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雾处理剂、一种防雾眼镜布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31929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防雾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雾处理剂、一种防雾眼镜布及其制备方法。一种防雾处理剂,由包括如下原料组成:聚酯纤维整理剂、防雾微胶囊、乳化剂和渗透剂;所述防雾微胶囊的芯材由二氧化钛、丙烯酸酯单体以及松节油搅拌分散而成,壁材为胺化磺化碱木质素。本申请制得的防雾处理剂能够在超细纤维基布上形成一层防雾层,当防雾眼镜布与镜片等材料进行摩擦时,防雾眼镜布上的防雾处理剂部分转移至镜片上,防雾微胶囊在光作用下外层的壁材分解,内部芯材中的负载型防雾油能够在可见光下快速固化成膜,在镜片表面形成一层防雾膜,起到高效持久的防雾作用。到高效持久的防雾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雾处理剂、一种防雾眼镜布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雾
,尤其是涉及一种防雾处理剂、一种防雾眼镜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眼镜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常常由于温差导致镜片上出现水雾,水雾阻碍了使用者的视线,存在安全隐患。如何有效防雾成为了眼镜行业需要攻克的难关。
[0003]相关技术中,眼镜防雾技术一般采用如下几种方案:第一,在眼镜镜片制造的过程中加入防雾剂,使得眼镜镜片自身具备防雾效果,但是防雾镜片的造价成本高,镜片的力学性能有所降低;第二,使用防雾湿巾纸进行擦拭,但防雾湿巾纸含有大量有机溶剂,擦拭过后的镜片表面出现水渍,影响镜片的通透性;并且防雾湿巾纸携带不便,难以多次重复使用,存在大量浪费的情况。第三,使用防雾喷剂对镜片进行处理,但后续需要使用干眼镜布对防雾喷剂进行擦拭,导致防雾效果大大削弱,防雾效果不持久。
[0004]目前,使用干性防雾眼镜布擦拭眼镜镜片即可使得镜片具备较好防雾效果的技术鲜有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防雾处理剂、一种防雾眼镜布及其制备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实现经干性防雾眼镜布擦拭后的镜片具备高效持久的防雾效果。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雾处理剂,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雾处理剂,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聚酯纤维整理剂35~55份、防雾微胶囊30~45份、乳化剂10~24份和渗透剂1~5份;所述防雾微胶囊采用如下制备方法制得:二氧化钛、丙烯酸酯单体以及松节油按照重量比1:(2.5~5):(2~4)搅拌分散,得到负载型防雾油;将胺化磺化碱木质素溶解在水中配制成分散液,将负载型防雾油加入分散液中,控制胺化磺化碱木质素与负载型防雾油的重量比为(2~3):1并调节pH值至胺化磺化碱木质素的氨基质子化,醇洗、过滤、干燥,制得防雾微胶囊。
[0007]防雾处理剂中防雾微胶囊充分分散在聚酯纤维整理剂中,防雾处理剂能够在聚酯纤维整理剂、乳化剂和渗透剂的作用下能够牢固附着在超细纤维基布上,得到防雾眼镜布;当防雾眼镜布与镜片等材料进行摩擦时,防雾眼镜布上的防雾处理剂部分转移至镜片上,防雾微胶囊外层的壁材分解破裂,内部芯材中的负载型防雾油能够在可见光下快速固化成膜,在镜片表面形成一层防雾膜,起到高效持久的防雾作用;其原理如下:碱木质素通过胺化和磺化改性,在碱木质素母体上接枝了磺酸根和氨基,使得胺化磺化碱木质素的水溶性改善,能够形成分散液;二氧化钛、丙烯酸酯单体和松节油形成的负载型防雾油缓慢滴加在分散液中,负载型防雾油由于其疏水性形成小颗粒,而分散液中胺化磺化碱木质素的疏水部分与负载型防雾油相互吸引,负载型防雾油表
面附着有胺化磺化碱木质素,调节分散液的pH值使得胺化磺化碱木质素的氨基质子化,与磺酸根产生静电吸附,形成微胶囊结构,对负载型防雾油进行包覆,得到防雾微胶囊;防雾微胶囊转移至镜片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摩擦以及光作用下,防雾微胶囊壁材破碎分解,内部的负载型防雾油释放,在二氧化钛的催化作用下,防雾油吸收可见光,丙烯酸酯单体之间以及丙烯酸酯和松节油之间快速固化交联成膜,膜的接触角较小,液滴快速扩散,不易形成小水滴,起到高效防雾作用;同时,二氧化钛内部的松节油和丙烯酸酯单体能够持续释放,使得防雾效果持久;除此之外,防雾处理剂在超细纤维基布上的负载量大,防雾眼镜布能够重复多次使用;防雾眼镜布在擦拭过程中,由于防雾微胶囊表面柔软,且粒径保持在微米级,不对镜片表面造成磨损。
[0008]可选的,所述二氧化钛的粒径为20~50nm。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二氧化钛的粒径在此范围内,能够较多的吸附松节油和丙烯酸酯单体,二氧化钛的粒径过大或者过小时,均易导致比表面积减小,对松节油和丙烯酸酯单体的吸附效果不佳,后期负载型防雾油的成膜效果不佳,从而导致防雾性能减弱。
[0010]可选的,所述二氧化钛、丙烯酸酯单体以及松节油的重量比为1:3:3。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此配比下,二氧化钛能够吸附足量的丙烯酸酯单体,并且在此负载型防雾油体系中分散效果较好。
[0012]可选的,所述胺化磺化碱木质素与负载型防雾油的重量比为2.8:1。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此配比下,防雾微胶囊的包埋率较好,并且防雾微胶囊的粒径适中。
[0014]可选的,所述聚酯纤维整理剂和防雾微胶囊的重量比为1:1。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此重量比下,防雾微胶囊能够均匀分散在聚酯纤维整理剂中,并均匀附着在超细纤维基布上,进一步提高防雾眼镜布的防雾效果。
[0016]可选的,所述聚酯纤维整理剂为ND

92有机硅乳液。
[0017]可选的,所述渗透剂为非离子型渗透剂win

W139。
[0018]可选的,所述乳化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上述型号或牌号的聚酯纤维整理剂、乳化剂和渗透剂进行复配,能够使得防雾处理剂能够充分渗透入超细纤维基布中,在提高防雾处理剂的附着率方面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
[0020]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雾眼镜布,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雾眼镜布,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防雾层、超细纤维基布层、遮光层,所述防雾层由前述防雾处理剂制成。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使用的防雾眼镜布可进行重复使用,达到较好的防雾效果;同时本申请制得的防雾眼镜布折叠后避光保存,能够延长保质期,使得防雾眼镜布上负载的防雾层保持长效防雾性能。
[0022]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雾眼镜布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雾眼镜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超细纤维基布浸泡于前述制得的防雾处理剂中,进行二浸二轧,控制轧余率为70%~90%,烘干得到防雾层;在超细纤维基布的一侧固定连接遮光层。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此制备工艺参数下,防雾处理剂能够充分地附着在超细纤维基布上,使得防雾眼镜布擦拭后的防雾效果显著。
[0024]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使用二氧化钛吸附松节油和丙烯酸酯单体,使得微胶囊中松节油和丙烯酸酯单体的含量增大,再使用胺化磺化碱木质素对二氧化钛、松节油和丙烯酸酯单体进行包覆制得防雾微胶囊;防雾微胶囊在擦拭过程中通过静电作用转移至镜片材料表面,壁材破碎,芯材流出,芯材中的负载型防雾油能够在可见光下快速固化成膜,在镜片表面形成一层防雾膜,防雾膜起到高效持久的防雾作用;2、控制二氧化钛粉体的粒径,使得二氧化钛粉体的粒径在适中范围内,对丙烯酸酯单体和松节油具有较高的吸附率,从而使得防雾微胶囊的防雾效果持久高效;3、使用三种特定型号的聚酯纤维整理剂、乳化剂以及渗透剂的作用下,能够使得防雾处理剂能够充分渗透入超细纤维基布中,在提高防雾处理剂的附着率方面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若无特殊说明,本申请制备例、实施例以及对比例中所用的原料来源均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雾处理剂,其特征在于: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聚酯纤维整理剂35~55份、防雾微胶囊30~45份、乳化剂10~24份和渗透剂1~5份;所述防雾微胶囊采用如下制备方法制得:二氧化钛、丙烯酸酯单体以及松节油按照重量比1:(2.5~5):(2~4)搅拌分散,得到负载型防雾油;将胺化磺化碱木质素溶解在水中配制成分散液,将负载型防雾油加入分散液中,控制胺化磺化碱木质素与负载型防雾油的重量比为(2~3):1并调节pH值至胺化磺化碱木质素的氨基质子化,醇洗、过滤、干燥得到防雾微胶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雾处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钛的粒径为20~50n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雾处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钛、丙烯酸酯单体以及松节油的重量比为1:3: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雾处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胺化磺化碱木质素与负载型防雾油的重量比为2.8: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伟孙跃章蔡守良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欧亿特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