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螺旋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2435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机螺旋桨防护装置,包括机体和螺旋桨机构,所述螺旋桨机构活动转动于所述机体一侧,所述机体顶面焊接有上防护机构,所述机体底面在所述螺旋桨机构正下方转动连接有下防护机构;所述螺旋桨机构包括旋转叶片、连接支杆和驱动装置,所述连接支杆一端固定固定焊接于所述机体侧面,所述驱动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支杆另一端,所述旋转叶片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杆顶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可在机体方向发生改变时下防护圈的方向也会发生改变,使得下防护圈可在高空中多方向的对螺旋桨机构进保护,并且在下降时可起到支撑和缓冲的作用,以防意外坠落损坏机体和螺旋桨机构,提高该装置的防撞击能力。提高该装置的防撞击能力。提高该装置的防撞击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螺旋桨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具体为一种无人机螺旋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与有人驾驶飞机相比,无人机往往更适合那些太“愚钝,肮脏或危险”的任务。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军用方面,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民用方面,无人机+行业应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刚需;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等领域的应用,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扩展行业应用与发展无人机技术。
[0003]然而,现有的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螺旋桨容易受到一些昆虫和其他飞行物的干扰,容易在飞行过程中产生碰撞而造成无人机螺旋桨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螺旋桨防护装置,能够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对其螺旋桨进行保护,同时在降落时对无人机起到支撑和防护的作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螺旋桨防护装置,包括机体和螺旋桨机构,所述螺旋桨机构活动转动于所述机体一侧,所述机体顶面焊接有上防护机构,所述机体底面在所述螺旋桨机构正下方转动连接有下防护机构;
[0006]所述螺旋桨机构包括旋转叶片、连接支杆和驱动装置,所述连接支杆一端固定固定焊接于所述机体侧面,所述驱动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支杆另一端,所述旋转叶片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杆顶面;
[0007]所述螺旋桨机构用于对所述机体提供提升动力,所述机体用于提供控制和能量来源,所述上防护机构用于对所述机体和所述螺旋桨机构顶面进保护,所述下防护机构用于对所述机体提供支撑和缓冲,同时对所述螺旋桨机构进行保护。
[0008]优选的,所述上防护机构包括上防护圈,所述上防护圈呈环形结构体,所述上防护圈外侧表面与所述机体顶面之间焊接有第一防护支腿,所述上防护圈内侧表面与所述螺旋桨机构顶面之间焊接有第二防护支腿。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支腿和所述第二防护支腿均呈弧形状结构,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防护支腿位于所述螺旋桨机构的正上方,所述第一防护支腿和所述第二防护支腿交错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下防护机构包括下防护圈和滑槽,所述下防护圈呈半圆形结构,所述下防护圈两端均焊接有滚珠,所述滚珠滑动嵌入于所述滑槽内部,所述下防护圈内侧表面中心垂直转动连接有旋转支杆,所述旋转支杆顶端转动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底部表面。
[0011]优选的,所述滑槽开设于所述螺旋桨机构底面,所述滑槽为环形槽体,所述滑槽环绕于所述螺旋桨机构外围。
[0012]优选的,所述下防护圈底面滑动连接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内侧与所述下防护圈底端表面之间焊接有缓冲弹簧。
[0013]优选的,所述上防护机构和所述下防护机构均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上防护机构和所述下防护机构均为聚氨酯塑料材质制成。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通过设置有上防护圈、第一防护支腿和第二防护支腿相配合,可以在该装置顶部对机体和螺旋桨机构进行保护,避免机体和螺旋桨机构在飞行过程中由顶部受到飞行物的冲击,减少该装置机体炸机的几率,同时减少空气阻力和自身重量,避免影响机体的飞行速度和飞行时长;
[0016](2)本技术通过设置有下防护圈、滚珠和滑槽相配合,在飞行时遇到风阻,下防护圈会自动进行转动,减少该装置的空气阻力,同时在该装置方向发生改变时下防护圈的方向也会发生改变,使得下防护圈可在高空中多方向的对螺旋桨机构进保护,同时通过设置有旋转支杆可起到支撑和限位的功能,使得下防护圈可稳定的进行转动;
[0017](3)本技术通过设置有支撑底座和缓冲弹簧,可在该装置下降时起到支撑和缓冲的作用,以防意外坠落损坏机体和螺旋桨机构,提高该装置的防撞击能力。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底部结构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仰视结构视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侧视剖视结构视图;
[0023]图6为图5中A处放大结构视图;
[0024]图7为图5中B处放大结构视图。
[0025]图中:1、机体;2、螺旋桨机构;201、旋转叶片;202、连接支杆;203、驱动装置;3、上防护机构;301、上防护圈;302、第一防护支腿;303、第二防护支腿;4、下防护机构;401、下防护圈;402、旋转支杆;403、支撑底座;404、缓冲弹簧;405、滚珠;406、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请参阅图1至图7,本技术提供一种无人机螺旋桨防护装置技术方案:
[0028]一种无人机螺旋桨防护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机体1和螺旋桨机构2,所述螺旋桨机构2活动转动于所述机体1一侧,所述机体1顶面焊接有上防护机构3,所述机体1底面在所述螺旋桨机构2正下方转动连接有下防护机构 4;
[0029]所述螺旋桨机构2包括旋转叶片201、连接支杆202和驱动装置203,所述连接支杆202一端固定固定焊接于所述机体1侧面,所述驱动装置203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支杆202另一端,所述旋转叶片201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杆202顶面;
[0030]所述螺旋桨机构2用于对所述机体1提供提升动力,所述机体1用于提供控制和能量来源,所述上防护机构3用于对所述机体1和所述螺旋桨机构2 顶面进保护,所述下防护机构4用于对所述机体1提供支撑和缓冲,同时对所述螺旋桨机构2进行保护。
[0031]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上防护机构3包括上防护圈301,所述上防护圈301呈环形结构体,所述上防护圈301外侧表面与所述机体1顶面之间焊接有第一防护支腿302,所述上防护圈301内侧表面与所述螺旋桨机构2顶面之间焊接有第二防护支腿303。
[0032]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防护支腿302和所述第二防护支腿303 均呈弧形状结构,且对称设置,提高其形变能力,所述第一防护支腿302位于所述螺旋桨机构2的正上方,所述第一防护支腿302和所述第二防护支腿 303交错设置,用于稳定的所述第一防护支腿302进行支撑。
[0033]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螺旋桨防护装置,包括机体(1)和螺旋桨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机构(2)活动转动于所述机体(1)一侧,所述机体(1)顶面焊接有上防护机构(3),所述机体(1)底面在所述螺旋桨机构(2)正下方转动连接有下防护机构(4);所述螺旋桨机构(2)包括旋转叶片(201)、连接支杆(202)和驱动装置(203),所述连接支杆(202)一端固定固定焊接于所述机体(1)侧面,所述驱动装置(203)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支杆(202)另一端,所述旋转叶片(201)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杆(202)顶面;所述螺旋桨机构(2)用于对所述机体(1)提供提升动力,所述机体(1)用于提供控制和能量来源,所述上防护机构(3)用于对所述机体(1)和所述螺旋桨机构(2)顶面进保护,所述下防护机构(4)用于对所述机体(1)提供支撑和缓冲,同时对所述螺旋桨机构(2)进行保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螺旋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防护机构(3)包括上防护圈(301),所述上防护圈(301)呈环形结构体,所述上防护圈(301)外侧表面与所述机体(1)顶面之间焊接有第一防护支腿(302),所述上防护圈(301)内侧表面与所述螺旋桨机构(2)顶面之间焊接有第二防护支腿(3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螺旋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支腿(302)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共创晶桔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