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1717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2 23:56
本申请提供一种管道,其包括管壁、第一电极线及第二电极线,管壁内设置有用于容纳冷却介质的官腔,第一电极线设置于管壁内,第二电极线,设置于管壁内且与第一电极线绝缘设置,管壁泄露的冷却介质达到预设条件后将第一电极线与第二电极线导通。第一电极线与第二电极线相互绝缘地嵌入管壁内,当管壁发生漏液情况时,泄露的冷却介质将第一电极线及第二电极线导通,此时第一电极线与第二电极线之间的阻抗降低,以使管道及时感应到冷却介质泄露。通过上述方案可以及时、全面地检测到管壁的漏液情况,检测范围广、检测效率高。检测效率高。检测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漏液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管道。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数据中心服务器液冷散热技术和产品的快速发展,对服务器性能和布置密度有极大的提升,但同时由于现有液冷系统的密封能力并不能在服务器整个寿命周期内保证百分之百完整,一旦液冷系统中任意部分密封出问题就会导致工质液体泄露的问题,轻则造成单个服务器硬件损坏和数据损失,重则整个机房的损失。因此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漏液就显得极为重要。
[0003]现有技术中常在服务器内设置液冷服务器检测线缆,其使用时需要沿液冷系统管壁的外表面布置,容易受到外界影响造成误检,而且检测线缆不能很好地覆盖液冷系统管壁的全部范围,容易出现漏检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管道,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管壁进行漏液检测时误检、漏检率高,检测效果差的问题。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管道,其包括管壁、第一电极线及第二电极线,管壁内设置有用于容纳冷却介质的官腔,第一电极线设置于管壁内,第二电极线,设置于管壁内且与第一电极线绝缘设置,管壁泄露的冷却介质达到预设条件后将第一电极线与第二电极线导通。
[0006]第一电极线与第二电极线相互绝缘地嵌入管壁内,当管壁发生漏液情况时,泄露的冷却介质将第一电极线及第二电极线导通,此时第一电极线与第二电极线之间的阻抗降低,以使管道及时感应到冷却介质泄露。通过上述方案可以及时、全面地检测到管壁的漏液情况,检测范围广、检测效率高。
[000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电极线与所述第二电极线沿所述管壁的环绕方向排布,所述第一电极线与所述第二电极线在所述管壁的长度方向沿预定几何形状排布。
[0008]在上述方案中,第一电极线与第二电极线在管壁内相互间隔,而在管壁的长度方向上沿预定几何形状连续排布,能尽可能覆盖电极层的大部分范围,提高检测的灵敏度避免漏检。
[000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电极线与所述第二电极线在所述管壁的径向上相间隔,且所述第一电极线与所述第二电极线在所述管壁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相互交叉形成网格状。
[0010]在上述方案中,通过第一电极线与第二电极线相互交叉的排布方式,提高了管道的检测范围与检测灵敏度。
[00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电极线与所述第二电极线相互平行并绕所述管壁形成螺旋结构。
[0012]在上述方案中,通过第一电极线与第二电极线螺旋排布方式,提高了管道的检测
范围与检测灵敏度。
[00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电极线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电极线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电极线与所述第二电极线沿所述管壁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电极线及所述第二电极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管壁的延伸方向平行。
[0014]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增加第一电极线与第二电极线的数量,并使得第一电极线与第二电极线环绕管壁排布,提高了管道的检测范围与检测灵敏度。
[00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管壁包括同心设置的内层部与外层部,多个所述第一电极线沿所述管壁的周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内层部,多个所述第二电极线沿所述管壁的周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外层部。
[0016]在上述方案中,将第一电极线与第二电极线分别设置于内层部及外层部,提高了第一电极线与第二电极线在管壁内的排布密度,进而提高管道的检测范围与检测灵敏度。
[001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管壁包括同心设置的内层部与外层部,所述管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层部的变色层,所述变色层在接触所述管壁内的冷却介质后变色。
[0018]在上述方案中,设置于外层部的变色层在接触到从管壁内泄露的冷却介质后变色,可以显示出管壁具体的泄露位置,便于检修人员后续操作。
[001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管壁包括同心设置的内层部与外层部,所述管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层部的吸附层,所述吸附层在接触所述管壁内的冷却介质后能够将其吸收。
[0020]在上述方案中,设置于外层部的吸附层在接触到从管壁内泄露的冷却介质后能将其吸收,避免了泄露的冷却介质污染、影响周围的设备。
[002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管道还包括第三电极线,所述第三电极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极线与所述第一电极线并排设置;或者,
[0022]所述第三电极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线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三电极线与所述第二电极线并排设置。
[0023]在上述方案中,增设的第三电极线与第一电极线或第二电极线连接后,当第一电极线与第二电极线之间被泄露的冷却介质导通时,通过对第一电极线、第二电极线及第三电极线上的电信号进行测量可以得出导通第一电极线与第二电极线的具体位置,进而推算出具体的泄露位置,从而提高管道的功能性。
[002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电极线、所述第二电极线及所述第三电极线之中至少一者的材料包括铜、铝、铁、镍、锡、铬中的至少一种。
[0025]在上述方案中,应用上述材料可以很好地保证第一电极线、第二电极线及第三电极线的导电性。
[0026]本申请实施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而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以及附图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
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8]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管道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9]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管道的结构示意图(二);
[0030]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管道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一);
[0031]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管道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二);
[0032]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管道的截面图(一);
[0033]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管道的截面图(二);
[0034]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管道的端面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
[0036]100、管道;
[0037]1、第一电极线;
[0038]2、第二电极线;
[0039]3、管壁;
[0040]31、环绕方向;
[0041]32、内层部;
[0042]33、外层部;
[0043]331、变色层;
[0044]332、吸附层;
[0045]4、第三电极线。
[0046]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管腔的管壁,所述管腔用于容纳冷却介质;第一电极线,设置于所述管壁内;及第二电极线,设置于所述管壁内且与所述第一电极线绝缘设置;其中,所述管壁泄露的冷却介质达到预设条件后将所述第一电极线与所述第二电极线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线与所述第二电极线均沿所述管壁的环绕方向排布,所述第一电极线与所述第二电极线在所述管壁的长度方向沿预定几何形状排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线与所述第二电极线在所述管壁的径向上相间隔,且所述第一电极线与所述第二电极线在所述管壁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相互交叉形成网格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线与所述第二电极线相互平行并绕所述管壁的长度方向形成螺旋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线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电极线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电极线与所述第二电极线沿所述管壁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电极线及所述第二电极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管壁的延伸方向平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壁包括同心设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成胜任现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