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流场观测实验观察视窗玻璃的智能防凝露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1592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2 2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温流场观测实验观察视窗玻璃的智能防凝露结构,包括实验段、观察视窗、罩体、相机与氮气源,所述观察视窗固定设在所述实验段上;所述罩体固定设在所述实验段上且覆盖所述观察视窗,所述罩体与所述实验段的外壁之间围成观察腔,所述相机固定设在所述罩体上,所述相机的镜头位于所述观察腔内且朝向所述观察视窗;所述罩体上设有能够连通所述观察腔与外部环境的进气结构与出气结构,且所述进气结构通过管路与所述氮气源相连。该结构采用在玻璃视窗上加装氮气源,并持续稳定向观察腔输入氮气以隔绝空气的方式,进而解决玻璃观察窗凝露难题,而且结构简单,实施有效,适用于多种流场观测情况,并且操作方便易于实现。并且操作方便易于实现。并且操作方便易于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温流场观测实验观察视窗玻璃的智能防凝露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飞行器推进系统
,具体是一种低温流场观测实验观察视窗玻璃的智能防凝露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高超声速飞行器推进系统研究领域,随着对流动问题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飞行器表面温度对流动问题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极端温度条件下的激波/边界层干扰等复杂流场问题,激波/边界层干扰给传热问题带来的新的挑战,以及预冷进气道表面对流换热时的结冰结霜问题等,这些都是制约高超声速推进技术发展的关键难题。为此,国内外学者进行大量的地面高速流场观测实验以期待突破表面温度对飞行器技术发展的制约,为飞行器的推进系统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0003]在进行低温流场观测实验时,为了保持流场品质不受干扰,通常都是在风洞中开展实验,并通过侧面的光学玻璃观察窗对流场及低温表面的实验对象进行观测和拍摄测量。此时,低温表面一般置于风洞底部,并与侧面玻璃观察窗接触,低温表面通过热传导使得玻璃表面温度降低。当玻璃观察窗的表面温度低于空气中水蒸气的露点温度以后便会出现凝露现象。由于观察玻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温流场观测实验观察视窗玻璃的智能防凝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实验段、观察视窗、罩体、相机与氮气源,所述观察视窗固定设在所述实验段上;所述罩体固定设在所述实验段上且覆盖所述观察视窗,所述罩体与所述实验段的外壁之间围成观察腔,所述相机固定设在所述罩体上,所述相机的镜头位于所述观察腔内且朝向所述观察视窗;所述罩体上设有能够连通所述观察腔与外部环境的进气结构与出气结构,且所述进气结构通过管路与所述氮气源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低温流场观测实验观察视窗玻璃的智能防凝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结构为设在所述罩体底部的第一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低温流场观测实验观察视窗玻璃的智能防凝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结构为设在所述罩体侧部的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通孔通过所述管路与所述氮气源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低温流场观测实验观察视窗玻璃的智能防凝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结构包括两个对称设在所述罩体两侧的第二通孔;所述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氮气源相连,另一端经过两个所述第二通孔穿过所述罩体,且所述管路的部分管体位于所述观察腔内;所述管路位于所述观察腔内的部分管体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第三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低温流场观测实验观察视窗玻璃的智能防凝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上设有橡胶密封圈或密封条,以用于密封和固定所述管路。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低温流场观测实验观察视窗玻璃的智能防凝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上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相机通过所述第四通孔固定在所述罩体上,且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相机的连接缝隙处设有橡胶密封圈或密封条。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低温流场观测实验观察视窗玻璃的智能防凝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视窗上设有与所述罩体对应的凹型卡槽,所述罩体通过所述凹型卡槽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观察视窗上。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低温流场观测实验观察视窗玻璃的智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多柳军袁雪强朱轲刘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