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桥式谐振变换器及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2621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向桥式谐振变换器及电源,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包含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变压电路,连接第一端的第一桥式电路,连接第二端的第二桥式电路,连接第一桥式电路和第一线圈的第一谐振单元和第一旁路单元,连接第二桥式电路和第二线圈的第二谐振单元和第二旁路单元,连接第一旁路单元的第一控制器,连接第二旁路单元的第二控制器;以及连接第一控制器和第一桥式电路的第一驱动单元,连接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桥式电路的第二驱动单元;其中,第一谐振单元连接第一控制器被配置为由第一控制器调节谐振参数;第二谐振单元连接第二控制器被配置为由第二控制器调节谐振参数。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匹配多种应用场景,满足兼容性最优化设计。满足兼容性最优化设计。满足兼容性最优化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桥式谐振变换器及电源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向桥式谐振变换器及电源。

技术介绍

[0002]在电池供电电路中,充放电技术已经是被广泛使用的技术。传统的电源只能满足能量单向流动,充电和放电是分开去实现的。而双向变换器正是基于充放电技术一体化以减小产品的体积,降低整体成本。双向变换器可以大大提升功率密度。但是在当前谐振变换器使用过程中,其谐振腔参数一般不可调,而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考虑到电池充放电为宽范围电压,固定谐振参数通常无法满足宽范围下的设计最优化,也很难兼容正向和逆向的谐振点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部分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双向桥式谐振变换器及电源。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双向桥式谐振变换器,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包含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变压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端的第一桥式电路,连接所述第二端的第二桥式电路,连接所述第一桥式电路和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一谐振单元和第一旁路单元,连接所述第二桥式电路和所述第二线圈的第二谐振单元和第二旁路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旁路单元的第一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旁路单元的第二控制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一桥式电路的第一驱动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桥式电路的第二驱动单元;
[0005]其中,所述第一谐振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并被配置为由所述第一控制器调节谐振参数;所述第二谐振单元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并被配置为由所述所述第二控制器调节谐振参数。
[0006]优选地,
[0007]所述第一谐振单元包括第一谐振参数调节单元和第二谐振参数调节单元;所述第二谐振单元包括第三谐振参数调节单元和第四谐振参数调节单元;
[0008]所述第一谐振参数调节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一谐振参数调节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桥式电路;
[0009]所述第二谐振参数调节单元连接所述第一谐振参数调节单元和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并被配置为由所述第一控制器驱动导通或关断;
[0010]所述第三谐振参数调节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三谐振参数调节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桥式电路;
[0011]所述第四谐振参数调节单元连接所述第三谐振参数调节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并被配置为由所述第二控制器驱动导通或关断。
[0012]优选地,
[0013]所述第一谐振参数调节单元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一电感;
[0014]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一电感串联连接后,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桥式电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线圈。
[0015]优选地,所述第二谐振参数调节单元包括第二电容、第一继电器开关和第一驱动管;
[0016]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第一继电器开关的触点串联连接后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驱动管的第一管脚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开关的线圈,所述第一驱动管的第二管脚接地,所述第一驱动管的第三管脚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
[0017]优选地,
[0018]所述第二谐振参数调节单元包括第二电感、第二继电器开关和第二驱动管;所述第二电感与所述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感串联连接后,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桥式电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继电器开关的触点的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继电器开关的触点的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驱动管的第一管脚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开关的线圈,所述第二驱动管的第二管脚接地,所述第二驱动管的第三管脚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
[0019]优选地,所述第三谐振参数调节单元包括第三电容和第三电感;
[0020]所述第三电容和所述第三电感串联连接后,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桥式电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线圈。
[0021]优选地,所述第四谐振参数调节单元包括第四电容、第三继电器开关和第三驱动管;
[0022]所述第四电容与所述第三继电器开关的触点串联连接后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驱动管的第一管脚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开关的线圈,所述第三驱动管的第二管脚接地,所述第三驱动管的第三管脚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
[0023]优选地,所述第四谐振参数调节单元包括第四电感、第四继电器开关和第四驱动管;所述第四电感与所述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感串联连接后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桥式电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四继电器开关的触点的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第四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继电器开关的触点的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第四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四驱动管的第一管脚连接所述第四继电器开关的线圈,所述第四驱动管的第二管脚接地,所述第四驱动管的第三管脚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
[0024]优选地,
[0025]所述第一桥式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管脚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管脚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管脚和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管脚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谐振单元,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管脚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管脚分别连接所述变压电路的第一线圈,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管脚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管脚均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三管脚、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三管脚、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三管脚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三管脚分别连
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
[0026]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一驱动芯片U103和第二驱动芯片U105;
[0027]所述第一驱动芯片U103的第一管脚和所述第二驱动芯片U105的第二管脚相互连接后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一驱动芯片U103的第二管脚和所述第二驱动芯片U105的第一管脚相互连接后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三管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芯片U103的第十六管脚,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三管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芯片U103的第十一管脚,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三管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芯片U105的第十六管脚,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三管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芯片U105的第十一管脚。
[0028]优选地,
[0029]所述第二桥式电路包括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第七开关管、第八开关管和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管脚和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管脚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管脚和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一管脚分别连接所述变压电路的第二线圈,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管脚与所述第八开关管的第一管脚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谐振单元,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管脚与所述第八开关管的第二管脚均接地;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三管脚、所述第八开关管的第三管脚、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三管脚和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三管脚分别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单元。
[0030]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第三驱动芯片U104和第四驱动芯片U106;
[0031]所述第三驱动芯片U104的第一管脚和第二管脚相互连接后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桥式谐振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包含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变压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端的第一桥式电路,连接所述第二端的第二桥式电路,连接所述第一桥式电路和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一谐振单元和第一旁路单元,连接所述第二桥式电路和所述第二线圈的第二谐振单元和第二旁路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旁路单元的第一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旁路单元的第二控制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一桥式电路的第一驱动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桥式电路的第二驱动单元;其中,所述第一谐振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并被配置为由所述第一控制器调节谐振参数;所述第二谐振单元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并被配置为由所述所述第二控制器调节谐振参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桥式谐振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单元包括第一谐振参数调节单元和第二谐振参数调节单元;所述第二谐振单元包括第三谐振参数调节单元和第四谐振参数调节单元;所述第一谐振参数调节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一谐振参数调节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桥式电路;所述第二谐振参数调节单元连接所述第一谐振参数调节单元和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并被配置为由所述第一控制器驱动导通或关断;所述第三谐振参数调节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三谐振参数调节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桥式电路;所述第四谐振参数调节单元连接所述第三谐振参数调节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并被配置为由所述第二控制器驱动导通或关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桥式谐振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参数调节单元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一电感;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一电感串联连接后,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桥式电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线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桥式谐振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谐振参数调节单元包括第二电容、第一继电器开关和第一驱动管;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第一继电器开关的触点串联连接后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驱动管的第一管脚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开关的线圈,所述第一驱动管的第二管脚接地,所述第一驱动管的第三管脚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双向桥式谐振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谐振参数调节单元包括第二电感、第二继电器开关和第二驱动管;所述第二电感与所述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感串联连接后,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桥式电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继电器开关的触点的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继电器开关的触点的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驱动管的第一管脚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开关的线圈,所述第二驱动管的第二管脚接地,所述第二驱动管的第三管脚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桥式谐振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谐振参数调节单元包括第三电容和第三电感;
所述第三电容和所述第三电感串联连接后,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桥式电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线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桥式谐振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谐振参数调节单元包括第四电容、第三继电器开关和第三驱动管;所述第四电容与所述第三继电器开关的触点串联连接后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驱动管的第一管脚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开关的线圈,所述第三驱动管的第二管脚接地,所述第三驱动管的第三管脚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双向桥式谐振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谐振参数调节单元包括第四电感、第四继电器开关和第四驱动管;所述第四电感与所述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感串联连接后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桥式电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四继电器开关的触点的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第四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继电器开关的触点的第一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