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烘干系统及其烘干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31739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2 2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烘干系统及其烘干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烘干系统包括风机、烘干设备、生化曝气池和连接管路,所述风机通过所述连接管路分别与所述烘干设备和所述生化曝气池连接,所述烘干设备通过所述连接管路与所述生化曝气池连接,其结构设置简单,可以有效利用风机的能源,进行物料的干化,对风机能源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烘干方法,风机作为物料烘干的能源主要提供装置,辅热组件提供辅热,其流程简单,操作简便,可满足工业化的应用需求,在烘干过程中,风机、烘干设备和生化曝气池之间,形成密闭系统,不会造成有害气体逸出,且有机废气能为曝气池中的微生物提供碳源,经济又环保。经济又环保。经济又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烘干系统及其烘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烘干系统及其烘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据统计,2019年我国污泥产量已超过6000万吨(以含水率80%计),预计2025年我国污泥年产量将突破9000万吨。污泥中富集了污水的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持久性有机物、微塑料等污染物质及氮、磷等营养物质,在源头上就具有资源性和污染性的双重属性,若对污泥的处理不当会对环境和生物体健康造成恶劣影响。同时,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污水或废液,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废水的种类和数量迅猛增加,对水体的污染也日趋广泛和严重。
[0003]现有技术中,污泥处理方法通常是先使用机器压滤,去除污泥部分水分,然后进行干化,而对于浓水的处理,由于一般浓水水质的含盐量相对于结晶而言还较低,为实现零排放,通常先经过蒸发浓缩失去大量水分后再进行结晶处理,浓水蒸发是结晶处理不可或缺的环节,不论是污泥干化还是浓水的蒸发浓缩,都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设备复杂,运行成本高,且容易造成污染问题。
[0004]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烘干系统,以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烘干系统及其烘干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烘干系统,节能环保,有效利用能源;本专利技术的烘干方法,其工艺流程简单,操作简便,运行稳定,能耗低,烘干效率高。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烘干系统,包括风机、烘干设备、生化曝气池和连接管路,所述风机通过所述连接管路分别与所述烘干设备和所述生化曝气池连接,所述烘干设备通过所述连接管路与所述生化曝气池连接。
[0008]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连接管路包括主通管路、旁通管路和总管路,所述主通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风机和所述烘干设备连接,所述旁通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风机和所述总管路连接,所述总管路与所述旁通管路连接的一端、还与所述烘干设备连接,所述总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生化曝气池连接。
[0009]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还包括辅热组件,所述辅热组件与所述烘干设备连接。
[0010]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辅热组件设为热泵、电加热器、太阳能加热器和蒸汽加热器中的任一种。
[0011]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辅热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和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膨胀阀、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压缩机分别设有冷媒通路、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冷媒在所述冷凝器、所述膨胀阀、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压缩机之间循环
流通,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还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设于所述冷凝器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与所述烘干设备连接,设于所述蒸发器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与外部空气连通。
[0012]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烘干设备设有第一热风进口、第二热风进口、第一热风出口和第二热风出口,设于所述冷凝器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一热风出口连接,设于所述冷凝器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热风进口连接,所述第一热风进口与所述主通管路连接,所述第二热风出口与总管路连接,所述主通管路上、所述旁通管路上、所述第二热风出口与所述总管路之间及设于所述冷凝器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热风进口之间,分别设有管道阀门,且靠近所述第一热风进口、所述第二热风进口和所述第二热风出口的位置,分别设有监测仪器。
[0013]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二热风出口与所述总管路之间还设有过滤器。
[0014]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烘干设备设有物料进口和物料出口,所述物料进口和所述物料出口位置分别设有控制阀,所述烘干设备内部设有载料平台,当物料为污泥时,所述烘干设备内部还设有用于传送污泥的传送带,所述烘干设备上方设有用于成型污泥的成型机;当物料为浓水时,所述烘干设备内部还设有刮板和若干层导流板。
[0015]使用上述烘干系统的烘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6]将物料送入烘干设备内部,使物料铺满载料平台,送料完成后,将风机的干燥热风送入烘干设备内部,开始烘干,干燥热风与烘干设备内部含湿量较高的物料进行热湿交换,当检测到烘干设备内部温湿度达不到要求时,将部分烘干设备内的气体送入辅热组件,气体经辅热组件进行加热后,再送入烘干设备内,其余气体排入生化曝气池,烘干完成后,打开物料出口阀门,进行卸料即可。
[0017]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在送料和卸料过程中,关闭设于主通管路上和设于第二热风出口与总管路之间的管道阀门,打开设于旁通管路上的阀门,使风机吹出的热风气体直接进入生化曝气池。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9]1、本专利技术的烘干系统包括风机、烘干设备、生化曝气池和连接管路,所述风机通过所述连接管路分别与所述烘干设备和所述生化曝气池连接,所述烘干设备通过所述连接管路与所述生化曝气池连接,其结构设置简单,安全稳定,可以有效利用风机的能源,进行物料的干化,有效减少了物料干化的能源消耗,对风机能源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0020]2、本专利技术的烘干方法,其流程简单,操作简便,可满足工业化的应用需求,在烘干过程中,风机、烘干设备和生化曝气池之间,形成密闭系统,从烘干设备中排出的湿热气体进入生化曝气池内能够被冷凝并降解,将原本风机直接进入曝气池的这一部分能源再次利用。本专利技术烘干过程中,风机、烘干设备和生化曝气池之间密闭连接,不会造成有害气体逸出,经济又环保,同时,烘干物料利用后的尾气比风机直接吹出来的气体温度要低,更利于曝气池中氧的溶解,且尾气中含有的有机物质进入生化曝气池中,能为其中的微生物增加碳源。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烘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烘干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辅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1.风机、2.烘干设备、21.物料进口、22.物料出口、23.载料平台、24.第一热风进口、25.第二热风进口、26.第一热风出口、27.第二热风出口、3.生化曝气池、4.连接管路、41.主通管路、42.旁通管路、43.主管路、5.管道阀门、6.辅热组件、61.冷凝器、62.膨胀阀、63.蒸发器、64.压缩机、65.冷媒进口、66.冷媒出口、67.进风口、68.出风口、7.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6]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烘干系统,包括风机1、烘干设备2、生化曝气池3和连接管路4,所述风机1通过所述连接管路4分别与所述烘干设备2和所述生化曝气池3连接,所述烘干设备2通过所述连接管路4与所述生化曝气池3连接,具体地,所述连接管路4包括主通管路41、旁通管路42和总管路43,所述主通管路4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风机1和所述烘干设备2连接,所述旁通管路4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风机1和所述总管路43连接,所述总管路43与所述旁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烘干设备、生化曝气池和连接管路,所述风机通过所述连接管路分别与所述烘干设备和所述生化曝气池连接,所述烘干设备通过所述连接管路与所述生化曝气池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路包括主通管路、旁通管路和总管路,所述主通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风机和所述烘干设备连接,所述旁通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风机和所述总管路连接,所述总管路与所述旁通管路连接的一端、还与所述烘干设备连接,所述总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生化曝气池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热组件,所述辅热组件与所述烘干设备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热组件设为热泵、电加热器、太阳能加热器和蒸汽加热器中的任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热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和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膨胀阀、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压缩机分别设有冷媒通路、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冷媒在所述冷凝器、所述膨胀阀、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压缩机之间循环流通,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还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设于所述冷凝器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与所述烘干设备连接,设于所述蒸发器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与外部空气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设备设有第一热风进口、第二热风进口、第一热风出口和第二热风出口,设于所述冷凝器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一热风出口连接,设于所述冷凝器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热风进口连接,所述第一热风进口与所述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治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南风环境设施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