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的多腔补偿无负压供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2101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的多腔补偿无负压供水装置,包括带进水端与出水端的稳流罐,出水端上连接有送水管道,还包括压力补偿罐,两个带进端与出端的压力补偿罐,其进端分别与稳流罐的进水端的侧端连接,其出端分别与送水管道的末端连接,且压力补偿罐内设置有胶囊体、顶部设置有真空抑制装置。顶部设置有真空抑制装置。顶部设置有真空抑制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的多腔补偿无负压供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无负压供水装置
,特指一种模块化的多腔补偿无负压供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政建设中越来越重视恒压供水设备对市政管网压力的保护,防止负压产生。现有厂家对市政管网的保护措施多种多样,但在有效性和稳定性方面相对较差。普遍是由一个有一定功能的罐体和主泵设备连接及其他附件组成,运行保护有效性能有限,大多依靠单一零部件实现功能,可靠性较差,内部零件损坏维修相当麻烦。功能部件设计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且由于高压供水极易出现管道间的连接法兰出现泄漏,从而导致水资源的浪费,从而影响了供水装置的供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模块化并能起到良好的密封防漏效果的多腔补偿无负压供水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块化的多腔补偿无负压供水装置,包括带进水端与出水端的稳流罐,出水端上连接有送水管道,还包括
[0005]压力补偿罐,两个带进端与出端的压力补偿罐,其进端分别与稳流罐的进水端的侧端连接,其出端分别与送水管道的末端连接,且压力补偿罐内设置有胶囊体、顶部设置有真空抑制装置,
[0006]其中压力补偿罐的容积为Vn=(V0

Vt)/u,其中:u为0.35~0.55,V0为稳流罐优化设计容积,Vt为稳流罐国标设计容积,稳流罐优化设计容积V0=Vt/B,其中:B为0.75~0.85;所述的稳流罐国标设计容积Vt=(Qq

Q0)
×△
T,其中:Qq为设计流量;Q0为市政管网给水量;

T为用水高峰持续时间,且所述的稳流罐与压力补偿罐容积比为6:4,两个稳流罐与压力补偿罐内部的水位产生有水位高度差,
[0007]其中两个压力补偿罐互为水平设置,压力补偿罐与稳流罐互为垂直设置,并在两个压力补偿罐进端与稳流罐之间均通过一个排气补水管路连接,排水补气管路的中部第一单向阀,在压力补偿罐的出端与送水管道之间通过稳压管路进行连接,并在稳压管路的中部第二单向阀,并在所述的补水排气管路及压力补偿罐进端之间、稳压管路与压力补偿罐的出端之间、进水端与送水管道之间均均设置有高压防漏法兰。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高压防漏法兰包括
[0009]上连接法兰部,上连接法兰部形成在管道连接处的一侧,且上连接法兰部向管道方向延伸有上承接部,在上连接法兰部的端面向内形成有上阶梯孔与管道内的流道连接,
[0010]下连接法兰部,下连接法兰部形成在管道连接处的另一侧,且下连接法兰部向管道方向延伸有下承接部,并在下连接法兰部的端面向内形成有下阶梯孔与管道内的流道连接,且下连接法兰部与上连接法兰端面相抵通过高强度螺栓进行固定连接;
[0011]浮动密封组件,所述的浮动密封组件包括设置在上阶梯孔及下阶梯孔的内壁上的内密封套筒及设置在内密封套筒内且能自由滑道的浮动筒,内密封套筒与上阶梯孔及下阶梯孔的内壁之间均为过盈配合,且内密封套筒与浮动密封筒滑动密封配合。
[00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浮动密封筒包括
[0013]支撑筒,支撑筒包括上筒体与下筒体,上筒体及下筒体均包括带通水孔的外支撑片及设置在外支撑片中部的承接管,上筒体及下筒体的外支撑片分别设置在所在侧的阶梯孔与管道的流道口连接处上,两个承接管相抵且互相连通,
[0014]外密封筒,呈环状的外密封筒内侧中部设置有带通水槽的中间支撑片,外密封筒套设在承接管上,中间支撑片的中部形成有中间支撑片供与承接管滑道连接的承接孔,并在两侧的外支撑片与中间支撑片之间设置有浮动强力弹簧,
[0015]其中外密封筒的外壁与内密封套筒的内壁相抵。外支撑片通过焊接固定设置在所在侧的阶梯孔与管道的流道口连接处上。
[001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外密封筒包括呈环柱型、同轴设置且等长的外密封筒体及内密封筒体,所述的中间支撑片一体成型在内密封筒体内,并在外密封筒体与内密封筒体之间形成有若干同轴设置且等距的滑道,滑道内设置有若干滚珠,外密封筒体相对内密封筒体做径向滚动,且所述的外密封筒的外密封筒体的外壁与内密封套筒的内壁相抵;
[0017]所述的上阶梯孔及下阶梯孔均包括从外至内直径递减的外孔部与内孔部,两个阶梯孔的外孔部连通形成一个过渡孔,所述两个外支撑片分别设置所在侧的阶梯孔的内孔部与管道流道口的连接处上,且所述的内密封套筒位于过渡孔上,且与过渡孔同轴设置;
[0018]并在上连接法兰部与下连接法兰部之间形成有互为同轴设置的检测槽与防漏槽,所述的检测槽位于防漏槽的内侧,检测槽截面矩形,且在检测槽内设置有湿度传感器,
[0019]防漏槽的上下两端均呈弧形,在防漏槽内设置有相适配的防漏圈,且所述的防漏圈呈中空状,在上连接法兰部设置有一个与防漏槽相通的充气孔,充气孔上设置有一根与防漏圈连接且对防漏圈充气的气管,并在防漏圈的内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002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内密封套筒包括
[0021]外筒体,呈环柱型的外筒体设置在过渡孔的内,所述的外筒体的两端分别抵在过渡孔所在侧的外孔部的底部端面上,且所述的外筒体与过渡孔的内壁过盈配合,
[0022]内筒体,呈环柱型的内筒体设置在外筒体的内侧,内筒体的外壁与的内壁相贴和,内筒体的内壁与外密封筒的外壁相抵,内筒体的两端分别抵在过渡孔所在侧的外孔部的底部端面上;且所述的内筒体有两个互为对称的内分体筒叠合而成。
[002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内分体筒与外筒体之间形形成有卡槽,在所述的卡槽上设置有卡环;
[0024]且在所述的外筒体内壁的两端形成有密封沿,在内分体筒外侧的外端形成有与密封沿相适配的承接沿,并在所述的密封沿上设置有密封槽,密封槽上设置有密封圈;
[0025]在所述的外筒体的外壁的中部设置有两个互为对称设置的承接槽,在所述的承接槽上设置有第一密封件,
[0026]并在所述的外筒体的外壁两端设置有两个互为对称设置的加强槽,所述的加强槽上设置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的第一密封件及第二密封件抵在外筒体与过渡孔之间;且在所
述的加强槽的朝向所在侧的外孔部的底部端面方向设置有止退部,所述的第二密封件上形成有与止退部相适配的止退缺口。
[002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内分体筒的内壁呈的阶梯孔状结构,且直径从靠近上连接法兰部与下连接法兰部连接处的一侧向内递减,
[0028]所述的外密封筒体与内筒体的外壁相贴和的一侧呈直径呈中间大两端小的阶梯轴状结构,且直径最大的一阶为中间阶梯段,两端直径递减的各阶均为次级阶梯段,
[0029]且在内分体筒的阶梯孔状的各阶梯的连接处上设置有凸出的第一密封筋,并在阶梯孔状结构中直径最小的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密封筋,在阶梯孔状结构中的直径最大的孔的内壁末端设置有第三密封筋。
[003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的多腔补偿无负压供水装置,包括带进水端与出水端的稳流罐(100),出水端上连接有送水管道(101),其特征是:还包括压力补偿罐(103),两个带进端与出端的压力补偿罐(103),其进端分别与稳流罐(100)的进水端的侧端连接,其出端分别与送水管道(101)的末端连接,其中两个压力补偿罐(103)互为水平设置,压力补偿罐(103)与稳流罐(100)互为垂直设置,并在两个压力补偿罐(103)进端与稳流罐(100)之间均通过一个排气补水管路(104)连接,排水补气管路(104)的中部第一单向阀(102),在压力补偿罐(103)的出端与送水管道(101)之间通过稳压管路(105)进行连接,并在稳压管路(105)的中部第二单向阀,并在所述的补水排气管路(104)及压力补偿罐(103)进端之间、稳压管路(105)与压力补偿罐(103)的出端之间、进水端与送水管道(101)之间均均设置有高压防漏法兰(1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的多腔补偿无负压供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高压防漏法兰(106)包括上连接法兰部(1),上连接法兰部(1)形成在管道连接处的一侧,且上连接法兰部(1)向管道方向延伸有上承接部(2),在上连接法兰部(1)的端面向内形成有上阶梯孔与管道内的流道连接,下连接法兰部(3),下连接法兰部(3)形成在管道连接处的另一侧,且下连接法兰部(3)向管道方向延伸有下承接部(4),并在下连接法兰部(3)的端面向内形成有下阶梯孔与管道内的流道连接,且下连接法兰部(3)与上连接法兰端面相抵通过高强度螺栓(5)进行固定连接;浮动密封组件,所述的浮动密封组件包括设置在上阶梯孔及下阶梯孔的内壁上的内密封套筒及设置在内密封套筒内且能自由滑道的浮动筒,内密封套筒与上阶梯孔及下阶梯孔的内壁之间均为过盈配合,且内密封套筒与浮动密封筒滑动密封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的多腔补偿无负压供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浮动密封筒包括支撑筒,支撑筒包括上筒体(6)与下筒体(7),上筒体(6)及下筒体(7)均包括带通水孔(8)的外支撑片(9)及设置在外支撑片(9)中部的承接管(10),上筒体(6)及下筒体(7)的外支撑片(9)分别设置在所在侧的阶梯孔与管道的流道口连接处上,且两个承接管(10)相抵且互相连通,外密封筒,呈环状的外密封筒内侧中部设置有带通水槽(11)的中间支撑片(12),外密封筒套设在承接管(10)上,中间支撑片(12)的中部形成有中间支撑片(12)供与承接管(10)滑道连接的承接孔,并在两侧的外支撑片(9)与中间支撑片(12)之间设置有浮动强力弹簧(13),其中外密封筒的外壁与内密封套筒的内壁相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的多腔补偿无负压供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外密封筒包括呈环柱型、同轴设置且等长的外密封筒体(14)及内密封筒体(15),所述的中间支撑片(12)一体成型在内密封筒体(15)内,并在外密封筒体(14)与内密封筒体(15)之间形成有若干同轴设置且等距的滑道,滑道内设置有若干滚珠(16),外密封筒体(14)相对内密封筒体(15)做径向滚动,且所述的外密封筒的外密封筒体(14)的外壁与内密封套筒的内壁相抵;
所述的上阶梯孔及下阶梯孔均包括从外至内直径递减的外孔部(17)与内孔部(18),两个阶梯孔的外孔部(17)连通形成一个过渡孔,所述的两个外支撑片(9)分别设置在所在侧的阶梯孔的内孔部(18)与管道流道口的连接处上,且所述的内密封套筒位于过渡孔上,且与过渡孔同轴设置;并在上连接法兰部(1)与下连接法兰部(3)之间形成有互为同轴设置的检测槽(19)与防漏槽(20),所述的检测槽(19)位于防漏槽(20)的内侧,检测槽(19)截面矩形,且在检测槽(19)内设置有湿度传感器(21),防漏槽(20)的上下两端均呈弧形,在防漏槽(20)内设置有相适配的防漏圈(22),且所述的防漏圈(22)呈中空状,在上连接法兰部(1)设置有一个与防漏槽(20)相通的充气孔,充气孔上设置有一根与防漏圈(22)连接且对防漏圈(22)充气的气管,并在防漏圈(22)的内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2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的多腔补偿无负压供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内密封套筒包括外筒体(24),呈环柱型的外筒体(24)设置在过渡孔的内,所述的外筒体(24)的两端分别抵在过渡孔所在的外孔部(17)的底部端面上,且所述的外筒体(24)与过渡孔的内壁过盈配合,内筒体(25),呈环柱型的内筒体(25)设置在外筒体(24)的内侧,内筒体(25)的外壁与的内壁相贴和,内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艺坤水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