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前后载厢的水、旱田多功能农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1570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2 23:52
带有前后载厢的水、旱田多功能农机包括:第一车架、第二车架,及连接第一车架与第二车架并实现转向的铰接转向装置;第一车架与第二车架的走行部连接面设有用于行走的走行部总成,用于驱动走行部行走及提供液压压力的动力总成,铰接转向装置由控制总成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的载厢连接面分别设有用于承载物资的载厢。使用前后载厢加铰接转向的设计,使本申请所述的,带有前后载厢的水、旱田多功能农机实现较小的转弯半径、更大的载物空间,同时可通过分配载厢内承载物资的重量,调整农具的中心位置,以适应不山地、水田等不同作业环境。等不同作业环境。等不同作业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前后载厢的水、旱田多功能农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走农机,特别涉及一种带有前后载厢的水、旱田多功能农机。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进程加快、农村大力推行规模化生产,加之农民进城务工致农村劳动力流失,农作物机械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全国农作物耕种综合机械化水平由2008年的45.8%增长至2016年的65.2%。但是其中绝大多数农机应用于北方大田种植区,用于收获主粮作物的。而南方作为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率低的问题仍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其主要原因就是南方作物多为经济性作物、作物种类繁多、种植分散,单一作物种植面积小等。尤其在我国西南地区,其地貌又以山区丘陵为主,这样就导致适用与北方等平原地区的成熟农机产品无法适应在此类地区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兼具多种作业功能并适用于山区丘陵小地块的多功能农用机械。
[0004]带有前后载厢的水、旱田多功能农机包括:第一车架、第二车架,及连接第一车架与第二车架并实现转向的铰接转向装置;第一车架与第二车架的走行部连接面设有用于行走的走行部总成,用于驱动走行部行走及提供液压压力的动力总成,铰接转向装置由控制总成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的载厢连接面分别设有用于承载物资的载厢。
[0005]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总成设于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相邻的一侧。
[0006]进一步地,动力总成中的减速机与走行部中的分动箱通过皮带动力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车架或第二车架的走行部,通过双模悬挂转换装置与走行部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双模悬挂转换装置包括:滑槽、T形连接器、板状弹簧,及限位块,所述滑槽为截面呈C字形的条形,与C字形开口相对的一侧与第一车架或第二车架的走行部连接面固定连接,用于连接走行部车桥的板状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一个T形连接器底部铰接,T形连接器顶部设于滑槽内并可在滑槽内移动;所述滑槽内还设有与T字形连接器配合用于限制T形连接器移动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有开孔,用于固定或调整在滑槽内的位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双模悬挂转换装置包括:滑槽、T形连接器、板状弹簧、活塞式阻尼器,及一个可分离的活塞杆限位套;所述所述滑槽为截面呈C字形的条形,与C字形开口相对的一侧与第一车架或第二车架的走行部连接面固定连接,用于连接走行部车桥的板状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一个T形连接器底部铰接,T形连接器顶部设于滑槽内并可在滑槽内移动;每个T形连接器还同时与一个活塞式阻尼油缸的活塞杆铰接,活塞式阻尼油缸缸体通过端部设置的拉耳与滑槽固定连接;所述活塞式阻尼器的活塞杆上还可分离的设有至少1个活塞限位套,用于限制活塞杆的行程,所述活塞杆限位套具有半圆形内壁,其内壁的半径与活塞
杆外壁的半径配合,使其可套设在活塞杆上。
[0010]进一步地,在农机前部和/或后部还设有能够保持平行升降农具的四连杆式农具连接装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四连杆式农具连接装置;所述农具连接装置至少包括:固定杆、驱动杆、驱动轴、举升杆、保持杆及保持轴,所述固定杆为L形状一侧设置在第一车架或第二车架端部的两侧,其向地面延伸的一边设有驱动杆及保持杆,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对称的设有用于连接及举升农具的举升杆,驱动轴的中部设有用于连接直线驱动装置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将直线驱动装置的直线运动通过驱动轴的配合转换为圆周运动,并通过驱动轴将动力传递给举升杆;所述保持杆用于保持农具以水平的方式升降。
[0012]进一步地,一种大蒜收获捡拾台包括:用于承载拨禾轮、链式传送带,及传动组件,的捡拾台框,所述拨禾轮设于捡拾台框前端,链式传送带设于捡拾台框内,进料侧与拨禾轮相邻,出料侧与传动组件的出论箱相邻;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齿轮箱、第一传动副,及第二传动副,所述第一传动副用于将齿轮箱的动力传递给链式传送带,第二传动副用于链式传送带到拨禾轮的动力连接,以驱动拨禾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捡拾台框后部设置的连接耳分别与举升杆及保持杆连接,将捡拾台框设于农机前端。
[0013]进一步地,所述齿轮箱还设有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二输出轴用于通过第三传动副、执行机构驱动碎土断须装置。
[0014]本申请有益效果在于:1、使用前后载厢加铰接转向的设计,使本申请所述的,带有前后载厢的水、旱田多功能农机实现较小的转弯半径、更大的载物空间,同时可通过分配载厢内承载物资的重量,调整农具的中心位置,以适应不山地、水田等不同作业环境。
[0015]2、在车架与车桥间设置可在弹性悬挂与刚性悬挂间转换的双模悬挂转换装置,使农具通过悬挂模式的调整,适应公路与农田行走。
[0016]3、配合四连杆式农具连接装置,实现挂在农具的水平升降,减小农具入土部件的行进阻力。
[0017]4、结合上述有益效果,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新型农具即大蒜收获捡拾台,该农具区别于现有自走式收获农机中,大蒜收获捡拾器的中置式布局。使用前置式布局,作业中捡拾台优先于车轮,先与待捡拾大蒜进接触,避免了车轮对大蒜的碾压,极大的降低了破损率。同时适用农具+多功能农具的组合方式,避免了专用收获设备的马力闲置的弊端。
[0018]说明书附图图1为带有前后载厢的水、旱田多功能农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带有前后载厢的水、旱田多功能农机与四连杆式农具连接装置组合示意图图3为带有前后载厢的水、旱田多功能农机局部俯视图图4为双模悬挂转换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双模悬挂转换装置爆炸图图6为四连杆式农具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图7为四联港式农具连接装置爆炸图图8为大蒜收获捡拾台结构示意图图9为大蒜收获捡拾台俯视图
图10为图8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1如图1所示,带有前后载厢的水、旱田多功能农机,包括第一车1

1架与第二车架1

2。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车1

1架与第二车架1

2为适应载厢3的连接,优选地使用钢制型材焊接成型的矩形平面结构。第一车架1

1与第二车架1

2如图3所示,采取共轴布置方案。第一车架1

1与第二车架1

2相邻的端面,优选地通过铰接转向装置3连接,构成车架主体。所述车架主体1如图1所示,顶部为载厢2的连接面,底部为走行部的连接面。所述载厢2分别设置在第一车架1

1及第二车架1

2的载厢的连接面上,优选地通过紧固螺栓连接,也可通过在车架与载厢对应的位置通过榫卯块连接,或者通过翻转铰链连接,进一步配合顶升装置实现自卸。
[0020]所述铰接转向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器3

1、第二连接器3

2,铰接孔3

3及伸缩油缸3

4。所述第一连接器3

1如图2所示,优选为梯形,梯形底边的两端至少有一端设置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带有前后载厢的水、旱田多功能农机包括:第一车架、第二车架,及连接第一车架与第二车架并实现转向的铰接转向装置;第一车架与第二车架的走行部连接面设有用于行走的走行部总成,用于驱动走行部行走及提供液压压力的动力总成,铰接转向装置由控制总成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的载厢连接面分别设有用于承载物资的载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前后载厢的水、旱田多功能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总成设于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相邻的一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前后载厢的水、旱田多功能农机,其特征在于:动力总成中的减速机与走行部中的分动箱通过皮带动力连接。4.如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带有前后载厢的水、旱田多功能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架或第二车架的走行部,通过双模悬挂转换装置与走行部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前后载厢的水、旱田多功能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模悬挂转换装置包括:滑槽、T形连接器、板状弹簧,及限位块,所述滑槽为截面呈C字形的条形,与C字形开口相对的一侧与第一车架或第二车架的走行部连接面固定连接,用于连接走行部车桥的板状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一个T形连接器底部铰接,T形连接器顶部设于滑槽内并可在滑槽内移动;所述滑槽内还设有与T字形连接器配合用于限制T形连接器移动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有开孔,用于固定或调整在滑槽内的位置。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前后载厢的水、旱田多功能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模悬挂转换装置包括:滑槽、T形连接器、板状弹簧、活塞式阻尼器,及一个可分离的活塞杆限位套;所述所述滑槽为截面呈C字形的条形,与C字形开口相对的一侧与第一车架或第二车架的走行部连接面固定连接,用于连接走行部车桥的板状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一个T形连接器底部铰接,T形连接器顶部设于滑槽内并可在滑槽内移动;每个T形连接器还同时与一个活塞式阻尼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继伟沈率赵纹卉张富刘伟东李贵全徐友涛马国发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华垦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