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薯类作物机械收获方法及收获机技术

技术编号:3132124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薯类作物机械收获方法及收获机,通过机架两侧的扒土机构先将垄畦两侧的土壤扒至相应侧的垄沟,留下垄畦中部的薯类作物和土壤混合物,再通过机架中部的挖掘铲将垄畦中部的薯类作物和土壤挖起,再通过薯土分离装置将挖起的薯类作物和土壤分离,达到薯类作物收获的目的,降低了中部的薯类作物被铲起的阻力,从而适用于丘陵山区的黏重土壤环境使用,从而大幅降低作业动力消耗,提高薯土分离效果,降低埋薯率,在扒土时,将垄畦两侧土壤扒至相应侧的垄沟内侧,便于下一垄机械收获,可保证机械收获的操作性和连续性。获的操作性和连续性。获的操作性和连续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薯类作物机械收获方法及收获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薯类作物机械收获方法及收获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多数薯类作物收获机的基本结构主要由牵引悬挂机构、挖掘机构、输送分离装置、限深部件、变速装置等组成,其工作流程为:挖掘,土壤和薯块分离,将薯块呈条状平铺在垄表面,人工捡拾薯块。该结构型式薯类作物收获机(以下简称该机)采用挖掘铲方式对整个垄畦挖掘并将薯土混合物推送至输送分离装置进行土壤和薯块分离,因对整个垄畦挖掘、推送、分离的薯土混合物量大,相应的挖掘阻力、推送阻力、分离阻力也大,导致机具作业动力消耗偏大。因此,该机较适合与中大型拖拉机配套,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广泛使用;在丘陵山区与小型拖拉机(如手扶拖拉机)配套使用时,因土壤黏重且含水率较高,普遍存在挖掘、推送、分离阻力大、薯土分离不清及埋薯等问题,进而造成机具作业动力消耗偏大影响使用,致使许多丘陵山区薯类作物尤其甘薯的收获还采用人工作业为主,“无机可用、有机难用”的突出问题仍然存在。因此,亟需研发一种适用于丘陵山区使用的薯类作物机械收获方法及收获机,以降低作业动力消耗、提高薯土分离效果和降低埋薯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研发一种适用于丘陵山区使用的薯类作物机械收获方法及收获机。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薯类作物机械收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1:机械沿垄畦方向移动,将垄畦两侧土壤扒至相应侧的垄沟,留下垄畦中部的薯类作物和土壤混合物;
[0007]步骤2:机械移动过程中,将垄畦中部的薯类作物和土壤挖起;
[0008]步骤3:将挖起的薯类作物与土壤分离。
[0009]进一步,上述薯类作物机械收获方法还包括:步骤4:将分离得到的薯类作物平铺于垄畦表面。
[0010]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薯类作物收获机,包括:
[0011]机架;
[0012]扒土机构,所述扒土机构的数量为2个,2个所述扒土机构对称地连接于机架两侧,所述扒土机构用于将垄畦两侧土壤扒至相应侧的垄沟;
[0013]挖掘铲,所述挖掘铲连接于机架,所述挖掘铲的前端位于2个所述扒土机构之间,所述挖掘铲用于将垄畦中部的薯类作物和土壤挖起;
[0014]薯土分离装置,所述薯土分离装置连接于机架,所述薯土分离装置位于挖掘铲相对于机架前进方向的后方,所述薯土分离装置用于将挖掘铲挖起的薯类作物与土壤分离。
[0015]进一步,上述薯类作物收获机结构中,所述扒土机构包括扒土轮,所述扒土轮的转
动方向为内侧往外后侧转动,所述扒土轮的轴线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0

30度。
[0016]进一步,上述薯类作物收获机结构中,所述挖掘铲于水平面的夹角为20

35度,所述挖掘铲的前端高度低于后端高度。
[0017]进一步,上述薯类作物收获机结构中,所述挖掘铲的前端至后端宽度逐渐增大。
[0018]进一步,上述薯类作物收获机结构中,所述薯土分离装置包括:
[0019]回转输送装置,所述回转输送装置的上表面为平面,所述回转输送装置的上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

30度,所述回转输送装置的前端高度低于后端高度,所述回转输送装置的表面由沿输送方向等间距分布的多条相互平行的横杆组成,相邻两根所述横杆的间距小于薯类作物的宽度。
[0020]进一步,上述薯类作物收获机结构中,所述扒土轮的外侧设置有护板。
[0021]进一步,上述薯类作物收获机结构中,所述机架的前端连接有挂接传动装置,所述挂接传动装置与扒土轮和薯土分离装置传动连接。
[0022]进一步,上述薯类作物收获机结构中,还包括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连接有发动机,所述机架可拆卸地连接于移动机构,所述挂接传动装置与发动机传动连接。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4]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薯类作物机械收获方法及收获机的改进是针对丘陵山区土壤黏重且含水率较高,小型拖拉机在进行薯类作物收获作业时存在的挖掘、推送、分离阻力大、薯土分离不清及埋薯的问题,进而造成机具作业动力消耗大而影响使用的情况下提出的;核心构思在于收获作业的方法步骤以及对应的机械结构的改进,通过机械沿垄畦方向移动一次性完成收获作业,具体的,通过机架两侧的扒土机构先将垄畦两侧的土壤扒至相应侧的垄沟,留下垄畦中部的薯类作物和土壤混合物,再通过机架中部的挖掘铲将垄畦中部的薯类作物和土壤挖起,再通过薯土分离装置将挖起的薯类作物和土壤分离,达到薯类作物收获的目的,由于在挖掘铲铲起薯类作物之前先通过扒土机构扒去垄畦两侧的土壤,降低了中部的薯类作物被铲起的阻力,从而适用于丘陵山区的黏重土壤环境使用,从而大幅降低作业动力消耗,提高薯土分离效果,降低埋薯率,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无机可用、有机难用”的问题,同时,上述收获机也可以应用于我国北方平原地区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甘薯收获机,达到节能增效、节本增效的目的。
[0025]此外,由于在扒土时,将垄畦两侧土壤扒至相应侧的垄沟内侧,便于下一垄机械收获,可保证机械收获的操作性和连续性。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薯类作物收获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薯类作物收获机的俯视图;
[0028]图3为收获前甘薯垄畦截面示意图;
[0029]标号说明:
[0030]1、机架;2、护板;3、扒土轮;4、挂接传动装置;5、挖掘铲;6、薯土分离装置;61、回转输送装置;62、横杆;7、甘薯;8、垄沟。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32]实施例1
[0033]一种薯类作物机械收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4]步骤1:机械沿垄畦方向移动,将垄畦两侧土壤扒至相应侧的垄沟8,留下垄畦中部的薯类作物和土壤混合物;
[0035]步骤2:机械移动过程中,将垄畦中部的薯类作物和土壤挖起;
[0036]步骤3:将挖起的薯类作物与土壤分离。
[0037]上述方法中,机械可以是拖拉机,特别是小型拖拉机,如手扶拖拉机,可将用于上述薯类作物收获(包括扒土、薯土挖起和薯土分离)的机具挂接在上述拖拉机上,通过拖拉机沿垄畦方向移动即完成薯类作物的机械收获。
[0038]上述方法中涉及的薯类作物可以是甘薯7,也可以是其他薯类作物。
[0039]实施例2
[0040]实施例1所述的薯类作物机械收获方法中,还包括:步骤4:将分离得到的薯类作物平铺于垄畦表面。
[0041]上述步骤4中,对薯土混合物进行土壤和薯块分离并将薯块呈条状平铺在垄表面待人工拾捡。如图3所示,甘薯7集中生长于垄畦中部(最大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薯类作物机械收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机械沿垄畦方向移动,将垄畦两侧土壤扒至相应侧的垄沟,留下垄畦中部的薯类作物和土壤混合物;步骤2:机械移动过程中,将垄畦中部的薯类作物和土壤挖起;步骤3:将挖起的薯类作物与土壤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薯类作物机械收获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4:将分离得到的薯类作物平铺于垄畦表面。3.一种薯类作物收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扒土机构,所述扒土机构的数量为2个,2个所述扒土机构对称地连接于机架两侧,所述扒土机构用于将垄畦两侧土壤扒至相应侧的垄沟;挖掘铲,所述挖掘铲连接于机架,所述挖掘铲的前端位于2个所述扒土机构之间,所述挖掘铲用于将垄畦中部的薯类作物和土壤挖起;薯土分离装置,所述薯土分离装置连接于机架,所述薯土分离装置位于挖掘铲相对于机架前进方向的后方,所述薯土分离装置用于将挖掘铲挖起的薯类作物与土壤分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薯类作物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扒土机构包括扒土轮,所述扒土轮的转动方向为内侧往外后侧转动,所述扒土轮的轴线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0

30度。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乐初枝欧镇海陈宇林丛徐悠仁陈龙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福建省机械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