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灯光驱动电源的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32311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智能灯驱动电源的控制系统,包括交流输入抗干扰模块、恒温变压输出模块和无线控制模块,通过在交流输入抗干扰模块中的桥式整流电路和恒温变压输出模块中的恒温恒压电路之间设置抗干扰电路,抑制桥式整流电路的振荡,减小温漂,再通过恒温变压输出模块中的恒温恒压电路调整桥式整流电路传输过来的电流,并在恒温输出整流滤波器的恒温整流作用下,为恒压灯光调控电路提供稳定电流,且通过无线控制模块中的无线控制器配合恒压灯光调控电路,实现了灯光无线控制,实现了恒温供电,减少了智能灯发热,大大延长了智能灯的使用时间和使用寿命,使智能灯适合批量生产并普及应用。能灯适合批量生产并普及应用。能灯适合批量生产并普及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灯光驱动电源的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照明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灯驱动电源的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智能家居是在物联网的影响之下物联化体现。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如音视频设备、照明系统、窗帘控制、空调控制、安防系统、数字影院系统、网络家电以及三表抄送等)连接到一起,提供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窗帘控制、电话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环境监测、暖通控制、红外转发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
[0003]然而,照明控制的方案设计要求高,线路架设要求高,后期拓展改动困难,主要适用大面积的商用场所等有专人集中管理的场所,目前市面上存在有使用手机控制的智能灯,但由于技术不成熟问题,许多智能灯仅仅是概念产品,容易烧坏、使用寿命短,智能灯的技术完善和普及应用仍然是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灯驱动电源的控制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智能灯容易烧坏、使用寿命短、难以普及应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智能灯驱动电源的控制系统,包括:交流输入抗干扰模块,所述交流输入抗干扰模块包括变压电路和桥式整流电路,所述变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有抗干扰电路;恒温变压输出模块,所述恒温变压输出模块包括恒温恒压电路和恒压灯光调控电路,所述恒温恒压电路的输入端与抗干扰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恒温恒压电路的输出端设有恒温输出整流滤波器,所述恒温输出整流滤波器的输入端与恒温恒压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恒温输出整流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恒压灯光调控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无线控制模块,所述无线控制模块包括供电器、无线控制器和云平台,所述供电器用于无线控制器供电,所述无线控制器通过网络与云平台连接,所述恒压灯光调控电路受控于无线控制器。
[0006]优选地,所述恒温恒压电路包括芯片U1、开关变压器TR和场效应管Q4,所述芯片U1为SY5018芯片,芯片U1的1引脚和4引脚之间电连接且串联有电阻R52和电容C27,芯片U1的2引脚连接有电阻C30并接地,芯片U1的3引脚与所述场效应管Q4的源极电连接,芯片U1的3引脚与所述场效应管Q4的源极之间设有依次并联的电阻R55、电阻R56、电阻R57、电阻R58,所述场效应管Q4的源极通过电阻R58接地,所述芯片U1的3引脚通过电阻R55与其4引脚电连接,芯片U1的5引脚通过电阻R51与场效应管Q4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51并联有晶体二极管D17;所述晶体二级管D17的正极与芯片U1的5引脚电连接,晶体二级管D17的负极通过电阻R53与所述场效应管Q4的栅极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4的漏极与所述开关变压器TR的自然绕线组N1的同名端电连接,芯片U1的6引脚通过相串联的电阻R40和电阻R36与抗干扰电
路的输出端电连接,且抗干扰电路的输出端通过依次并联的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35和电容C15与开关变压器TR的自然绕线组N1的异名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15与开关变压器TR的自然绕线组N1的异名端之间设有晶体二极管D13,电容C15与开关变压器TR的自然绕线组N1的同名端之间通过电容CY3接地,晶体二极管D13的正极与开关变压器TR的自然绕线组N1的异名端电连接,晶体二极管D13的负极与电容C15电连接,芯片U1的6引脚与电阻R40之间通过电容C25与开关变压器TR的自然绕线组N2的异名端电连接,且开关变压器TR的自然绕线组N2的异名端接地,所述电容C25的两端并联有电容C24,且电容C24的负极端接地,芯片U1的7引脚通过依次串联的电阻R45、电阻R42与开关变压器TR的自然绕线组N2的同名端电连接,电阻R45与芯片U1的7引脚之间通过电阻R50接地,且R50并联有电容C26,所述电容C25的正极端连接有晶体二极管D14,所述晶体二极管D14的负极与电容C25的正极端电连接,晶体二极管D14的正极通过电阻R39连接在电阻R42与开关变压器TR的自然绕线组N2的同名端之间,所述恒温输出整流滤波器设置开关变压器TR的自然绕线组N3的同名端和异名端之间,恒温输出整流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恒压灯光调控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且恒温输出整流滤波器的输出端通过电容CY4接地。
[0007]优选地,所述恒压灯光调控电路包括芯片U2和LED灯,所述芯片U2为SY8743芯片,芯片U2的1引脚通过电容C16与其2引脚电连接,且芯片U2的1引脚与其8引脚电连接并接地,芯片U2的3引脚与恒温输出整流滤波器的输出端电连接,芯片U2的3引脚与恒温输出整流滤波器之间设有晶体二级管D12,所述晶体二极管D12的正极与芯片U2的3引脚电连接,晶体二极管D12的负极与恒温输出整流滤波器的输出端电连接,芯片U2的4引脚接地,芯片U2的5引脚与恒温输出整流滤波器的输出端电连接,芯片U2的5引脚与恒温输出整流滤波器的输出端之间并联有电阻R38、电阻R43和电容C23,且电阻R38、电阻R43和电容C23依次串联,电容C23的负极接地,芯片U2的5引脚通过电阻R46与其6引脚电连接,电阻R46的两端并联有电阻R47,芯片U2的6引脚与其3引脚之间设有电容C21和电感L7,且电容C21和电感L7依次串联,所述LED灯的正极接在芯片U2的6引脚和电容C21之间,LED灯的负极接在芯片U2的3引脚和电感L7之间。
[0008]优选地,所述恒温输出整流滤波器包括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29和电阻R37,所述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29和电阻R37依次并联在开关变压器TR的自然绕线组N3的同名端和异名端之间,电容C17和电容C18的负极均接地,电容C17的正极和开关变压器TR的自然绕线组N3的同名端之间串联有晶体二级管D11,所述晶体二极管D11的正极连接开关变压器TR的自然绕线组N3的同名端,晶体二极管D11的负极连接电容C17的正极,晶体二极管D11的正负极之间并联有晶体二极管D10,且晶体二极管D10与晶体二极管D1的电流流向相同,所述电容C17的正极和开关变压器TR的自然绕线组N3的同名端之间并联有电阻R30和电容C14,且电阻R30和电容C14串联,电阻R30的两端并联有电阻R31。
[0009]优选地,所述变压电路包括电感L8、滑动变阻器RV1和保险管F23,所述电感L8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有交流电端口AC

N1和交流电端口AC

L1,所述滑动变阻器RV1并联在交流电端口AC

N1和交流电端口AC

L1之间,所述保险管F23串联在滑动变阻器RV1和交流电端口AC

L1之间。
[0010]优选地,所述桥式整流电路包括整流桥DB1、电阻R48、电阻R49和电容CX3,所述整流桥DB1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分别与电感L8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48和电阻
R49串联,且电阻R48和电阻R49并联在整流桥DB1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之间,所述电容CX3并联在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灯驱动电源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输入抗干扰模块(1),所述交流输入抗干扰模块(1)包括变压电路(11)和桥式整流电路(12),所述变压电路(11)的输出端与桥式整流电路(12)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桥式整流电路(12)的输出端电连接有抗干扰电路(13);恒温变压输出模块(2),所述恒温变压输出模块(2)包括恒温恒压电路(21)和恒压灯光调控电路(22),所述恒温恒压电路(21)的输入端与抗干扰电路(13)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恒温恒压电路(21)的输出端设有恒温输出整流滤波器(23),所述恒温输出整流滤波器(23)的输入端与恒温恒压电路(21)的输出端电连接,恒温输出整流滤波器(23)的输出端与恒压灯光调控电路(22)的输入端电连接;无线控制模块(3),所述无线控制模块(3)包括供电器(31)、无线控制器(32)和云平台(33),所述供电器(31)用于无线控制器(32)供电,所述无线控制器(32)通过网络(34)与云平台(33)连接,所述恒压灯光调控电路(22)受控于无线控制器(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灯驱动电源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恒压电路(21)包括芯片U1、开关变压器TR和场效应管Q4,所述芯片U1为SY5018芯片,芯片U1的1引脚和4引脚之间电连接且串联有电阻R52和电容C27,芯片U1的2引脚连接有电阻C30并接地,芯片U1的3引脚与所述场效应管Q4的源极电连接,芯片U1的3引脚与所述场效应管Q4的源极之间设有依次并联的电阻R55、电阻R56、电阻R57、电阻R58,所述场效应管Q4的源极通过电阻R58接地,所述芯片U1的3引脚通过电阻R55与其4引脚电连接,芯片U1的5引脚通过电阻R51与场效应管Q4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51并联有晶体二极管D17;所述晶体二级管D17的正极与芯片U1的5引脚电连接,晶体二级管D17的负极通过电阻R53与所述场效应管Q4的栅极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4的漏极与所述开关变压器TR的自然绕线组N1的同名端电连接,芯片U1的6引脚通过相串联的电阻R40和电阻R36与抗干扰电路(13)的输出端电连接,且抗干扰电路(13)的输出端通过依次并联的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35和电容C15与开关变压器TR的自然绕线组N1的异名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15与开关变压器TR的自然绕线组N1的异名端之间设有晶体二极管D13,电容C15与开关变压器TR的自然绕线组N1的同名端之间通过电容CY3接地,晶体二极管D13的正极与开关变压器TR的自然绕线组N1的异名端电连接,晶体二极管D13的负极与电容C15电连接,芯片U1的6引脚与电阻R40之间通过电容C25与开关变压器TR的自然绕线组N2的异名端电连接,且开关变压器TR的自然绕线组N2的异名端接地,所述电容C25的两端并联有电容C24,且电容C24的负极端接地,芯片U1的7引脚通过依次串联的电阻R45、电阻R42与开关变压器TR的自然绕线组N2的同名端电连接,电阻R45与芯片U1的7引脚之间通过电阻R50接地,且R50并联有电容C26,所述电容C25的正极端连接有晶体二极管D14,所述晶体二极管D14的负极与电容C25的正极端电连接,晶体二极管D14的正极通过电阻R39连接在电阻R42与开关变压器TR的自然绕线组N2的同名端之间,所述恒温输出整流滤波器(23)设置开关变压器TR的自然绕线组N3的同名端和异名端之间,恒温输出整流滤波器(23)的输出端与恒压灯光调控电路(22)的输入端电连接,且恒温输出整流滤波器(23)的输出端通过电容CY4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灯驱动电源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恒压灯光调控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振宗李凌峰陈小龙邹峥嵘李志超
申请(专利权)人:源达丰佛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