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沟渠引水灌溉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灌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利沟渠引水灌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灌溉是现代农业所必需的一种手段,在我国的农村大面积灌溉都是采用水渠或者专业的灌溉供水管进行供水,虽然灌溉供水管非常的方便,可以到达每一户田地的地头,但是我国粮食种植面积大,不是所有的粮食种植区都可以覆盖灌溉供水管,大多数还是采用水渠的方式进行供水,现在随处可见的水渠灌溉都是在水渠侧边开凿,这不但影响灌溉水渠的水流,还会在雨季造成坍塌,对农田造成涝灾,不开凿水渠还需要使用电力或者油泵进行抽水,在田间地头,这些设施是到达不了的,为了减少灌溉水渠的开凿状态,减少能源的使用,特此设计一种水利沟渠引水灌溉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沟渠引水灌溉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沟渠引水灌溉装置,包括阻水壳体结构、抽拉阻水板结构、引水结构、水源驱动结构、驱动连接壳体,所述抽拉阻水板结构连接在阻水壳体结构的侧面,所述驱动连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沟渠引水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阻水壳体结构(1)、抽拉阻水板结构(2)、引水结构(3)、水源驱动结构(4)、驱动连接壳体(5),所述抽拉阻水板结构(2)连接在阻水壳体结构(1)的侧面,所述驱动连接壳体(5)设在阻水壳体结构(1)的前侧面侧端,所述水源驱动结构(4)连接驱动连接壳体(5),所述水源驱动结构(4)的前侧端连接在抽拉阻水板结构(2)的侧面,且水源驱动结构(4)可在驱动连接壳体(5)和抽拉阻水板结构(2)之间转动,所述引水结构(3)设在阻水壳体结构(1)的后侧面侧端,且引水结构(3)的顶端超过阻水壳体结构(1),所述引水结构(3)连接驱动连接壳体(5)的后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沟渠引水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壳体结构(1)包括阻水夹板(1
‑
1)、阻水斜板(1
‑
2)、水压底板(1
‑
3)、水压侧板(1
‑
4)、导流夹板(1
‑
5)、上导流框(1
‑
6),所述阻水斜板(1
‑
2)设有两组,两组阻水斜板(1
‑
2)呈对称的设在阻水夹板(1
‑
1)的底端两侧,所述水压底板(1
‑
3)设有两组,两组水压底板(1
‑
3)呈对称的设在阻水夹板(1
‑
1)的底端两侧,所述水压侧板(1
‑
4)设在阻水斜板(1
‑
2)和后侧水压底板(1
‑
3)之间,所述导流夹板(1
‑
5)设在阻水夹板(1
‑
1)的前侧面中段,所述驱动连接壳体(5)设在阻水斜板(1
‑
2)和水压底板(1
‑
3)的侧端顶面,所述上导流框(1
‑
6)设在阻水夹板(1
‑
1)的顶端,所述阻水夹板(1
‑
1)、阻水斜板(1
‑
2)、水压底板(1
‑
3)、水压侧板(1
‑
4)、导流夹板(1
‑
5)、上导流框(1
‑
6)、驱动连接壳体(5)一体成型,所述阻水夹板(1
‑
1)和阻水斜板(1
‑
2)之间设置有插板夹槽(1
‑
7),所述导流夹板(1
‑
5)的中心开设有导流插板槽(1
‑
8),所述抽拉阻水板结构(2)连接在插板夹槽(1
‑
7)和导流插板槽(1
‑
8)内,所述上导流框(1
‑
6)的侧端开设有直插口(1
‑
9),所述抽拉阻水板结构(2)穿过直插口(1
‑
9)连接在上导流框(1
‑
6)内,所述引水结构(3)固定在后侧水压底板(1
‑
3)和水压侧板(1
‑
4)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利沟渠引水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结构(3)包括上旋抽拉水管(3
‑
1)、立筒管(3
‑
2)、动力传输泵体(3
‑
3),所述动力传输泵体(3
‑
3)固定在水压底板(1
‑
3)上,所述立筒管(3
‑
2)连接在动力传输泵体(3
‑
3)的顶面,所述上旋抽拉水管(3
‑
1)连接在立筒管(3
‑
2)的顶端,且上旋抽拉水管(3
‑
1)可在立筒管(3
‑
2)内旋转和上下抽拉,所述动力传输泵体(3
‑
3)侧面连接在驱动连接壳体(5)内。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利沟渠引水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阻水板结构(2)包括阻水插板(2
‑
1)、斜插板(2
‑
2)、水压侧板(1
‑
4)、侧固定板(2
‑
3)、导流插板(2
‑
4)、导流插框(2
‑
5)、固定轴承(2
‑
6),所述斜插板(2
‑
2)呈对称的设在阻水插板(2
‑
1)的底端两侧,所述侧固定板(2
‑
3)设在阻水插板(2
‑
1)和前侧斜插板(2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祥银,杨艳萍,邵志浩,王宏伟,颜志文,
申请(专利权)人:李祥银,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