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下叠加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32127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0:06
本公开涉及一种上下叠加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处理池,处理池内从底部到顶部依次配置有曝气装置、三相分离装置、出水堰;处理池底部安装有进水管,进水管高于曝气装置,处理池顶部安装有出水管,出水管与出水堰相连通;三相分离装置与出水堰之间为沉淀区域,三相分离装置与曝气装置之间为好氧区域。本申请的沉淀区与反应区的叠加使用,节约用地,上下叠加组合式结构的沉淀区布水方式更加均匀,沉淀区进水的扰动降至最低,絮体的沉降在静态下进行,不受入水流速影响,沉淀效果更佳,不需要传统刮泥、排泥设备,降低成本的同时减少设备故障率;沉淀区污泥自流进入好氧反应区,防止传统沉淀池池底污泥厌氧反硝化造成的翻泥释磷现象。底污泥厌氧反硝化造成的翻泥释磷现象。底污泥厌氧反硝化造成的翻泥释磷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下叠加污水处理系统


[0001]本公开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上下叠加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如今的污水处理厂主工艺为好氧池+沉淀池,两类水池单独设置,对于用地紧张的项目,实施比较困难,且占地面积大;对于使用最广,运行最稳定的辐流式沉淀池来说,进水布水不均匀,池内水流不稳定,由于出水堰引起的偏流现象使得沉淀效果较差,排泥设备较复杂,对运行管理要求较高。
[0003]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上下叠加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上下叠加污水处理系统。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0006]一种上下叠加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处理池,所述处理池内从底部到顶部依次配置有曝气装置、三相分离装置、出水堰;
[0007]所述处理池底部安装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高于所述曝气装置,所述处理池顶部安装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出水堰相连通;
[0008]所述三相分离装置与所述出水堰之间为沉淀区域,所述三相分离装置与所述曝气装置之间为好氧区域。
[0009]优选地,所述三相分离装置包括至少一组分离组件,所述分离组件包括相互连通的排气管和第一集气罩,所述排气管向上延伸出所述处理池顶部并与大气连通,所述第一集气罩的侧壁呈锥桶状。
[0010]优选地,所述分离组件还包括第二集气罩,所述第二集气罩呈倒漏斗状,所述第二集气罩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集气罩腔体内,所述第二集气罩的覆盖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集气罩的覆盖面积,所述第一集气罩与所述第二集气罩之间具有第一回落间隙。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集气罩的侧壁底部具有竖直状的导向壁。
[0012]优选地,所述第二集气罩顶部具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向上延伸进所述第一集气罩内。
[0013]优选地,所述三相分离装置包括至少3组所述分离组件,相邻所述分离组件的第二集气罩之间具有间隙。
[0014]优选地,所述三相分离装置还包括截流罩,所述截流罩的侧壁呈锥状,所述截流罩安装位置低于所述第二集气罩,所述截流罩的覆盖宽度大于所述间隙的宽度,所述第二集气罩与所述截流罩之间具有第二回落间隙。
[0015]优选地,相邻的第二集气罩之间和/或第二集气罩与处理池侧壁之间设置有所述截流罩。
[0016]优选地,所述截流罩与所述处理池之间具有第三回落间隙。
[0017]优选地,所述三相分离装置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处理池内的支撑框架,所述分离组件、截流罩均与所述支撑框架连接。
[0018]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申请的沉淀区与反应区的叠加使用,占地面积大幅度减少,节约用地,此外,不同于普通的辐流式沉淀池,上下叠加组合式结构的沉淀区布水方式更加均匀,使得好氧区的污水从底部均匀进入沉淀区,沉淀区进水的扰动降至最低,絮体的沉降在静态下进行,不受入水流速的影响,沉淀效果好于普通的沉淀池,同时,本申请方案中不需要传统的刮泥设备、排泥设备,降低成本的同时减少设备的故障率,沉淀区污泥自流进入好氧反应区无须增加污泥回流装置,防止传统沉淀池池底污泥厌氧反硝化造成的翻泥释磷现象。
附图说明
[0019]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排气管、第一集气罩、第二集气罩的配合示意图。
[0022]图中标记:
[0023]1为处理池,2为曝气装置,3为三相分离装置,4为出水堰,5为沉淀区域,6为好氧区域;
[0024]3‑
1为排气管,3

2为第一集气罩,3

3为第二集气罩,3

4为第一回落间隙,3

5为导向壁,3

6为连通管,3

7为截流罩,3

8为第二回落间隙,3

9为第三回落间隙,3

10为支撑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和2所示,一种上下叠加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处理池1,处理池1内从底部到顶部依次配置有曝气装置2、三相分离装置3、出水堰4;
[0029]处理池1底部安装有进水管(图中未示出),进水管进水位置高于曝气装置2位置,处理池1顶部安装有出水管(图中未示出),出水管与出水堰4相连通;
[0030]三相分离装置3与出水堰4之间为沉淀区域5,三相分离装置3与曝气装置2之间为好氧区域6。
[0031]污水从进水管进入处理池1下部分的好氧区域6,通过微生物的作用降解污染物,混合后的气固液均匀上升至三相分离装置3,三相分离装置3上方为沉淀区域5、下方为好氧
的截流阻挡,气固液混合物流向改变并进而进入第二集气罩3

3中,同时,形成的第二回落间隙3

8为固体回落至好氧区域6提供了通道;相邻的第二集气罩3

3之间和/或第二集气罩3

3与处理池1侧壁之间均设置有截流罩3

7,具体地,相邻的第二集气罩3

3之间的间隙处均安装有截流罩3

7,第二集气罩3

3与处理池1侧壁之间的间隙处也安装有截流罩3

7,如此设置,所有截流罩3

7保证了三相分离装置3底部的截流阻挡效果,进一步提高三相分离装置3对气固液混合物的分离处理率,第二集气罩3

3与处理池1之间间隙处的截流罩3

7进一步避免部分气固液混合物未经分离就通过该处间隙上升;截流罩3

7与处理池1之间具有第三回落间隙3

9,第三回落间隙3

9为固体回落至好氧区域6提供了通道。
[0040]进一步地,三相分离装置3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处理池1内的支撑框架3

10,排气管3

1、第一集气罩3

2、第二集气罩3

3、截流罩3

7均与支撑框架3

10连接,支撑框架3

10为各零部件提供了稳固可靠的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下叠加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池(1),所述处理池(1)内从底部到顶部依次配置有曝气装置(2)、三相分离装置(3)、出水堰(4);所述处理池(1)底部安装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高于所述曝气装置(2),所述处理池(1)顶部安装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出水堰(4)相连通;所述三相分离装置(3)与所述出水堰(4)之间为沉淀区域(5),所述三相分离装置(3)与所述曝气装置(2)之间为好氧区域(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下叠加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分离装置(3)包括至少一组分离组件,所述分离组件包括相互连通的排气管(3

1)和第一集气罩(3

2),所述排气管(3

1)向上延伸出所述处理池(1)顶部并与大气连通,所述第一集气罩(3

2)的侧壁呈锥桶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上下叠加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组件还包括第二集气罩(3

3),所述第二集气罩(3

3)呈倒漏斗状,所述第二集气罩(3

3)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集气罩(3

2)腔体内,所述第二集气罩(3

3)的覆盖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集气罩(3

2)的覆盖面积,所述第一集气罩(3

2)与所述第二集气罩(3

3)之间具有第一回落间隙(3

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上下叠加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气罩(3

2)的侧壁底部具有竖直状的导向壁(3

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上下叠加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气罩(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彬冯境华余雁王国彬陈翠群郭鹏成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鹏凯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