于试验结束后导出试验数据。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螺纹套管的外侧壁包覆有绝缘层;绝缘层可以提高本装置在使用时的安全性。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合页、盖体和拉耳;
[0022]所述壳体的上表面通过合页铰接有盖体且与所述凹槽正对设置,所述盖体的上表面焊接有拉耳;防护组件可以避免显示屏损伤,进而延长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后表面开设有的等距分布的第三通孔;壳体内部产生的热量经第三通孔排出,进而保证本装置的正常运行。
[0024]本技术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0025]一、本技术中通过单片机检测单体蓄电池的精确电压、内阻以及整组电压的均衡情况,利用存储的内阻数据库快速判断电池是否为不合格电池,进而确定接入二极管的数量,最终实现对蓄电池组的跨越式检测试验,直至试验结束,避免了检测过程中需要将不合格的单体电池进行拆卸,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避免了蓄电池短路和触碰直流电的情况发生;
[0026]二、本技术中通过连接线与螺纹套管螺纹连接,利用弹簧的弹性势能,使得弹簧推动第三板体始终与连接线的端子贴合,不仅避免了采用拔插的方式连接,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导致连接端子损坏,还避免了连接处容易出现松动,进而避免了试验时出现打火短路现象,最终保证了本装置的持续运行。
[0027]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
[0030]图2为本技术的壳体后视结构图;
[0031]图3为本技术的壳体左视结构图;
[0032]图4为本技术的壳体俯视结构图;
[0033]图5为本技术中单片机、二极管和电阻工作时的电路图。
[0034]附图标记:1、主体组件;11、壳体;12、整流器;13、负载仪;14、电阻;15、二极管;16、单片机;2、连接组件;21、第一通孔;22、第一板体;23、第二通孔;24、第一杆体;25、第二板体;26、第三板体;27、弹簧;28、螺纹套管;3、显示组件;31、凹槽;32、显示屏;33、按键;41、指示灯;51、USB接口;61、绝缘层;7、防护组件;71、合页;72、盖体;73、拉耳;81、第三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00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直流充放电试验机,包括主体组件(1)、连接组件(2)、显示组件(3)和防护组件(7),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组件(1)包括壳体(11)、整流器(12)、负载仪(13)、电阻(14)、二极管(15)和单片机(16);所述壳体(11)的内部顶壁固定连接有整流器(12),所述壳体(11)的内侧壁安装有负载仪(13),所述壳体(11)的内部底壁安装有电阻(14),所述壳体(11)的内部底壁安装有二极管(15),所述壳体(11)的内侧壁安装有单片机(16);所述主体组件(1)的一侧安装有连接组件(2),所述主体组件(1)的上表面安装有显示组件(3),所述主体组件(1)的上表面铰接有防护组件(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直流充放电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第一通孔(21)、第一板体(22)、第二通孔(23)、第一杆体(24)、第二板体(25)、第三板体(26)、弹簧(27)和螺纹套管(28);所述壳体(11)的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通孔(21),所述第一通孔(21)的内侧壁焊接有第一板体(22),所述第一板体(22)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23);所述第二通孔(23)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杆体(24),所述第一杆体(24)的一端焊接有第二板体(25)且位于所述壳体(11)的内部,所述第一杆体(24)的另一端焊接有第三板体(26);所述第一杆体(24)的外侧壁套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昊王涛高峰唐欢李鸽朋刘浒扬
申请(专利权)人:眉山多能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