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纵梁结构及新能源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后纵梁结构及新能源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对车身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既要实现汽车的轻量化,又要提高车身的刚度以实现较高耐撞性能和电池碰撞安全性能。汽车后纵梁结构是车身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后纵梁的结构强度要求较高,提高汽车后碰撞性能,从而能减少后纵梁在碰撞过程中的变形量,保护汽车电池包不受挤压,防止电池起火。现有汽车的后纵梁,基本由低碳钢板等钣金件通过点焊、CO2保护焊等一系列方法拼焊而成。多块钣金拼焊,结构强度低,在碰撞过程中易断裂;焊接设备投入大,需要额外的电泳工艺进行防腐,耗费时间长,工序繁多,从而导致生产成本高;工件质量较大,增加车身重量,增加能耗。另外,在生成过程中,未考虑后纵梁的实际受力情况,导致后纵梁的不同部位的受力不均匀,长期使用会产生变形,严重影响后纵梁的传力性能。在碰撞过程中,后纵梁极易发生形变而挤压汽车电池包,导致电池包损坏,带来大的安全隐患。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汽车后纵梁,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铸造一体成型的后纵梁本体,所述后纵梁本体分为第一受力部、第二受力部和第三受力部,所述第二受力部所在水平面高于第一受力部和第三受力部所在水平面,形成适配底盘系统的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三受力部在竖直方向向上弯曲,形成适配电池包的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一受力部沿第二受力部所在的竖直平面向内延伸形成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三受力部沿第二受力部所在平面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受力部的端部设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三受力部的端部设有第二安装部,所述后纵梁本体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设有加强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与第一受力部固定连接的封板,以及与封板固定连接的容置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与第三受力部固定连接的安装座,以及第三受力部与安装座形成的限位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包括设在后纵梁本体内表面的加强件,以及设在加强件和后纵梁本体外表面的加强筋。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后纵梁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华,陈智家,丁为广,张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